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日本自由行》台日友誼超展開之福島淺紀行系列(二):等一個人的櫻花

輻射線看不到摸不著,線裡線外,相隔不到20公尺,到底差別有多少?在核災發生前,每年春季,都有超過十五萬人前來賞櫻,如今只剩一片死寂;核災後,櫻花依舊準時綻放,這幾年慢慢有人短暫回來看看故鄉的櫻花,但是封鎖線外的家園,卻是依然遙不可及。

(圖:路透)

文.圖/陳慧萍

2016年3月12日,我們接受日本交流協會邀請,來到距離福島第一核電廠不到十公里的富岡町。這裡是富岡有名的櫻花隧道,兩側巨大的櫻花樹,據說已有百年歷史,不到一個月就會滿開,但是輻射警戒並未解除。禁制區內房屋頹圮,不見人影,時間彷彿停止在五年前,景象怵目驚心。

一棟歐式建築吸引住我的目光,從招牌來看,應該是一家美容沙龍,這家店門前有一棵大櫻花樹,可以想見藍天白雲,櫻花燦爛,到這兒來放鬆身心,該有多愜意。但是仔細一瞧,牆壁出現好幾道裂縫,門框歪了,地磚突起,雜草從牆角竄出。

另一家咖啡店,鐵門深鎖,僅留一道落地窗,讓人窺見店裡一片狼藉。門前花盆倒塌,裡頭的植栽早已化為淤泥。

富岡町櫻花隧道旁美容沙龍,牆壁毀壞,五年了依然無法整修。(圖:作者提供)

富岡町櫻花隧道旁咖啡店。(圖:作者提供)

富岡町櫻花隧道旁店家,牆壁多處裂縫。(圖:作者提供)

我們正好處在「歸還困難區」及「居住限制區域」的交界,封鎖線內,一年放射量超過50毫西弗(50mSv/yr),一般人禁止通行;封鎖線內,一年輻射量約20至50毫西弗,可以允許居民短暫返回住處,但是禁止過夜。

富岡町管制區,進出都需要檢查通行證。(圖:作者提供)

實際上,輻射線看不到摸不著,不免令人心生困惑,線裡線外,相隔不到20公尺,到底差別有多少?在核災發生以前,這裡每年春季,都有超過十五萬人前來賞櫻,如今只剩一片死寂;核災後,櫻花依舊準時綻放,這幾年慢慢有人短暫回來看看故鄉的櫻花,但是封鎖線外的家園,卻是依然遙不可及。

2013年日本朝日新聞報導富岡町內櫻花大道滿開的模樣。(http://www.asahi.com/special/news/articles/TKY201304070088.html)

富岡町歸還困難區,店家仍一片頹圮。(圖:作者提供)

富岡町櫻花隧道旁店家。(圖:作者提供)

富岡町目前有15%被列為歸還困難區,50%被列為居住限制區,35%準備解除管制。受到海嘯嚴重侵襲的富岡車站,幾年前仍一片頹圮,如今建築都已解體完畢,準備重建,預計2019年恢復通車。

富岡車站前廣場,有人留下鮮花致意。(圖:作者提供)

富岡車站前廣場一片空曠,富岡町公所參事瀧澤一美指著空地上的分隔線說,「這些原本都是商店街。」定睛一看,一間一間還分別標示著「解體家屋番號」,不遠處,甚至還有幾束鮮花靜靜躺在地上。我悚然一驚。

是啊!如果這裡是車站前廣場,當然該是人潮熙攘,商店一家接著一家開,但這一切,僅在數秒間就被海嘯沖毀。

這一天,我們還到了當年被海嘯重創的南相馬市,為了趕路,大部分時間我們都在巴士上,望向一片荒涼。路旁好幾棟房屋,屋簷掀起,磚瓦掉落,經過五年依舊沒有整修;一家花店明顯遭受海嘯蹂躪,大型花瓶東倒西歪,慘不忍睹。當時車速很快,我們連隔著車窗拍照都有困難,但是那景象,迄今仍停留在我腦海,揮之不去。

南相馬小高地區,沿著海岸線,隨處可見大卡車進進出出,「除染」工程持續進行。在當地貝塚遺跡擔任志工的安部女士,特別上車為我們導覽。她說,小高區原本預計今年4月1號就要正式解禁,但除染工作仍不到七成,進度嚴重落後,能否如期開放,令人無法樂觀。

一包又一包除染廢棄物。(圖:作者提供)

南相馬小高區除染工程進行中。(圖:作者提供)

所謂「除染」,其實也只能做到刮除輻射汙染表面泥土,修剪灌木與收集落葉;一包又一包廢棄物,被妥善地用黑色塑膠袋包好、編號,整齊堆放在路旁。我坐在巴士上遠遠看著這些低階核廢料,對「輻射」的恐懼依然湧上心頭,連同事想開窗照相,都讓我心生畏懼,只能暗自責怪自己太沒用。

看不見的最讓人恐懼。

「除染」這樣高風險的工作,一般人避之唯恐不及,只能大量招募中國移工甚至遊民。居民心懷感激的同時,也坦言他們感受到治安威脅,夾雜罪惡感的矛盾心情寫在臉上。此外,日本政府迄今尚未找到這些汙染物的最終處置地點,也一定程度影響了居民返鄉意願。核廢料問題一天不解決,災區復興之路更加漫長。

去年九月解除避難指示的楢葉町,復原情形比南相馬、富岡好了許多,已經可見到醫院、超商營業,幼稚園也即將開課。但是,居民到外縣市避難已久,很多都已適應當地生活,目前大約只有6%人口返鄉。

我們在楢葉町超商外遇見脇澤利光,他是一個熱情開朗的大叔,在送報店工作,某種程度也算是我們的「同行」。脇澤先生說,地震前他們每天送報八百份以上,現在一天只送出一百多份報紙,可見人口流失情形。

脇澤先生每天花4小時跑遍全町送報紙,1個人扛起以前需要6個人做的工作量。(圖,林翠儀提供)

脇澤先生說,故鄉好山好水,他當然想回來,但是目前醫療設施缺乏,前些日子他開車受傷,卻因為當地還沒有大型醫院,只能到鄰近的磐城市就醫。災區復興,不只是輻射解禁而已,重新回復過往生活機能,才能讓城市真正回復往日風貌。

311東日本大地震為日本帶來巨大創傷,當年海嘯長驅直入市中心的可怕景象,現在YOUTUBE仍隨處可見。五年來,日本政府、民間投入大量資源,全力協助災區重建,以311震災為題材的文學創作、歌曲、日劇,諸如《小海女》、《飛翔公關室》等接連問世,鼓舞災區的人民;但是人類難以收拾的核災,似乎仍難以面對,只能繼續埋在心底。

五年了,復興路遙,櫻花依舊綻放,靜靜等待人民返回故鄉。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