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榮祥/中正大學政治系教授
最近由台灣馬英九基金會邀請中國奧運桌球金牌名將馬龍、東京奧運射擊金牌楊倩等中國大學生來台展開的體育和文化交流活動,最後卻演變成政治和統戰事件。
中國復旦大學大四女學生宋思瑤。(資料照)
主因是起於中國復旦大學大四女學生宋思瑤表示,她要代表師生訪問團向「中國台北」隊獲得世界冠軍表示祝賀,希望中國和台灣同胞能一起為「祖國」在棒球領域一起努力。邀訪中國師生的馬英九基金會執行長蕭旭岑幫宋同學的說法辯解,根據憲法及兩岸人民關係條例,我們就分成中國,你也可以講中國台灣,因為我們都屬於一個中國,名詞的差別不應該構成兩岸交流的阻礙。蕭旭岑的說法與一中原則無異,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
馬英九基金會執行長蕭旭岑。(資料照)
偷樑換柱地把中華民國化約掉 讓台灣變成中國的一部分
然而,這種主張偷樑換柱地把中華民國化約掉,讓台灣變成中國的一部分。根據中華民國憲法增修條文,確實區分為自由地區和中國地區,台灣是自由地區,中國是非自由地區;台灣地區和中國地區同屬於中華民國。蕭旭岑執行長的推論邏輯是台灣屬於中華民國,中華民國等於中國,因此台灣屬於一個中國。中華民國完全被蕭旭岑執行長化約和替代成中國,加上馬英九前總統的互不承認主權的主張,讓中國不承認中華民國主權,這兩種論點完全把中華民國犧牲掉,以及為了與中國交流,矮化台灣讓台灣變成中國的地方政府或一個直轄市。
更嚴重的是,馬英九基金會為了凸顯其可以執行兩岸交流的豐功偉業,在中生訪台前就向內政部移民署遞交聲明書,在馬英九先生親自蓋章的聲明書承諾指出,不發表與活動無關的政治性言論和宣傳,勿有矮化我方之行為或用語,若有違反則立即停止所有接續行程。
馬英九基金會切結聲明書內容提及,「不發表與活動無關政治性言論與宣傳,勿有矮化我方之行為或用語,若有違反則立即停止所有接續行程」。 (記者陳鈺馥攝)
中生訪問過程中,中生宋思瑤的中國台北言論與蕭旭岑的中國台灣論的辯駁明顯違反中華民國的《中國地區人民進入台灣地區許可辦法》第十五條和第十六條(與申請進入臺灣地區計畫內容及活動不符)以及聲明書的承諾。蕭旭岑執行長後來辯稱陸委會並沒有取消後面接續行程,所以他認為他們沒有違反任何規定。
甚至,蕭旭岑執行長認為宋同學的說法是中國習慣的講法,對方是真誠的祝福,應該要有雅量包容,因為台灣是一個有言論自由的國家。從台大學生和清大學生強力表達抗議的情況下,也讓中國師生訪團見識台灣多元的聲音,表達對於如中國台北、為祖國努力、中國台灣等矮化語言不滿的嚴正立場。
中生團參訪台灣大學,一群台大學生要求「平等交流」,特別想分享關於台灣主權、香港及新疆等議題。(記者田裕華攝)
其次,台灣民主制度除了有言論自由之外,台灣還是一個法治國家。如果每個代辦兩岸交流的基金會自己所同意簽署的聲明書在中國訪問團入境之後可以完全地違反和背棄的話,等同於視法律規範和行政管制為無物。
台灣是法治國家 若未依規定開罰 日後中客來訪都有樣學樣
如果內政部或陸委會這次沒有根據法規來執行處罰的話,不僅讓這些相關規定和簽署的聲明書形同具文,更會對馬英九基金會完全開大門以及其他想要邀請中國名人來台的社團組織有樣學樣,甚至是形成行政裁量判例,以前都沒有處罰,為何這次要處罰,等同於讓政治性言論和宣傳以及矮化我方之行為或用語是可以被允許或是公開宣傳。
根據《大陸地區人民進入台灣地區許可辦法》第十六條的罰則,違反申請計畫內容和活動的話,後續該機構不得申請的處罰期間為六個月至三年。主管機關內政部應該與陸委會進行這次事件的行政調查和進行相關行政懲戒,才能讓其他交流團體認為政府保障合法的申請和維繫遵守健康有序規範的團體之權利。
根據交通部觀光署觀光統計資料庫,2024年1月到9月,台灣共有205萬人到中國旅遊觀光。同一時間,中國不開放團客和自由行到台灣本島旅行,只開放福建居民到金門旅遊。中國於2024年 9月27日開放福建居民到金門自由行及團體旅遊,截至11月11日,經小三通到訪金門旅遊陸客累計達10183人,單日最高1475人。中國於今年8月22日起開放福建省居民到馬祖觀光,至11月底約有1400人至馬祖觀光。
兩岸觀光市場未恢復,中國聲稱開放福建民眾赴馬祖旅遊,近期進一步恢復赴金門觀光。不過,據統計,中客申請到金門、馬祖團體旅遊及自由行人數偏低。(資料照)
換言之,目前的兩岸觀光交流現況是台灣開放台灣的人民赴中國商務和觀光,但中國只有局部開放福建居民到金門和馬祖,為數不多。
目前我國政府開放旅居及留學第三地陸籍人士得申請許可來臺從事觀光活動以及恢復陸籍人士申請來臺從事短期商務活動交流之參展及觀展、商務研習,但邀請單位或陸籍人士涉及特定高科技產業維持專案申請。
中國籍團客來臺,初期每日限額2,000人次;台灣旅行業組團赴陸:依對等原則,適度調控赴陸人次,初期以每日2,000人次為原則。換言之,整個兩岸交流問題的癥結是中國不願意讓其旅行團和人民到台灣本島旅行,而不是我國政府不願意開放。
如果中國讓學術團體可以來台訪問,根據規定必須向陸委會申請和裁量准否。如果中國根本沒有開放太多團體來交流,但卻認知操作成是台灣方面不願意交流,真的是蓄意嫁禍。另外,審查過程中通常我國的主管機關會進行是不是存在著國安疑慮或是有隱瞞身分和資料不實的審查,但如果最後沒核准,通常會被申請團體或是友中人士認為是阻撓交流,然而如果政府機關不嚴格審查,等於是讓台灣門戶洞開,讓中國可以假借交流名義來進行情報收集和統戰活動。
最後,讓單純的兩岸交流變質成統戰活動是中國和在地協力的團體,未來任何想要健康有序的交流團體只要遵守政府和法律的相關規定,並不會引發台灣民主社會的反彈和抗議,也能夠健康有序地來台進行非政治的文化和觀光的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