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開講》延長居家檢疫,就堵住了防疫破口嗎?(二)

小小飛行員

去年十二月二十日,一位不遵守外站防疫規範的案例765外籍機師造成了台灣253天以來首例本土案例。今年初,在事發相隔不到一個月之後,很不幸地於一月十二日再次出現了兩例本土案例,此次的案例838為照護新冠肺炎確診個案的醫師。

在宣布新增兩例本土案例的記者會上,指揮中心宣布針對本起事件採取匡列並隔離接觸人員、隔離相關病患、並且採檢全院員工等措施。即便沒有在記者會上提起,相信也會針對照護確診病患的醫護人員加強防護意識,以免未來再有此等令人遺憾的案例發生。

所幸,這些等等的應對措施當中,沒有類似「如有照護確診病患者,應居家檢疫七天並且採檢陰性才可繼續排班」這種作為。網路上也沒有類似當初「機師就應該全部居家檢疫十四天才安全」的聲音。

在全世界都因新冠肺炎而遭受巨大影響的現在,台灣能有這樣的防疫表現,除了防疫政策反應迅速確實、全體國人努力配合之外,第一線醫護人員的辛勞絕對功不可沒。

對此次的事件提出討論,絕非是想要造成醫護人員的不便。但如果我們從客觀的角度去分析,入境三級疫區的機組人員與第一線醫護人員的風險孰高孰低?

防疫期間對於機組人員(左)及醫護人員(右)都是相當嚴峻的挑戰!(報社合成照/桃園機場記者聯誼會提供/公視提供)

美國的病例數為69,320例/每百萬人,約是7%。歐洲地區比例最高的國家為捷克,病例數為78,448例/每百萬人,約是8%。

在現行的外站防疫措施之下,飛航組員並不會接觸到旅客,而在離開飛機到進入旅館的過程中,有專責的地勤人員帶領,並且與其他人士保持距離。在外站旅館休息過程中不得離開房間,有用餐需求的情況之下,送餐人員會將餐點放在房門後就離開。從台灣出境到再次回到台灣,有機會以「小於社交距離」接觸到的人,是頂多兩隻手就能數完的數字。

將這個數字乘上各個地區的病例百分比,再與醫護人員相比,風險孰高孰低?

假若醫護人員能夠透過妥善的防護措施、優良的防疫意識,在高風險的環境下,將受感染的機會減到最低,難道在風險較低的環境下工作的機組人員還一定要用「居家檢疫七天並且採檢陰性」的管制方式嗎?

然而,自案例765以來,陸續報出有機組人員返台後不遵守居家檢疫規範的新聞,這些行為的確應該遭受大眾譴責,而遭受裁罰也是理所當然,但受懲罰的對象應該是真正不遵守規範的那群人。延長居家檢疫天數這樣的處置作為,其實間接懲罰到那些願意犧牲自己的自由遵守防疫規範的多數人。

只不過當我們在譴責之後,或許也能稍微想想,為什麼那些機組人員選擇了不去遵守規範?

自然在違反規定的人之中,也許有人從不把疫情當作一回事認真看待。面對這樣的族群,一是用教育的方式讓他們瞭解防疫的重要性,二則可以用訂定罰則的方式迫使他們遵守規範,減少僥倖之心。

但我願意相信,有人是因為生活都只能在上班與檢疫之中輪迴,最終才選擇明知故犯。如果一個月之中有九天是居家檢疫,這樣過兩三個月或許還可以接受,但如果要這樣過一年呢?或者不知道要這樣過多久呢?

並非要將違反防疫規範合理化,可是在這場與疫情的戰爭裡,每個人或多或少都做出了犧牲。犧牲的可能是自己的不便、家人的不便,也可能犧牲的是一些相聚的機會、出遊的機會。而也有人,不管是自願還是不得已,站去了那個與病毒接觸機會高的位置。

或許我們還能做的更好的,是花時間去瞭解彼此的難處,體諒彼此的處境,想辦法讓大家都能維持著身心健康與生活平衡,更團結地繼續這場與疫情的長期抗戰。

機師

《自由開講》是一個提供民眾對話的電子論壇,不論是對政治、經濟或社會、文化等新聞議題,有意見想表達、有話不吐不快,都歡迎你熱烈投稿。請勿一稿多投,文長700字內為優,來稿請附真實姓名(必寫。有筆名請另註)、職業、聯絡電話、E-mail帳號。本報有錄取及刪修權,不付稿酬;錄用與否將不另行通知。投稿信箱:LTNTALK@gmail.com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