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社論》民主與極權的終局之戰

美中貿易戰談談打打,每到快獲協議的關鍵時刻,便會有意外情勢發生,使之胎死腹中。古云「好事多磨」,就美中協議而言,卻是壞事也多磨。最近美中均對簽署「第一階段協議」充滿樂觀期待,但是美國國會通過《香港民主與人權法案》,中國揚言加以報復,加上中方要求美國必須先撤銷之前加徵的關稅,致使談判再度陷入瓶頸。美國總統川普也在倫敦表示,「等到明年大選之後再與中國達成協議可能比較好」,而美國商務部長羅斯也宣稱,若無法在十二月十五日前達成協議,美國將可能如期實施對中國的新一輪關稅。種種說法印證美中貿易戰似乎難以善了。

川普上台後,強調改善美國的巨額貿易逆差,首要對象固然鎖定中國,但包括日本、墨西哥、德國、越南等國家,對美亦擁有嚴重的經常帳失衡,何以美國與其他國家的爭議總能獲得解決,但美中貿易爭端卻一再延宕不決?最大的差別在於,美國與日本等國的紛爭,侷限在經貿、關稅的領域,純粹是彼此之間的貿易行為是否公平的爭議,而彼此之間的經貿架構與觀念思維卻是相同的,也就是都立基於民主政治與自由市場的概念之上,因此容易在相同的前提與基礎上進行折衝,達成解決方案。反觀美中之間:一個是奉行自由經濟與民主體制的全球領導者,另一個是打著改革開放旗幟,實際上推動國家資本主義的獨裁政權。尤有甚者,一個是信仰自由競爭及保障私人財產、智慧財產權、契約效力,遵循現代國際法體系與民主自由人權等普世價值的民主大國;一個則是繼承傳統以中原王朝為中心、以華夏與蠻夷區隔中國與周邊國家、將鄰邦貶抑為向天朝朝貢的藩屬,自謂是世界中心的國家(亦即「中國」)。兩者的關係係屬一個既存強權與向之挑戰的崛起強權之間的零和關係,因此在此結構性的矛盾下,引爆美中貿易戰;若只由經貿領域著手,似乎只能得到短暫的妥協,終難有長治久安的方案。

換言之,美中貿易衝突的主要癥結,在於國際關係與地緣政治出現兩股不同的運作體系。美國代表的是西方自一六四八年《西發里亞和約(Peace of Westphalia)》以來在主權概念下發展出來的現代國際體系,在此一體系中每一個國家都擁有獨立主權,而外交談判則為解決國際爭端的手段;而中國則在遭到列強蹂躪的「百年恥辱」之後,經過四十年的經濟成長與軍事擴張,重新在東亞崛起,意圖回到以中國為中心的朝貢體系。在這種朝貢體系之下,中國領土範圍主要基於「歷史權利」,只要歷史上曾被中國征服過的周邊地區,不管現在是否為獨立國家,更不論種族宗教文化上的截然不同,都是中國所宣稱的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之中國夢的不可或缺版圖。

其實,人類社會由神權到皇權再到民主的演化,是一種良性的進程。其中極權政治之為害,在一、二次世界大戰最為慘烈。二次大戰以兩顆原子彈奪走數十萬條人命的悲劇方式結束,但隨之登場的美蘇兩極對抗的冷戰,仍使世界籠罩在戰爭、極權的陰影之下。至東歐共產集團崩潰,蘇聯解體,冷戰宣告結束,全球進入美國領導的單極世界。這是一個全球化普及的時代,以自由貿易、市場經濟與民主的普世價值為主流,歷史前景一片光明。不料,中國的崛起卻成為一股巨大的逆流,不論是以「一帶一路」、「亞投行」等債務陷阱鋪陳經濟殖民地,或是以孔子學院、網路滲透等大外宣的手段,將封建、極權及極端民族主義的價值對外輸出,甚且以整軍經武與間諜手法對外擴張,其總目標乃是打造紅色的中國夢。

總之,中國崛起後走上與當前主流不同的道路,以共產黨代替過去的皇權,以「歷史權利」試圖再現「天朝」澤被的天下,再以洗雪「百年恥辱」的使命感催生帝國再起的鴻圖。因此,美中衝突涵蓋經貿、價值觀、制度,以及不同的歷史使命感,乃是民主陣營與共產極權的終局之戰;只有多數世人站在正確的一方,堅持民主、自由與人權的普世價值,對抗邪惡力量,才能確保世界的和平與福祉。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