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上半年,西非爆發伊波拉疫情,超過兩萬人感染,近一萬人死亡,而奈及利亞也無法避免,於其人口稠密的舊都拉哥斯(Lagos)也傳出疫情,在經過一陣努力後才從疫區被除名。在媒體的渲染之下,伊波拉在短期內成為全球關注度極高的名詞,然而伊波拉並不是新生的病毒。
伊波拉病毒於非洲奈及利亞的西南部拉哥斯與尼日河三角洲地帶爆發(維基共享)
早在一九七零年代,非洲便出現第一例伊波拉病毒的案例,而在其後也有過幾次的大流行。然而,這麼一個已有幾十年歷史也有流行過且致死率奇高的病毒,在去年爆發時卻國際間卻僅有少數實驗性藥物,而大型藥廠則尚處於匆匆投入資金進行研發的狀態。為何國際對此存在已久的病毒遲遲無解呢?
原因在於疫區的位置分布。對於藥廠來說,研發新藥必須投入巨額的成本,因此為了維持營運,得經過評估之後確認獲利的可能才能繼續進行研究。然而,伊波拉病毒過去多在非洲的貧困地區爆發,而且其致死率奇高的特性導致再過去釀成大規模性感染低,患者可能群體受到感染死亡之後病毒便無法繼續傳播至其他地區,因此對於國際藥廠來說,研發針對伊波拉病毒的藥物並不符經濟成本,在沒有足夠的誘因之下,導致國際藥廠過去皆沒有對伊波拉進行研究,直到最近方才投入研究。大多數過去的研究僅僅出現於國家力量資助的實驗室中,所以這些實驗室也是這波疫情裡率先開發出實驗性藥物的功臣。
軍隊的研究員於受感染的實驗室研究伊波拉病毒(圖片來源:Dr. Randal J. Schoepp)
另外,藥物的發展很依賴於臨床實驗,然而由於過去西方藥廠多半將非洲作為大型實驗室,利用非洲人來進行實驗藥物的臨床研究,因此在非洲實驗性藥物的議題相當敏感,當地人也對外國來的醫護人員相當的不信任,即使首波的實驗性藥物開發出來了如何在非洲推廣也是個問題,也讓疫情的控制面臨挫折,如果此實驗性藥物在人體沒有顯著的成功,對於醫病之間的關係更加是雪上加霜。然而即使成功的證明藥物是有用的,開發出來的藥廠如前述多屬於小型的藥廠,其產能不足以應付大型的傳染疫情,因此藥物送到了非洲應當先給予何地區何類型哪個病人也面臨的醫療問題。
這一波伊波拉的疫情爆發重挫了西非的醫療體系,同時也讓我們看見了其在疾病方面長期不受關注的情形,甚至西方藥廠一年投入在禿頭或者是肥胖等慢性與不緊急症狀的資金都比危險如伊波拉病毒用藥要遠大的多。從發展角度觀察,這是一個資本支配下的資源錯置,若這些疾病受到改善,這些低度開發可能因此在人口素質上有所提升,近一步增進其發展的品質。因此,如何使藥廠在獲利以及不同地區人們的醫療上獲得平衡,是個國際間需要討論合作的議題。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地理眼GeogDaily:【奈及利亞】伊波拉與生髮水 資本與發展資源的錯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