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伊朗與西亞世界》馬來西亞與伊朗的以色列問題

當西亞的阿拉伯國家對以色列的敵對立場越來越模糊之際,除了加薩的哈馬斯以及黎巴嫩的真主黨,還持續與以色列有直接衝突之外,大概就只剩下馬來西亞與伊朗對以色列的敵意表達得最為清楚。只不過馬伊的態度,對於巴勒斯坦的情勢其實並沒有幫助,畢竟在上個世紀阿拉伯國家對以色列發動了多次戰爭都沒有結果,局勢仍由美國與以色列牢牢掌握。

陳立樵/輔仁大學歷史學系助理教授

就在不久前,馬來西亞(Malaysia)政府選擇在約旦(Jordan)設立前往巴勒斯坦(Palestine)的使館,主要是為了回應以色列(Israel)拒絕讓南亞國家官員進入約旦河西岸(West Bank)的城市拉姆阿拉(Ramallah),即巴勒斯坦自治政府(Palestinian Authority)所在地。以色列表示,這一切都是因為馬來西亞首相馬哈地穆罕默德(Mahathir Mohamad)的反閃族主義(anti-Semitism)言論。

若從20世紀的歷史來看,痛恨以色列存在的主要是西亞的阿拉伯國家。1948年以色列建國之前,歐洲的猶太復國主義者(Zionist)藉著英國的協助,不斷移入巴勒斯坦,擠壓了當地阿拉伯人的生存。儘管英國後來無能處理阿猶的衝突,但美國接手、再加上二戰之後的聯合國(United Nations)給予猶太人在巴勒斯坦較多的居住面積之後,讓猶太復國主義者氣焰更盛,1948年5月14日以色列建國。對阿拉伯人而言,「你們移民進來也就算了,竟然他X的就這樣給恁爸建國!」於是阿以戰爭旋即開打,阿拉伯國家的行動合情合理。

二次大戰結束之後,英國勢力陸續退出原本具有優勢的地區。以色列的建國,便是在這樣的氣氛之下。而馬來亞聯邦(Federation of Malaya)的成立,也是在這時期努力擺脫英國的控制,才在1957年8月得以獨立,又於1963年改國名為馬來西亞。馬來西亞人口以穆斯林居多,本來與以色列沒有什麼牽扯,但自1963年起馬來西亞標榜自己是伊斯蘭國家,同時主張將與西亞的伊斯蘭國家一同對抗以色列後,關係便大不相同。對於多數穆斯林而言,以色列是西方帝國主義的代表。馬來西亞的宣示不僅是伊斯蘭國家共同對抗以色列,也是馬來西亞擺脫西方帝國主義壓迫的宣言。此後,即使是對以色列的貿易往來也全面禁止。1981年起擔任首相的馬哈地,主張「向東學習」(Look East Policy,或稱「東望政策」),儘管目標是向日本看齊,但更大的企圖是擺脫西方壓力,也持續升高敵對以色列的氣氛。

以色列拒絕讓南亞國家官員進入約旦河西岸的拉姆阿拉,是因為馬來西亞首相馬哈地穆罕默德的反閃族主義言論。(AP)

同一時期,西亞的伊朗也有相似的發展。1979年伊朗革命,新生的伊朗在宗教人士何梅尼(Ayatollah Khomeini)的反美立場主導下,成為美國在西亞地區的對手,尤其1979年11月德黑蘭(Tehran)的美國外交人員遭伊朗人挾持後,美伊關係就此破裂。以色列因為是美國盟友的關係,也成為何梅尼敵對的目標。對於伊朗來說,不僅要擺脫西方強權的壓迫,還要對外號召大家一起加入反西方的運動。於是,伊朗需要東方世界的合作夥伴,馬哈地的馬來西亞再合適不過了。1981年,伊朗國會首長拉夫桑賈尼(Hashemi Rafsanjani)出訪吉隆坡(Kuala Lumpur),隔年於馬來西亞成立伊朗大使館。馬伊兩國規劃了幾次官方訪問的活動,還有貿易與經濟的協議,石油、地毯、甚至無酒精飲料都是重要項目。兩伊戰爭(Iran-Iraq War)期間,伊朗的反美立場,使得美國站在伊拉克那一方。此後,伊朗形同被歐美封鎖,這也讓伊朗也將視野望向東方,契合了馬來西亞「向東學習」(東望政策)的意涵。

