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開講》由盧梭的「民約論」談國會擴權立法

◎魯直

最近藍白為了國會擴權立法,引起國人廣泛的關切。一個多月來,立法院外數次聚集數萬至十萬的抗議群眾。這次的群眾運動,目前還在持續蘊釀發酵中。行政院為了國會擴權法案,對立法院提出覆議,如果覆議不成功,民進黨立委將再提釋憲,而公民團體並串連對若干藍營立委提出罷免活動。

立法院對總統有無定期一問一答的類似質詢權?立法院有無對人民的廣泛調查權或文件調閱權?官員在立法院的反質詢,是否應該被罰鍰?官員的不實陳述,是否應課以刑責?這都是國家重要憲政課題。有關國家重要憲政大計,是否可以憑藉政黨的些微人數優勢,不待討論就匆促立法定案,這是一個攸關國家未來民主運作的嚴肅課題。

台灣從獨裁到民主,只有歷經一、二十年,沒有經過民主先進國家的啟蒙時期,因此法國啟蒙思想家盧梭在其鉅著「民約論」( Du Contrat Social )的一些思想,對此次國會立法的爭議問題,或許有一些啟示。

法國啟蒙思想家盧梭。(維基共享)

首先,盧梭認為,國家公民應關心國家大事,公民不以公共服務為主要事務,而寧可出錢不出力,凡事指派代表,「國家就瀕於滅亡」;「當人們說國家大事於我何關的時候,我們就可以認為該國亡了」;所謂民意代表,其實只是人民所委任的人員而已,而不能認為人民之代表,因為「主權不許代表」;「政府之枉法,其危害尚不及於立法者之腐敗」;英國人自以為是自由人,其實是錯的,他們只有在選議員的時候才是自由的,當議員選出來,他們就是奴隸。

因此盧梭認為,「全體的意志」( volonte de tous )和「公共的意志」( volonte generale )是不同的。公共意志只看公共利益,是「知性的純粹活動」、「抽象且超越時間的本質的具現」、「內在於每一個人良心的理想法理的理性」;全體的意志則為私利,只是個別意志的總和。每一個人依照社會契約,只把自己交給公共,受公共意志的最高指導,而不是交給什麼人或什麼黨。

至於有關公共事務的票決,盧梭說,「凡會議越和諧,意見越一致,則公共意志越抬頭。反之,如意見紛歧,爭吵不休,乃是私利抬頭,國家衰亡的徵兆。」在公共事務的決定上,凡事情越重要,所通過的意見越需要全體一致;越需要急於辦理的事情,所需的通過人數越少;對於馬上要辦的事情,則只要過半數通過即可。

盧梭的思想,影響美國及西歐國家的民主政治制度。由盧梭的思想看,在國會擴權的法案上,顯然立法院修正通過的「立法委員職權行使法」及增訂刑法第141條之1等相關法律所顯示的,並不是盧梭所說人民應遵從的「公共意志」,而只是民意代表的多數意志。在外國30多位學者、國內120多位學者及兩百多位律師所反對的立法,怎麼會是「知性的純粹活動」、「抽象且超越時間的本質的具現」的「公共意志」呢?這麼重要的法案,而不是經過詳細討論,而趨於意見一致的立法,怎麼可以要求政府及人民遵守呢?

這次的立法委員職權行使法的修改,只是立法院的「權力自肥」。立法院不僅要監督行政院,把行政官員當作奴僕般地踩在地上凌虐,而且還想監督總統,想要定期化一問一答質詢總統。另外還違反司法院大法官會議釋字第585號解釋,擁有立法院法定職權如立法或預算以外的調查權,亦即立法院擁有部分與監察院或司法重複的調查權。過去五權分立的憲法,未來將是「民主集中制」的「一權憲法」。擁有更生人、直播網紅、地方派系和黑金的立法院,將是在行政院、監察院、司法院、考試院之上的台灣最高的權力機關,它更可以監督直接民選的總統。

這次的立法委員職權行使法的修改,只是立法院的「權力自肥」。立法院不僅要監督行政院,把行政官員當作奴僕般地踩在地上凌虐,而且還想監督總統,想要定期化一問一答質詢總統。圖為日前有民眾自備「支持覆議,重啟討論」等字牌,表達對國會黑箱的不滿。(資料照)

盧梭說,事情越重要,通過的意見越需要全體一致,然而我們看到國會擴權法案,是未經委員會討論,二讀時只允許一條條文一次全部三分鐘發言即作無記名表決,而且完全修正版的臨時動議,立委前一天晚上才拿到,事先是「最高機密」,這幾乎每一項過程,都違反民約論的民主理論。

在這裏,我們徹徹底底明瞭到盧梭在兩百年前的真知灼見:「政府之枉法,其危害尚不及於立法者之腐敗」。「英國人自以為是自由人,其實是錯的,他們只有在選議員的時候才是自由的,當議員選出來,他們就是奴隸。」我們以為我們是民主,其實只有在選舉時是民主,選完全是立法委員的奴僕。

藍白立委說,立法委員職權行使法的修法,目的是為了監督行政院,使其不濫權。然而立法院是最具有黨派色彩,而且成員最低劣的機關。像319槍擊案,立法院成立真相調查委員會,調查多年,什麼也調查不出來。而馬英九執政八年,找羅瑩雪當法務部長,319槍擊案,還是沒有「真相」。當年扁政府時期負責調查該案的侯友宜,後來還代表國民黨選總統,沒有人向侯友宜要「真相」。

事實上,藍白何在乎「真相」,只在乎「調查」的過程在政治上對行政部門的打擊威信作用。傅崐萁不是事先嗆說:「要使民進黨找不到人當部長」嗎?立法院的立案調查,最後都成為政治運作和追殺工具,間接成為類似台智光案一樣,是民意代表掩護廠商利益,對行政部門施壓的工具而已。

(作者為律師)

自由開講》是一個提供民眾對話的電子論壇,不論是對政治、經濟或社會、文化等新聞議題,有意見想表達、有話不吐不快,都歡迎你熱烈投稿。請勿一稿多投,文長700字內為優,來稿請附真實姓名(必寫。有筆名請另註)、職業、聯絡電話、E─mail帳號。本報有錄取及刪修權,不付稿酬;錄用與否將不另行通知。投稿信箱:LTNTALK@gmail.com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