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斐新
近日國立大學歷史系招生議題,引發社會討論人文學科的未來發展。有鑑於學術研究典範轉移,跨領域的專業整合與研究,已經成為學術研究領域的現在進行式。如:科技與社會研究(STS, Science, Technology and Society),便是打破學科的疆界,透過跨領域的實踐,當科技與社會學相遇,兩者相互加持,共創加乘效果的倍數效益。由臺灣STS研究社群推行的STS讀本《科技渴望社會》與《科技渴望性別》,便是透過跨領域的研究,指出看似中立客觀絕對的科學與科技,事實上承載著社會與政治的權力結構和意識型態,而這就是人文學科發展的利基,獨立思考與批判思維。
然而,即使如此,人文學科的學生,於畢業典禮撥穗儀式穿著學士袍領取畢業證書之後,一轉身立刻面對的就是工作職場,一個可以學以致用並貢獻社會的工作。以「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古蹟修復工程工地負責人培訓班招生簡章」為例,其「受訓人員資格」規定之一,要求「專科以上學校古蹟修復、文化資產、古蹟藝術修復、土木、建築、營建、水利、環境或相關系、科、所畢業,並於畢業後二年以上土木或建築工程經驗者。」反之,若藝術史學系學生在校即修畢文化資產相關課程,在申請古蹟修復工程工地負責人培訓班時,卻可能會受限於學系名稱無「文化資產」這四個字,而面臨學科分界的「玻璃天花板」,造成學系名稱「名實不符」的窘境。
國立臺南藝術大學於2003年成立全國唯一的藝術史學系,更於2020年增設「藝術史評與古物研究博士班」,完整培育博碩士與學士的藝術文化專業人才。然而,當今國際思潮走向與國家文化政策計畫經費,牽動藝文社會環境轉變。誠然,藝術文化人才無法自外於社會,再者社會需要藝術文化人才的創造力和想像力,再創人文新AI(Art Innovation)。
國立臺南藝術大學藝術史學系提案更名,由「藝術史學系暨藝術史評與古物研究碩博士班」調整為「藝術史與文化資產學系暨藝術史評與古物研究碩博士班」。
身為人文學科學生,支持藝史系更名,再創人文新AI。
(作者為國立臺南藝術大學藝術史學系藝術史評與古物研究博士班)
自由開講》是一個提供民眾對話的電子論壇,不論是對政治、經濟或社會、文化等新聞議題,有意見想表達、有話不吐不快,都歡迎你熱烈投稿。請勿一稿多投,文長700字內為優,來稿請附真實姓名(必寫。有筆名請另註)、職業、聯絡電話、E─mail帳號。本報有錄取及刪修權,不付稿酬;錄用與否將不另行通知。投稿信箱:LTNTALK@gmail.com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自由共和國》來稿請附:真實姓名、身分證字號、職業、通訊地址及戶籍地址(包括區里鄰)、夜間聯絡電話、銀行帳號(註明分行行名)及E-mail帳號。
刊出後次月,稿費將直接匯入作者銀行帳戶,並以E-mail通知。
文長1200字以內為宜,本報有刪改權,不願刪改者請註明;請自留底稿,不退稿;若不用,恕不另行通知;請勿一稿多投。
《自由共和國》所刊文章、漫畫,將於 「自由電子報」選用,不另外奉酬。
Email:republic@libertytime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