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 熱門 政治 軍武 社會 生活 健康 國際 地方 蒐奇 影音 財經 娛樂 藝文 汽車 時尚 體育 3C 評論 玩咖 食譜 地產 專區 求職

太平洋島嶼國家》台灣該不該與吉里巴斯復交?

當邦交國數目進入個位數字時,才是兩岸要開始緊張的時候,如果能以台吉復交事件,表達台灣在外交場域不再退讓的意志,同時因為復交獲得美國、日本與紐西蘭及澳洲的認同,讓這些國家無後顧之憂,善盡盟友一份心力,因此,台吉關係絕非僅有利台灣,而是有利西方民主聯盟。

林廷輝

吉里巴斯(Kiribati),這個人口僅有11萬人,陸地面積僅約為811平方公里,海域面積約為360萬平方公里,位在國際換日線與赤道上,由三組群島構成的太平洋島國,在2003年與我國建交,但在中國拉攏下,2019年9月20日,吉里巴斯與我國斷交,與中國復交。

今年4月14日,吉國舉行國會第一輪選舉,合格選民共計44,929人,依據法律規定,4月22日舉行第二輪投票,執政黨成為少數黨,現任總統馬茂(Taneti Maamau)所屬的「擁抱吉里巴斯黨」(Tobwaan Kiribati Party,TKP)與盟友從原有的31席減為22席,「真理黨」(Pillars of Truth,BTK)和「吉里巴斯優先黨」(Kiribati First Party,KMP)贏得剩下23席,其中真理黨已表態,想要與台灣復交。

不過由於太平洋島國從政人員對政黨忠誠度不高, 6月選舉總統採用的是國會議員間接選舉制度,並非全民普選,因此,「真理黨」和「吉里巴斯優先黨」內的成員是否在總統選舉前關鍵時刻「叛逃」,誠如外交部所言,仍需觀察吉里巴斯內部政情發展,現在不宜太早下定論。

在中國拉攏下,2019年9月20日,吉里巴斯與我國斷交,與中國復交。(EPA)

台灣是否該接受復交要求?

目前各界關注的焦點是,倘若吉里巴斯總統真由「真理黨」和「吉里巴斯優先黨」組成的執政聯盟成員擔任,推動與台灣復交,究竟台灣是否該接受?又是否意味著復交代表蔡英文政府的外交政策出現轉變?畢竟2016年蔡英文政府上台後迄今,中國已挖走台灣7個邦交國,邦交國數從馬政府交接時的22個降到15個,甚至目前還有海地、巴拉圭以及梵諦岡等國可能斷交的傳聞,而蔡英文政府為了顧及兩岸關係的穩定,不與中國進行金錢外交的競逐,因此,即使外交部都有建交國家的備案,但卻都「備而不用」。只是中國挖台灣邦交國的動作與力度並不會蔡政府釋出善意而改變,反而只會增強,甚至在今年蔡英文總統連任520就職前後,下半年國際社會仍忙於應付武漢肺炎疫情時,都有可能出手。

中國對台灣外交空間的打壓是事實,並不會因為台灣哪一個政黨執政而放棄打壓中華民國的國際地位,台灣自1970年代開始,無法與中華人民共和國爭取中國代表權,而逐漸在國際社會「被消失」,不過,憑藉著台灣人民的「全民外交」,以及經貿與文化實力,讓國際社會重新認識民主自由的台灣,特別在此次疫情讓台灣能見度大增,同情台灣處境與支持台灣加入「世界衛生組織」(WHO)的聲量增加了。雖然中國持續以西方發展出的「威西伐利亞體系」(Westphalia System)持續封殺台灣國際空間,但卻沒認知到在全球化、全球治理以及網路社會發達的今日,各國早已對「國界線」的認知轉往區別是否尊重人權的「文明社會」,來界定自己心目中真正的「國界線」。

也就是說,台灣的外交能量並非僅侷限在邦交國,因為中國對台灣的打壓,挖走索羅門群島與吉里巴斯後,反倒促使美國國會加速通過《台灣友邦國際保護及加強倡議法案》(Taiwan Allies International Protection and Enhancement Initiative Act,依全名起首字母簡稱為《台北法案》(TAIPEI Act)),更引起澳洲質疑中國介入太平洋島國美拉尼西亞(Melanesia)次區域的戰略意圖,開始強化與美紐日等國經營太平洋島國,美國也因此與台灣成立了「太平洋對話」機制,最明顯的例子是,原本因為預算短絀,迫使美國國務院在2017年暫停其所支柱的智庫「東西中心」(East West Center)項下的「太平洋島嶼報告」(Pacific Islands Report)計畫,卻在2020年重新啟動,這也代表了中國拉攏第三世界國家的作為,引起了歐美強權的疑慮,紛紛回防這些區域,對中國產生戒心,不利中國拓展國際事務,更不用說成為世界領導者,領導國際社會往前邁進了。

