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開講》感恩高山,願東島生態與西島科技互補互惠!

◎劉烱錫

台灣在半導體之後,AI產業大放光芒之時,花蓮縣選出的立法委員傅崐萁以立法院國民黨團總召挾著強行通過國會擴權法案之餘威,推出國道六號到花蓮、環島高鐵、花東快速公路等三法,估計所需經費超過二兆元。筆者認為這實在沒必要,東部應在確保生態環境景觀下發展產業,只需適度改善交通效能與配搭其他建設,便可與西台灣的科技產業互補互惠。

李登輝總統曾勸阻台商西進中國,1990年提出產業東移政策,擬興建南橫國道高速公路,引起生態學術界聯合抵制。當時西台灣因工業造成嚴重的空氣與河川汙染,台東、花蓮兩縣仍保有自然山林、清澈溪流與乾淨空氣,生態學者擔心一旦產業東移,好山好水恐將不保。當時正反雙方激烈攻防數年後,國道五號雪山隧道工程遇到湧水、硬岩困境而停工,地質學界警告南橫國道高速公路的工程困難度遠比國道五號為高,行政院乃審時度勢,終於在1998年調整產業東移政策為發展東部產業,台東縣以農業、觀光、文化、體育立縣,並擱置約三千億元的南橫國道高速公路計劃,改編列約兩百億元提升既有的南迴公路,2019年12月全線通車,從南部到東部,穿越中央山脈隧道後,大山大海立刻映入眼簾,讓人心曠神怡,也為金崙、大武、達仁、草埔等南迴沿線帶來利多,而不是等待蕭條。

眼看著西台灣科技產業從北到南延伸為廊帶,有人擔心台東與花蓮將進一步被邊緣化。但筆者認為只需適度改善交通,提升醫療服務水準,美化城鄉,全面發展綠色農、林、漁、牧業,讓這裡成為國際渡假園區、部落深度旅遊據點、運動休閒天地、養生照護村等,如此可保有青山綠水,居民不但享有更好的生活環境品質,以紐西蘭的偏鄉為例,收入也不比都會差。

眼看著西台灣科技產業從北到南延伸為廊帶,有人擔心台東與花蓮將進一步被邊緣化。圖為太魯閣布洛灣吊橋。(太管處提供)

另請中央政府在西部科技產業大有發展之際,也特別基於東部產業發展定位,提出大計畫。目前花東發展條例每年挹注台東縣政府和鄉鎮公所約十億元,是促進台東永續發展很重要的經費,但這區區經費用在美化城鄉、發展綠色農業仍遠遠不足。例如南迴公路改善案在環評階段時,太麻里鄉金崙村商家擔心金崙大橋通車後,沒人要經過金崙商街而導致沒落,曾一度反對建新橋,而有美化商街之議。可惜,交通部並無提升舊路商街的預算,通車六、七年後,舊台九線商街的景觀仍無明顯改善。

讓台東花蓮成為兩日遊、三日遊、長期渡假與養生據點,筆者認為除鐵路電氣化、雙軌化外,建議可再透過交通管理,及新設交流道、外環道、隧道、高架橋等措施,進一步提升南迴、花東縱谷、蘇花等臺十一線為快速道路,既可避免在青翠大地再新增長長的傷口,也可大幅提升交通運能。若國道三號從南州下來有快速道路相接,從高雄到台東僅約兩小時,還可飽覽山海美景。

西台灣因有護國高山,森林茂密,水源充沛,是農業、工業到今日科技業發展的重要條件;東台灣也幸有高山之隔,保留淨土和珍貴的部落文化;希望東島與西島應可以互補互惠地永續發展。在此,感恩台灣高山!

(台東大學教授兼友善環境農漁中心主任)

自由開講》是一個提供民眾對話的電子論壇,不論是對政治、經濟或社會、文化等新聞議題,有意見想表達、有話不吐不快,都歡迎你熱烈投稿。請勿一稿多投,文長700字內為優,來稿請附真實姓名(必寫。有筆名請另註)、職業、聯絡電話、E─mail帳號。本報有錄取及刪修權,不付稿酬;錄用與否將不另行通知。投稿信箱:LTNTALK@gmail.com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