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哲人醫師說飲食》調理無為 自然主義(三):遣隋使到底始於何年?

洪建德

續上篇

根據《隋書》《卷八十一列傳第四十六》

第一次 載有高祖文帝問遣使的對話派遣第一回始於開皇二十年(600年),但是日本書紀並無記載。載有:名太子為利歌彌多弗利。無國書記載。

第二次 日本書紀有記載607年(推古天皇十五年)日本聖德太子派遣小野妹子及其他留學生來到隋國,吸收隋國政治制度,在隋的漢名為「蘇因高」,是否就是當初百濟漢文「妹子」的日本語,末子,最小的孩子的音譯。

第一次遣唐使接軌了中土新政權的外交關係。公元645年,本土宗教保守派豪族首腦蘇我氏被滅,大化革新時代的石頭搬開後,全面唐化與佛教化就如火如荼展開了,這也與天皇皇權擴大互相扶搖而上螺絲一般。

至於飛鳥時代何時結束?有人說:694年持統天皇從飛鳥浄御原宮,遷都藤原京為止的102年,或有人主張:至710年元明天皇從藤原京遷都平城京(今奈良市,以後稱為奈良時代)為止的116年。

飛鳥時代同時也是日本歷史上最重要的文化、社會和政治交流發展時期,足堪與明治維新相並論,其起點與古墳時代的末期模糊交融。

飛鳥從隋唐傳入的佛教與典章制度下唐化,而發展大和國成另一個島鏈上的唐帝國,對付九州中部熊襲,南部的隼人,與關東以北的東夷諸族、蝦夷人,才有征夷大將軍的封號,至明治維新最後德川慶喜將軍止。

佛教下興建寺院,巨大古墳,自飛鳥時代突然消失。另一個重要轉折是在外交上,建立天皇等於中國皇帝一樣高的地位,而國名稱日本,意義為日出之國,等於從被文化先進國嘲笑鄙視,到我與你一樣的大帝國,就在飛鳥時代唐化中形成了。

當時難波宮面瀨戶內海,有大船碼頭,難波津可連結唐船出海,經過瀨戶內海,直抵浙江沿岸,迎接中國的全面交往與貿易。所以難波津是國際海運的起點,也是終點。

古墳時代以來,應神天皇的難波大隈宮,接著仁徳天皇的難波高津宮、欽明天皇的難波祝津宮都在附近。接著飛鳥時代・奈良時代的難波長柄豊碕宮,在目前大阪城公園,正南方,過一條中央大街上有遺跡。

從早期飛鳥的過渡古墳時代,至白鳳的交流開花時代,中國的佛典、佛具、唐果子、唐烹調方法、唐珍品食材、唐食品製作方法、唐酒的製法都從此引進,都是海上交通貿易都經過難波長柄豊碕宮。

一句結語:崇峻天皇在592年,遷都飛鳥建宮,結束了古墳時代。公元600年遣隋使,開啟了深度大陸文化的序幕,稱飛鳥時代。

難波宮跡仿東漢宮庭建築。(圖:作者提供)難波宮跡仿東漢宮庭建築。(圖:作者提供)

四季祭典風物詩

引進中國曆法行事,東瀛原住民生活升級為風物詩,請交叉參考第二部〈割主烹從風物詩〉。 陰曆新年一月一日,明治後改為陽曆元旦。在家吃「御節料理」,初謁神社或寺院,吃著參道上各種飲食;接著早春觀梅玩梅,可是當時年度賞花第二大盛事,現在京都北野天滿宮尚存規模;陰曆三月三日女兒節,桃之夭夭,灼灼其華,本來是賞桃花慶祝女兒節,在賞櫻之後,但是因為明治改陰曆為陽曆,所以變成3月3日,賞梅花了。

難波宮跡就在大阪城南面過一條街上,只剩一木碑矗立。(圖:作者提供)難波宮跡就在大阪城南面過一條街上,只剩一木碑矗立。(圖:作者提供)

初謁淺草寺,吃著參道上販售過年的包餡饅頭。(圖:作者提供)初謁淺草寺,吃著參道上販售過年的包餡饅頭。(圖:作者提供)

東京井之頭公園1998年3月30日,櫻花滿開下,情緒最高點。(圖:作者提供)東京井之頭公園1998年3月30日,櫻花滿開下,情緒最高點。(圖:作者提供)

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子于歸,宜其室家!(圖:作者提供)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子于歸,宜其室家!(圖:作者提供)

賞櫻時節是日本政府、公司行號的年度轉換,情緒來到最高點,吃花見便當、花見膳、花見糰子、花見果子、花見櫻麻糬,花下飲酒作樂,或參加茶道聚會; 端午節句,五月五日,傳自中土,關西至今仍啖粽子,關東吃柏餅,掛上鍾馗畫像,升上鯉幟,為家中男兒祈福。七夕七月七日吃麵線,七月十五日,中元(普渡祖先)吃素食的精進料理回向功德。

在井關老師家,喝完茶,拿出的甜點是大島櫻葉,做成的櫻麻糬。(圖:作者提供)在井關老師家,喝完茶,拿出的甜點是大島櫻葉,做成的櫻麻糬。(圖:作者提供)

風花雪月的色彩繽紛,尚存現代京都的壽司裏。(圖:作者提供)風花雪月的色彩繽紛,尚存現代京都的壽司裏。(圖:作者提供)

京都錦市場賣的柏餅,左邊是味噌紅豆沙餡,右邊是紅豆沙。(圖:作者提供)京都錦市場賣的柏餅,左邊是味噌紅豆沙餡,右邊是紅豆沙。(圖:作者提供)

重陽九月初九吃栗飯敬老,儼然過著中土風花雪月的色彩繽紛生活,現代京都尚存殘影。(待續)

重陽吃栗飯。(圖:作者提供)重陽吃栗飯。(圖:作者提供)

東京帝國 吉兆胡麻豆腐。(圖:作者提供)東京帝國 吉兆胡麻豆腐。(圖:作者提供)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相關新聞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