2016年蔡英文政府上台後迄今,中國已挖走台灣7個邦交國,邦交國數從馬政府交接時的22個降到15個,甚至目前還有海地、巴拉圭以及梵諦岡等國可能斷交的傳聞。(EPA)

由於國際環境丕變,蔡英文政府雖然上台後極力維持兩岸現狀,推動兩岸和平穩定的政策,但國際體系或結構,會迫使單位分子國在權力結構中位移,於是在北京的眼裡看來,蔡英文政府永遠都是往「台獨」的方向邁進,不斷以「挾洋自重」、「柔性台獨」、「以疫謀獨」等語批評蔡政府,中斷兩岸交流與協商管道,而美國川普政府提出「自由開放的印太戰略」,蔡政府也在此之前先提出「新南向政策」,整體概念便是台灣雖身處「人在江湖,身不由己」的國際環境中,對北京釋出的「橄欖枝」換回的是挖走邦交國的回報,今日,已被挖走的邦交國想重回台灣身邊,台灣難道不應善盡國際責任?鞏固有別於中國的「價值體系」,國際社會的民主聯盟?

復交等於重啟兩岸外交戰?

有人會說,這將重啟兩岸的「外交戰」。但實際上,所謂拉攏邦交國的「外交戰」應該是與中國在2016年5月以前原本外交現狀的邦交國建交,才算是蔡政府啟動「外交戰」,如果2016年5月以後蔡政府提出維持現狀的兩岸政策,在中國忽視之下而挖走台灣的邦交國,出於自己意願想要重回到台灣身邊,這種行為不能被解讀為啟動「外交戰」,反而應視為具有「恢復現狀」的意義。

其次,有人認為,台灣不須再花冤枉錢,與中國競逐「金錢外交」。的確,吉里巴斯馬茂總統是要求我國提供無償經費,讓吉國採購巴西航空工業公司(Embraer)190型號飛機,1架要價3600萬美元(約新台幣10億8000萬元),現在這架飛機E-190-E2已在今年1月飛抵吉里巴斯,成為「吉里巴斯航空」(Air Kiribati)旗下的客機,第二架也準備在4月交貨,顯然中國已提供此筆「無償經費」,但因為疫情原因,連我國協助諾魯建構的「諾魯航空」(Nauru Airlines)都已停飛吉國首都塔拉瓦(Tarawa),「吉里巴斯航空」除了國內航線外,國際航線也受到嚴重影響,原本想透過國際航線賺錢的馬茂總統,受到疫情嚴重,未得其利先受其害,所領導的政黨在國會選舉中無法獲得多數是可預期的,畢竟馬茂總統口口聲聲提到的國家利益與人民福祉,吉國人民並未感受到。

馬茂總統在今年1月訪問北京,與習近平進行雙邊會談,並簽署了加入「一帶一路」的瞭解備忘錄。(AP)

除了航空器外,馬茂總統也在今年1月訪問北京,與習近平進行雙邊會談,並簽署了加入「一帶一路」的瞭解備忘錄(MOU);中國在吉國首都塔拉瓦開設大使館後,也開始在醫療方面、農業技術方面提供協助,中國漁業加工廠也捐贈書包給小學學童,中國也在氣候變遷領域提供援助,以改善過去發展工業、製造業排放的溫室氣體而形成的負面形象。不過,如果吉里巴斯參與了「帶路倡議」,就有可能因為為了基礎設施建設,向中國貸款,是否形成債務,雖然馬茂總統與中國駐吉國大使唐松根極力否認會有債務問題,但從近期非洲坦尚尼亞對「一帶一路」的反彈,再加上在吉國境內存在澳洲、日本與美國影響力,原本基礎設施建設就是由既有國家承建,中國能夠藉由在南亞、非洲碰壁的「一帶一路」,對海島國家吉國發揮多少效用,存在諸多疑問。

台吉復交的幾個理由

但上述這些現象,接下來,倘吉國政治情勢改變,新政府如願尋求與台灣復交,台灣實際上應大方接受,而不應將馬茂總統的錯誤決策,怪罪於吉國其他政治人物與人民,主要理由包括:

一、吉國位處國際換日線與赤道,是重要海權與空權據點:

