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週末高雄有兩場政治動員就罷韓與挺韓進行直球對決,雙方分別宣稱有五十萬、三十五萬民眾參與,人數或許有些膨風,但參加民眾之多,以及立場截然不同的數十萬人同時上街卻能和平落幕,充分展現台灣民眾成熟的民主素養,值得高度肯定。尤其,這些政治動員不只代表選票,更是民眾心聲的表達,政黨若能予以正確解讀,將可提出符合主流民意的施政願景及發展方向,不致在選舉中遭到淘汰,被掃入歷史的垃圾堆。
不可諱言,此次政治大對決的焦點人物,乃是高雄市長、國民黨總統候選人韓國瑜。一方以罷韓為訴求,指責韓市長違背「不落跑」的選舉承諾,且施政毫無表現,竟然在就任才幾個月就起心動念要選總統。罷韓民眾認為韓國瑜連市長都未能做好做滿,「一市之不治」,何以治理國家?因此,發動罷韓行動的目的在於對韓市長「雙殺」:既罷免其市長職務,更阻絕其當選總統的可能。反觀另一方,則打著「南方崛起」的旗幟,肯定韓市長的「政績」,力挺韓國瑜,對抗罷韓行動。一則力圖達成選舉的逆轉勝;若是挑戰總統大位不成,則退而力保韓的市長職位不致被反韓民眾撼動。因此,這兩場大型群眾造勢勢必牽動大選與韓的去留,乃是觀察未來政治發展的一項重要指標。
吾人必須坦率指出,這次大選國民黨提名甫上任的高雄市長參選總統,是台灣選舉史上前所未見的「創舉」,直接挑戰台灣人民對於違背政治承諾者的容忍度。若是韓能夠勝選,是否意味政治人物的誠信從此不再重要,未來政黨或政客將以私利權位的爭取為首要考量,置選民的付託不顧,成為台灣民主進程的最大隱憂。尤有甚者,韓市長就任時期尚短,並未實現重要競選承諾,也無法證明其有過人的執政能力,卻以同一套「發大財」話術(選高雄市長時是「貨出去、人進來、高雄發大財」;選總統則是「台灣安全、人民有錢」),在一年內進行一場又一場攸關二千三百萬人福祉的政治豪賭,實在令人捏一把冷汗。由此脈絡看來,韓國瑜由高雄市長選舉大贏對手近二十萬票,卻不到一年時間就面臨數十萬人走上街頭呼喊要將其罷免下架,可謂其來有自,國民黨難道不應痛切檢討嗎?
韓國瑜去年「一人救一黨」,本是國民黨再起的英雄,如今未做好本份的工作,以施政績效回報選民的支持,即企圖再登政治頂峰,卻未見任何愧疚之感,反而大言不慚「沒有任何覺得對不起高雄市民」,無異對高雄市民的二度傷害。最讓人不能苟同者,乃是其所訴求的政見缺乏完整配套,多是一些天馬行空的奇想,因此只能以「仇恨」做為情緒勒索動員民眾。去年底宣稱高雄「又老又窮」,極盡醜化之能事,再以「救世主」的姿態降臨,得以高票當選。其實,高雄市近年的軟硬體建設成果亮眼,城市轉型相當成功,且所謂三千三百億元負債,乃是進行諸多市政建設的必要投資,並無任何證據為弊案,否則韓市長就任至今,以其對陳菊前市長與民進黨恨意之深,何以未能揭發重大貪瀆案件?如此醜化高雄,套用韓市長常用的話術,是否可以指稱其就是「黑高雄產業鏈」的始作俑者?
令人憂心的是,如今這套「黑高雄」的選舉招數又在總統大選上故技重施。台灣近年的表現非常耀眼,在美中貿易戰的衝擊下,台商回流投資已逾七千億元,一改台灣投資低迷的窘境,且經濟成長為亞洲四小龍之首,股市也正邁向一二六八二點的歷史高點。另外,台灣的創新能力也被肯定為全球前四大,高科技產業在全球供應鏈更扮演不可或缺的角色,而台灣的民主、自由、多元備受國際社會肯定,美台關係日益緊密更是斷交以來僅見。這些台灣向上提升的景象,在韓市長及國民黨眼中卻變成「慘、慘、慘」,被形容跟落後獨裁的北韓並無二致,甚至唱衰台灣連東南亞國家都看不起。
換言之,這場罷韓與挺韓的對決,反映兩個平行世界:一個是多數人民打拚努力的命運共同體;一個是韓市長及其韓粉眼中的悲慘世界。重要的是,哪一個世界才是真實、美好的,下個月選民就會給出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