對於伊朗來說,不僅要擺脫西方強權的壓迫,還要對外號召大家一起加入反西方的運動。於是,伊朗需要東方世界的合作夥伴,馬哈地的馬來西亞再合適不過了。(圖為伊朗總統羅哈尼與馬哈地今年10月於亞塞拜然首都巴庫會面。)

時間到了90年代,拉夫桑賈尼在1989年擔任伊朗總統之後,馬哈地於1993年出訪伊朗,到了隔年拉夫桑賈尼以總統身分訪問馬來西亞。2002年,時任伊朗總統的哈塔米(Mohammad Khatami)也出訪馬來西亞,貫徹他的「文明對話」(Dialogue for Civilisations)主張。儘管馬來西亞是伊斯蘭的遜尼派國家,而伊朗為什葉派,但這並不影響雙方建立友善關係。單純就政治與經濟方面的共同立場,便可以讓馬伊兩國組成堅定的共同體,至少政府有這樣的構想。前派駐馬來西亞的伊朗大使摩賀卜阿里(Mohamed Qasim Moheb Ali)曾表示伊朗願意與馬來西亞組成聯合的伊斯蘭陣線。

雙方的友好關係也反映在對以色列的態度上。馬來西亞人的護照上,印有「持本護照通行全世界,以色列除外」(This passport is valid for all countries except Israel)的字樣。而伊朗則是聲明,外籍旅客的護照若有以色列入境章,不得申請伊朗簽證。2017年年底,當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宣布耶路撒冷(Jerusalem)為以色列首都,引發阿拉伯人不滿,馬來西亞穆斯林也不遑多讓,聚集在吉隆坡的美國使館外示威抗議。另一頭的伊朗,精神領導人哈梅內意(Ali Khamene’i)則以「聖地日」(Quds Day,即齋戒月最後一個星期五)聲援巴勒斯坦遭以色列壓迫的苦難弟兄。

馬來西亞人的護照上,印有「持本護照通行全世界,以色列除外」(This passport is valid for all countries except Israel)的字樣。(圖:馬來西亞的何永成先生提供)

而今年馬哈地也公開發表多次對以色列的批判言論,例如5月,馬哈地說:「以色列是恐怖主義國家,是世界混亂的根源。」;9月,馬哈地在美國哥倫比亞大學(Columbia University)演說中提到,「猶太人大屠殺的數字是有爭議的。」前述以色列批判馬哈地的反閃族主義言論,指的便是這檔事。馬哈地則以他有言論自由,儘管很多人批判他、不滿馬來西亞,他也沒有以抗議與示威來回應。11月17日,伊朗與馬來西亞官員洽談雙方合作事宜,尤其是經濟上的合作,以應對美國施壓於伊朗的制裁。對待美國與以色列,馬伊態度一致,雙方按讚互粉,都是對方的頭號粉絲。

從今日的情況來看,當西亞的阿拉伯國家對以色列的敵對立場越來越模糊之際,除了加薩(Gaza)的哈馬斯(HAMAS)以及黎巴嫩(Lebanon)的真主黨(Hezbollah),還持續與以色列有直接衝突之外,大概就只剩下馬來西亞與伊朗對以色列的敵意表達得最為清楚。只不過馬伊的態度,對於巴勒斯坦的情勢其實並沒有幫助,畢竟在上個世紀阿拉伯國家對以色列發動了多次戰爭都沒有結果,局勢仍由美國與以色列牢牢掌握,現在馬伊兩國與以色列都還有地理的隔閡,也從未有直接碰撞,講難聽一點,兩國對以色列仍停留在「嘴砲」階段,離終結以色列還有很長一段距離。

(本文感謝馬來西亞何永成、謝坤笠先生兩位的協助)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編輯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