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地理眼》來自緬甸的洛興亞難民們,以及手足無措的東南亞各國

最近,大批來自緬甸的洛興亞(Rohingya)難民出現在東南亞海域,他們大多是穆斯林,媒體稱其為東南亞最大人道危機。這些東南亞鄰國要不是已經接收了一些人,無法再更多了,要不是就只提供海上食物補充,不讓他們上岸來。不過包括泰國在內等國,大多公開表示他們資源不足、自身難保,沒有可能容納這麼多難民。

萬宗綸(台灣大學地理環境資源所碩士生)

最近,大批來自緬甸的洛興亞(Rohingya)難民出現在東南亞海域,他們大多是穆斯林,媒體稱其為東南亞最大人道危機。這些東南亞鄰國要不是已經接收了一些人,無法再更多了,要不是就只提供海上食物補充,不讓他們上岸來,被聯合國批評「毫無人道」、「見死不救」。不過包括泰國在內等國,大多公開表示他們資源不足、自身難保,沒有可能容納這麼多難民,倒是印尼沿海的漁民看不下去,出手相救

洛興亞學童(圖片來源:維基共享)

2012年就有14萬的洛興亞穆斯林因為與佛教徒爆發激烈衝突,而離開原本居住的若開邦難民營,陷入困窘的處境,有些人成為人口販運的對象。

從緬甸若開邦離開的洛興亞難民,過去多次逃往孟加拉國,以逃避緬甸國家政府的種種迫害。2011年,開羅美國大學的難民研究學者Akm Ahsan Ullah訪談了134名在孟加拉科克斯巴扎爾(Cox's Bazar)扎營的洛興亞難民1。他發現,發生在這些難民身上的虐待與迫害程度,遠遠超過了所有人權標準。據描述,這些難民是因由國家資助的迫害而被迫離開,又再次因為孟加拉國無法負擔龐大的難民,而被強制遣返回緬甸。國際關係學者Syeda Naushin Parnini則針對因洛興亞難民而牽涉的緬孟關係進行研究2,指出「洛興亞穆斯林危機」從1970年代晚期,就已導致緬孟的雙邊關係生變,但她樂觀地認為隨著緬甸地方與國際社群協力加速推動民主化,未來將會出現針對此項議題的長久解決方案。

整個洛興亞人的困境要放回歷史來看,英國從1824年開始展開多次英緬戰爭,並在1885年實質統治緬甸,將緬甸納進印度的一個省份,緬甸和孟加拉間的界線,一開始只是同個英屬印度中不同區域的分隔。1937年緬甸取得自治殖民地的地位,脫離印度,這條線就進入半國際狀態,到了1948年緬甸獨立,那時孟加拉地區已分裂為印度的西孟加拉邦,以及歸屬巴基斯坦的東巴基斯坦,其也就成為真正的國境界線。1971年,東巴基斯坦透過開戰建立孟加拉國臨時政府,緬甸與巴基斯坦間的界線成為緬甸和孟加拉的界線。

緬甸、若開邦、孟加拉這塊地區的地圖,紅線為緬甸與孟加拉的邊界(圖片來源:Akm Ahsan Ullah,2011)

時間倒退回去,洛興亞人原本是若開邦穆斯林王國的主要群體,1784年被整併入緬甸佛教王國。那時,有一些洛興亞人前往鄰近的克斯巴扎爾。1800年代,在緬甸成為印度一省的同時,英國殖民者開始移動東孟加拉與緬甸間的人口,以滿足殖民政府的勞動需求,1824年英國併吞若開邦,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日本人又趕走了若開邦的英國人。1942年,日本入侵緬甸,迫使大量洛興亞人湧進東孟加拉,同年由佛教徒發動的反穆斯林運動奪得強大的氣勢,這股仇穆斯林氣勢累積為在若開邦的恐怖大屠殺,有10萬名洛興亞穆斯林死於那場衝突,其他沒死的,也大多因此殘廢或被迫離開若開邦。

1948年緬甸獨立後,政府與洛興亞人間的張力開始提升。緬甸社會主義黨在1962年取得政權,解散洛興雅人的社會與政治組織。1977年,緬甸軍政府先是把所有人都登記為國家公民人口,然後又用一些理由把洛興亞人排除在外,造成超過20萬名的洛興亞人在1978年湧進孟加拉,那是洛興亞人第一次的巨大移動。

