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伊朗與西亞世界》致命組合:伊拉克、伊朗、以色列的歷史糾纏

80年代之後,伊拉克、伊朗、以色列可說是致命的組合。兩伊當然不會與以色列友好,但也不代表兩伊因為有共同的敵人就會和平相處。在歷史問題的影響下,往後兩伊與以色列肯定仍是致命組合。

陳立樵/輔仁大學歷史學系助理教授

不約而同,近期伊拉克與伊朗都面臨國內抗爭的問題,雙方口徑一致指責動亂是外國人的陰謀,連帶地導致伊拉克與伊朗發生外交上的衝突。另一個不約而同是,兩國國內都有批判以色列的聲浪。伊拉克、伊朗、以色列之間的關係,雖不見得是生命共同體,但在上個世紀的80年代之後就糾纏至今,這又值得老人家講古了。

今日伊拉克若如新聞報導中所看到的破敗不堪,與政府失不失敗不見得有直接的關係,主要是難以解決的歷史問題。伊拉克地區在英國控制之下,於1921年建國,時值鄂圖曼帝國解體之際,該區域第一個成立的國家。而英國同一時間正協助歐洲的猶太復國主義者(Zionist)移民至巴勒斯坦,這也引起了伊拉克反英、反猶的浪潮。1948年,猶太人建國以色列,日後成為美國在西亞的重要盟友。二戰後於敘利亞成立的復興黨(Baath Party),便是以一統阿拉伯為目的的勢力組織,50年代後在伊拉克也有分部,敘伊都持敵對以色列的立場。

伊朗國內因調漲油價引發抗爭與暴動。(AP)伊朗國內因調漲油價引發抗爭與暴動。(AP)

1979年7月,伊拉克復興黨政府由薩達姆(Saddam Hossein)擔任總統。但隔壁鄰居伊朗正處於驚滔駭浪的革命氣氛之中,逐漸掌握權勢的宗教人士何梅尼(Ayatollah Khomeini)一再揚言反對美國、也計畫將革命輸出外地。1979年11月4日德黑蘭(Tehran)的美國大使館遭到佔領,多位外交人員遭到挾持,伊美關係瞬間破裂。伊朗不僅反美,連帶也反對美國在西亞的盟友,例如沙烏地阿拉伯與以色列。而以遜尼派穆斯林為多數的伊拉克,境內的卡爾巴拉(Karbala)為什葉派聖地,當地也有不少什葉派穆斯林。伊朗革命發起雖不是為了伊斯蘭,但何梅尼在此時表現出來的態度,很有可能與伊拉克什葉派穆斯林連成一氣,這令菜鳥總統薩達姆擔憂起自己的國家將會有動盪。

儘管教派不同不等於會引起衝突,但1979年的政治問題,引發了1980年9月開啟的兩伊戰爭(Iran-Iraq War),充滿了濃厚的教派、甚至人種之間的對立衝突。薩達姆不僅把戰爭定義為「遜尼派vs什葉派」的戰爭,同時也是「阿拉伯vs伊朗」的戰爭,這是因為7世紀阿拉伯人在今日伊拉克境內的卡迪西耶(Qadisiyyah)擊敗了伊朗的薩珊帝國,此後伊朗成為阿拉伯人掌控的地區。賦予了兩伊戰爭的歷史意涵,也是薩達姆要打贏戰爭的重要宣傳。而何梅尼表現出的反美情緒,再加上德黑蘭的美國人質事件,使得伊拉克賺得世界強權美國的支持。在80年代,薩達姆並不是我們後來所熟悉的恐怖分子。

反而是1990年伊拉克攻打科威特,改變了區域的版圖。戰爭之興起雖緣於薩達姆為拯救伊拉克在兩伊戰爭中造成的經濟損傷,藉以併吞科威特的石油經濟,但這場戰爭其實也有歷史問題。簡單來說,科威特原應屬於伊拉克的一部分,但早期英國在波斯灣還擁有優勢時,就與科威特地區的酋長維持友好關係,之後讓科威特自治、到60年代時獨立。對歷屆伊拉克政府而言,科威特是他們應該要收回的土地。伊拉克出兵科威特,除了取回土地之外,也具有消滅帝國主義的意涵。對薩達姆政府而言,這是處理歷史問題。然而時任美國總統於1989年由擁有石油企業的老布希(George W. H. Bush)擔任,伊拉克攻打科威特對老布希的家族利益造成重大打擊,導致美國出兵伊拉克,前幾年還是重要夥伴的薩達姆,頓時搖身一變成了恐怖分子。

1979年的政治問題,引發了1980年9月開啟的兩伊戰爭,充滿了濃厚的教派、甚至人種之間的對立衝突。圖為伊朗境內的兩伊戰爭中遺留的伊拉克坦克。(REUTERS)1979年的政治問題,引發了1980年9月開啟的兩伊戰爭,充滿了濃厚的教派、甚至人種之間的對立衝突。圖為伊朗境內的兩伊戰爭中遺留的伊拉克坦克。(REUTERS)

老布希要求薩達姆停止對科威特的攻擊,薩達姆則是反嗆:「如果要我撤軍,那以色列就該退出在巴勒斯坦的占領地。」右打科威特、左打以色列,薩達姆展現出復興黨要整合阿拉伯世界的宏圖。以色列就這樣被捲入伊拉克對科威特的戰爭中,這並非無妄之災。薩達姆往後成為美國敵對的對象,但並不意味著美國一定會對伊拉克動武,在老布希之後,再次攻打伊拉克的沒有別人,正是他兒子小布希(George W. Bush),看來小布是為了實現老爸未竟的願望、又或者這已經成為家族「志業」……,2003年,小布希不費吹灰之力便打垮薩達姆政府。

幾年之後,伊拉克的什葉派政府成立,持反美立場,貌似將與伊朗這個什葉派最大的國家靠攏,但在之前一段戰爭與動亂的摧殘下,今日的伊拉克政府可能誰當權都解決不了問題,再加上有消息指出伊朗政府對伊拉克政府下了許多指導棋,也導致伊拉克境內產生反伊朗的氣氛。近期伊拉克的暴動,便是這些歷史因素所累積下來的惡劣情況,例如伊拉克政府聲稱這其中有以色列的陰謀,也透露出以色列很有可能在運作顛覆敵對者的行動。同時間,還釀出卡爾巴拉的伊朗領事館遭到民眾襲擊,兩伊之間的邊界也因此封鎖了一些時間。

無獨有偶,伊朗國內也正面臨因調漲油價而引發的抗爭與暴動問題,支持政府與反政府的力量各自集結,而精神領導人哈梅內意(Ali Khamenei)批判這些問題都是外來勢力的影響,言下之意這是美國、以色列在檯面下的陰謀。政府支持者高喊「打倒美國」、「打倒以色列」。從主流輿論來看,伊朗總是麻煩製造者,但或許可反問為何伊朗不能跟美以對立呢?伊朗被美國制裁多年,其經濟問題不盡然是政府無能導致,外在的不友善因素可能才是最關鍵的部分。

80年代之後,伊拉克、伊朗、以色列可說是致命的組合。兩伊當然不會與以色列友好,但也不代表兩伊因為有共同的敵人就會和平相處。主流媒體闡述現況時並不會提及這些歷史脈絡,只會強調兩伊反對美、以的歇斯底里情緒。在這些歷史問題的影響下,往後兩伊與以色列肯定仍是致命組合。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相關新聞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