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伊朗與西亞世界》庫德族的「遭背叛史」

今日的美國為了打垮伊斯蘭國而進入敘利亞,庫德族勢力選擇協助美國,目的或許是為了往後得以自主的機會。但很顯然美國利用了庫德族,川普的撤軍無論是基於何種考量,都讓人覺得這就是「背叛」。只不過,在譴責川普的同時,也得反思這不見得是川普的問題,而是長久以來不利於庫德族的外部環境所造成的。。

陳立樵/輔仁大學歷史學系助理教授

不久前,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下令美軍自敘利亞(Syria)東北方撤離。此舉之所以引發爭議,在於近年來與美軍合作對抗伊斯蘭國(ISIS)的庫德族(Kurds),在美軍的撤離後立即面臨土耳其(Turkey)軍隊進入敘利亞北方的威脅,外界直指庫德族遭到美國背叛。川普的作法該受到批判嗎?庫德族「遭背叛」的歷史又再添一筆嗎?

1918年,鄂圖曼帝國(Ottoman Empire)於第一次世界大戰戰敗後,便開啟了其領土東部大量庫德族悲慘的命運。一戰之後,美國總統威爾遜(Woodrow Wilson)倡議的「民族自決」(self-determination),為長久以來受到歐洲老牌帝國主義國家壓迫與統治的所謂弱小族群與國家,帶來重生的希望。眾人咸認威爾遜和歐洲那些邪惡國家完全不同,畢竟美國從未在歐洲事務上扮演過什麼重要角色,而歐洲事務又牽連到亞洲與非洲,美國的影響力在亞洲除了19世紀末的東亞之外,對西亞完全沒有利害關係。多數人對於歐洲國家與美國的感受不同,在厭惡歐洲人的情況下,反認為美國可做為世界的救主。

不過,這只是兩相比較下,得出美國形象相對友善的結論。但從實際情況來看,美國並非友善,只是不懂西亞局勢。當時的美國還沒有能力能取代英國,大半個世界過去都是在英國「日不落帝國」的遮蔽之下,尤其是西亞地區,英國的Long Stay比誰都還來得長久。或許俄國也稱得上是對西亞有影響力的霸權,但1917年11月蘇維埃(Soviet)革命之後,列寧(Vladimir Lenin)政府決定退出戰場,搖身一變成了對於亞洲國家來說比較沒有殺傷力的新鄰居。也因為如此,英國一時之間成為西亞唯一霸權。1920年英國在對鄂圖曼的《色佛爾條約》(Treaty of Serves)中,透露出讓庫德族自治的態度。這使得自19世紀末以來就有獨立傾向的庫德族,在鄂圖曼戰敗且面臨崩潰之際,出現獨立的希望。

近年來與美軍合作對抗伊斯蘭國的庫德族,在美軍的撤離後立即面臨土耳其軍隊進入敘利亞北方的威脅,外界直指庫德族遭到美國背叛。(REUTERS)

然而英國並不是真的對庫德族友善,其目的僅是藉由讓庫德族自治、或其他鄂圖曼境內的少數族群的自立,試圖近乎百分之百瓦解這個戰爭對手。如意算盤總是沒有那麼好打,沒有人料到鄂圖曼大將凱末爾(Mustafa Kemal)奮起,脫離鄂圖曼政府在安卡拉(Ankara)另起爐灶,不斷抵抗戰勝國在鄂圖曼境內的瓜分行動。英國與法國雖在1920年確定了對美索不達米亞(Mesopotamia)的勢力範圍劃分,但伊拉克(Iraq)與敘利亞北方都受到凱末爾的壓力。在戰勝國不得不承認凱末爾的存在之後,《色佛爾條約》已然失效,1923年的《洛桑條約》(Treaty of Lausanne)確立了凱末爾的勢力範圍,接著土耳其共和國(Republic of Turkey)成立,而且伊拉克與敘利亞也相繼與土耳其劃清邊界。

在這樣的情況下,原本1920年庫德族得以自立的承諾,就這樣被犧牲掉了。對於庫德族而言,這是英國背叛了他們。而在土、敘、伊(拉克)劃清界線之下,居住於這區域的庫德族瞬間被切割在三個國家境內,另外還包括伊朗(Iran)的庫德族。這個時期的土、敘、伊(拉克)都是甫成立的新國家,而敘利亞與伊拉克仍在英法統治之下,不僅一切發展受英法兩國影響,境內的阿拉伯人也具有主導地位,使得庫德族成為了少數族群,他們要結合、獨立,在敘伊兩國的阿拉伯領導階層裡,就成了讓國家走向分裂的不穩定因子。同時,土耳其也積極建立土耳其人的國家,其境內的庫德族也如敘伊兩國一樣成為國家尚未穩定中的不定時炸彈。

1937年,伊朗、土耳其、伊拉克就曾討論過彼此的邊界安全問題,而達成不得讓庫德族獨立建國的共識。1958年伊拉克革命之後,因新政府持反西方帝國主義的立場,對向西方靠攏的伊朗持敵對態度,以致於伊朗轉而支持伊拉克庫德族的反政府運動,對內卻不認同自己境內庫德族的獨立需求。但1975年兩伊之間談妥了彼此的邊界協議,伊拉克庫德族又形同伊朗的棄子。由此可見,在20世紀中,庫德族一再遭人背叛。在沒有掌握權力的情況下,庫德族的發展操縱在各國政府手中。即使英法強權離開了西亞,但阿拉伯人與土耳其人卻無法與庫德族人達成共識。固然其中有些庫德族人願意與政府合作,也同意接受所謂同化政策,但還是會有很多死都不願意跟阿拉伯政府、土耳其政府和平共處的人,他們與掌權者分處政治光譜的兩端,不可能有交集。

20世紀中,庫德族一再遭人背叛。在沒有掌握權力的情況下,庫德族的發展操縱在各國政府手中。即使英法強權離開了西亞,但阿拉伯人與土耳其人卻無法與庫德族人達成共識。(AFP)

近期一部電影《太陽之女》(Girls of the Sun,2018年),由伊朗影星葛席芙塔法拉哈尼(Golshifteh Farahani)主演,描述在伊斯蘭國的壓迫之下,不少庫德族女性淪為性奴,卻勇敢逃生而且起身反擊。事件固然以較為圓滿的結局收場,只是要問的是,在反擊之後呢?或者說,消滅了伊斯蘭國之後呢?就算沒有伊斯蘭國,庫德族可能也沒有很好的機會可以自立、建國。看起來,庫德族只能走一步算一步,僅能藉由各種方式,等待改變命運的機會。

今日的美國為了打垮伊斯蘭國而進入敘利亞,庫德族勢力選擇協助美國,目的或許是為了往後得以自主的機會。但很顯然美國利用了庫德族,川普的撤軍無論是基於何種考量,都讓人覺得這就是「背叛」。只不過,在譴責川普的同時,也得反思這不見得是川普的問題,而是長久以來不利於庫德族的外部環境所造成的。

這一連串庫德族的「遭背叛史」,20世紀至今的部分可能只是「導論」而已,後面還有幾千頁待寫。庫德族處於弱勢,是歷史因素一層層堆疊上來後所產生的問題,而誰都沒有能力可以掀起「歷史」這塊大石頭,讓庫德族現階段仍難以翻身,努力也不具任何意涵。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編輯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