孟加拉若開邦研究所的主席Mohammed Ashraf Alam在文章中描述3,儘管緬甸軍政府完全把洛興亞人看成異族,但緬甸國家和平與發展委員會(SPDC)仍然拒絕給予洛興亞人原住民地位,那些已信奉佛教的洛興亞人也否認他們是若開邦的原住民,這種內部也矛盾的觀點影響了甚至那些緬甸民主運動的領導者,以及其他族群的人們。他們大部分都不願意讓洛興亞人成為多族群聯盟的一部分,也不願意把這個議題放進民主化進程中討論,包括享譽國際的翁山蘇姬都被認為始終迴避洛興亞人的議題。

翁山蘇姬與歐巴馬會面,歐巴馬提及洛興亞人的議題,因為即使連翁山蘇姬都不願抨擊緬甸政府鎮壓洛興亞人,讓美國頗有微詞(圖片來源:路透)

洛興亞人被排擠的原因有很多,除了被佛教徒為主的緬甸人民視為異教徒外,還因為他們較為黝黑的皮膚使得他們更像印度人。根據國際組織「人權觀察」(Human Rights Watch)2009年的報告書,緬甸的一封外交信函甚至把洛興亞人稱為「醜如食人魔」。

洛興亞人的現狀仍然是被緬甸拒絕承認為國民,所以也就不會有任何選票,1982年緬甸所頒布的《公民法》中,將人民分為「完整公民」(full citizen)、「準公民」(associate citizen)和「歸化公民」(naturalized citizen)三級。第一種必須是緬甸政府所規定的135個1823年以前就屬於「國家民族」(indigenous race)的成員,最後一種也要能夠證明自己在緬甸獨立以前就已經遷居緬甸。不在135「國家民族」中的洛興亞人,不是上述任何一種。目前,緬甸政府稱洛興亞人為「孟加拉人」、而孟加拉政府稱其為「緬甸公民」4

洛興亞女孩(圖片來源:Steve Gumaer,Fickr)

不過,廈門大學國際關係所的學者Utpala Rahman認為5,洛興亞危機除了是人道主義上的災難外,對於孟加拉國的確也是對內部穩定的潛在威脅,孟加拉政府已持續試著去同時兼顧國家利益,以及洛興亞人的人道安全。

目前,東南亞各國政府以及聯合國持續施壓緬甸政府,要求緬甸政府不能放任不管,泰國宣佈將在這個月底召開地區會議,但由於緬甸堅稱西部地區的100多萬名洛興亞穆斯林,儘管世世代代生活在緬甸,仍然是來自孟加拉的非法移民,因此拒絕出席這個區域會議。由東南亞各國國會議員組成的「東協國會議員支持人權組織」(ASEAN Parliamentarians for Human Rights)則在上個月底發表聲明,要求東協放棄不干預彼此內政的方針,認真商討洛興亞難民議題,因為這顯然已經影響到整個東協的情勢。 

參考資料》

1. Ullah, A. A. (2011). Rohingya Refugees to Bangladesh: Historical Exclusions and Contemporary Marginalization. Journal of Immigrant & Refugee Studies,9(2), 139-161.

2. Parnini, S. N. (2013). The Crisis of the Rohingya as a Muslim Minority in Myanmar and Bilateral Relations with Bangladesh. Journal of Muslim Minority Affairs, 33(2), 281-297.

3. Alam, M. A. (2011). Marginalization of the Rohingya in Arakan State of Western Burma.

4. Tidus Lin (2014) 被真主遺忘的民族:漫談緬甸洛興雅人的困境,洞見 Insight-Post 國際事務評論網,http://www.insight-post.tw/analytics/20140311/6730

5. Rahman, U. (2010). The Rohingya refugee: A security dilemma for Bangladesh.Journal of Immigrant & Refugee Studies, 8(2), 233-239.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地理眼GeogDaily:萬宗綸 看新聞/來自緬甸的洛興亞難民們,以及手足無措的東南亞各國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