陳明鴻
為減輕廣大租屋族的負擔,蔡英文總統2019年年底宣示將擴大實施租金補貼,內政部預告相關草案除了增加補助對象,由一般戶擴大納入單身、婚育青年,補助戶數由6萬戶加倍為12萬戶。在台灣,筆者認為租金過高的現象似乎儼然可以成為青年另類的「痛苦指數」。(「通貨膨脹率」與「失業率」加總就稱為痛苦指數,由於通貨膨脹率代表民眾的生活成本提高,而失業率更是一國經濟生產狀況的重要指標,將此二指標加總以表達所有令人痛苦的指標。)。近期年度住宅租金補助中的青年補助已於今年二月初結束申請。然而政策暫告一段落,落絢麗燦爛煙火落下後,有多少租屋的青年可以雨露均霑,實際受惠於此政策呢?
在台灣,租金過高的現象似乎儼然可以成為青年另類的「痛苦指數」。(資料照)
租金補貼立意良善,資格限制少,但真的如此嗎?
若以申請的所得與財產限制來看:在臺北市租屋的青年,須符合家庭成員每人每月平均所得低於4萬2,513元(已由過去的基本生活費之1.5倍提高至2.5倍)、每人動產限額低於30萬元、家庭不動產限額低於876萬元等條件。申請人如符合上述規定,單身且未滿40歲者,補貼每戶每月最高4,000元。首先,於薪資部分根據勞動部調查指出,2019年底青年(15至29歲)勞工月薪每人平均為31,603元,其門檻尚有一萬元的差距。其二,動產30萬元的限制亦然,以平均月薪3萬的假設,扣除房租及生活費約可儲蓄一萬元,基本上需要工作至少約兩年半以上才會達到。至於家庭不動產,可以申請獨立戶與原生家庭分開,因此也不算嚴苛的限制。故,符合申請條件資格的範圍似乎可以涵蓋了剛畢業兩、三年的青年族群們,與政策規劃補貼的族群相當吻合。
居住正義─青年的相對剝削感漸生
但在核准名額數方面,以全台工作機會最多而租屋普遍率隨之最高的台北市為例,109年年度申請核准戶為:17,722戶。根據台北市主計處分析:近年租賃戶數介於 17 萬 5 千戶至 17萬 9 千戶之間。其中青年初出社會的經濟條件推估佔比應為多數,筆者認為也至少佔了約3成,起碼也有至少五萬戶,對比青年可核准戶可謂是僧多粥少。且租金補貼政策僅是短期因應之道,絕對無法根治租金過高、稅負不均等盤根錯節之問題。
而排除了青年本身所得、財產的限制外,其政策看不到吃不到的主因可謂大致以下情況:
一、掌握並爭取租屋權益的意識與能力:多數青年,願意花費多數時間在手機上,不論是社群或者遊戲上,認為租屋市場仍偏向房東。雖政策未能臻至完善,不能否認的是,政策是有階段性的改善也並非一蹴可幾的,可以嘗試了解並去爭取自身的權利,亦是實踐公民關心國家政策的一環。
二、房東是否願意接受報稅:平心而論,絕大多數的租屋市場皆為黑市交易,亦即房東並無正常納稅,導致產生了長年以來劫貧濟富的怪現象,政府相關部門的權責又劃分不清,其牽涉到國家的內政部、財政部以及地方政府的實際執行規劃(如台北市的都市發展局與新北市的城鄉發展局)。
最令人弔詭的是,買不起房的租屋族(67.84%的人以買不起房子為主要原因)除了要負擔每個月萬元上下的房租外,仍要負擔每年的個人綜和所得稅;但房東卻可以收取固定的租金收入免於政府的租賃收入課稅,且其為資產階層,甚至職業化經營坐擁多戶房產供出租,其情況更是中央政府與地方政府迫切要去解決的。
文末,回歸到居住本為人權議題的定位,在現實的情況下,人民買不起,但至少要讓人民租得起、更要租得好為目標。
(電商營運經理)
《自由開講》是一個提供民眾對話的電子論壇,不論是對政治、經濟或社會、文化等新聞議題,有意見想表達、有話不吐不快,都歡迎你熱烈投稿。請勿一稿多投,文長700字內為優,來稿請附真實姓名(必寫。有筆名請另註)、職業、聯絡電話、E-mail帳號。本報有錄取及刪修權,不付稿酬;錄用與否將不另行通知。投稿信箱:LTNTALK@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