這也是為什麼中國在發展太空戰略過程中,急需在太平洋上尋找重要衛星接收站,歐洲國家在吉國聖誕島(Christmas Island)進行商業衛星發射,都在尋找便於控制在太平洋上空的太空衛星通訊資源。但中國的太空野心卻是歐美國的顧忌,由於吉國距離美國第七艦隊的夏威夷群島只有1,600公里,距離美國在馬紹爾群島瓜佳蓮礁(Kwajalein Atoll)、雷根飛彈基地(The Ronald Reagan Ballistic Missile Defense Test Site)約2,500多公里,對美國最好的消息便是,在夏威夷與馬紹爾群島與美國本土之間,並沒有任何中國衛星或雷達觀測站存在,如此,才能無後顧之憂而全力面向西太平洋,推行印太戰略。

美國在索羅門群島與吉里巴斯與台灣斷交後,國會立即通過《台北法案》與成立「太平洋對話」平台,對台灣表現出力挺的態度,並協助台灣鞏固邦交國,如果台吉復交,也正可說明這樣的法案與對話產生效用,在實質上台灣又可藉此間接剷除美國的後顧之憂,在國際政治講求互惠互利的環境下,台吉復交不僅僅展現的是兩國的邦誼,更是太平洋民主聯盟的具體展現。

吉國雖然飽受氣候變遷,海平面上升影響之苦,但群島散落各處,環礁是天然的養殖場,廣大的專屬經濟區。(REUTERS)

再者,如果吉國主動表達願與台灣復交,而台北方面表現得「意興闌珊」,這時,美國國會議員反而會認為,這麼快的速度通過《台北法案》,豈非熱臉往冷屁股上貼?這就好比在國防方面,台灣需要美國在國防上提供協助,但如果台灣自己表現出不想防衛,不編列國防預算,台灣人自己不當兵防衛自己,那要美國如何說服自己的子弟兵協防台灣呢?國防如此,外交戰場上亦同,「天助自助者」,台吉復交也是對美國外交力挺的最佳回饋,更是表達台灣在外交戰場上不退卻的意志。

二、吉國海域廣大,等於是一個海洋美國:

吉國雖然飽受氣候變遷,海平面上升影響之苦,但群島散落各處,環礁是天然的養殖場,廣大的專屬經濟區,雖然目前吉國已成立「鳳凰群島海洋保護區」,但仍有廣大的海域面積吸引著國際漁業公司,雖然我國私人公司仍可以入漁方式進入該海域捕魚,但吉國是《諾魯協定》(PNA)締約方,掌控締約國專屬經濟海域鮪類捕撈方式與配額等,再加上吉國也是「中西太平洋漁業委員會」(WCPFC)會員國,在這些區域漁業組織中,乃至於全球氣候、海事與漁業組織,都有一席之地,在我國參與國際組織活動,都可幫得上忙。

再者,吉國人民不應該成為馬茂總統誤判下的犧牲者,此次新冠肺炎,中國僅能透過視訊方式,與吉國醫生進行交流,如果吉國目前與台灣存續邦交關係,深根在吉國12年的馬偕醫院團隊,將會立即透過行動醫療團以及在此廣大海域作業的台灣船隻,協助運送醫療設施與檢疫設備,前往吉國協助,讓台灣協助國際社會的善意,得以傳達至吉國這個土地上。

三、以戰止戰,恢復原狀:

2016年5月,蔡英文政府上台後,中國就採用拉攏邦交國方式,逼迫台灣就範,這七個斷交的國家,雖然某些國家在斷交後後悔,想與台灣復交,但台灣顧及的是這些邦交國復交後,是否又會因為政治情勢變動再次斷交,又要恢復邦交,是否又要花一大筆錢,被西方國家再次批評進行金錢外交,兩岸外交烽火再起。不過,實際上證明,當台灣沒有任何反制措施時,中國持續挖邦交國的進度並不會因此停止,反而變本加厲,一個星期內挖走兩個邦交國,換言之,寄希望於北京停止外交戰是不可能的,而蔡政府如果要等到邦交國為個位數時,再來進行反制,為時已晚。

再者,國內另一派論點認為,當邦交國歸零時,就是中華民國消失,台灣共和國成立之時,但屆時兩岸是否爆發戰爭?沒有人可以掛保證。至於中華民國是否消夫?對中華人民共和國官方論點來說早已在1949年消失,又怎可能消失兩次?因此,當邦交國數目進入個位數字時,才是兩岸要開始緊張的時候,如果能以台吉復交事件,表達台灣在外交場域不再退讓的意志,同時因為復交獲得美國、日本與紐西蘭及澳洲的認同,讓這些國家無後顧之憂,善盡盟友一份心力,因此,台吉關係絕非僅有利台灣,而是有利西方民主聯盟。

當然,外交關係講求的是合意,沒有那個國家可以逼迫另一個國家建交,也不能採取威脅手段逼迫另一國家轉向。未來當吉國政治情勢發展明朗後,新政府表達願與台灣復交的意願時,台灣也應再次展開友誼之手,再次接納這個全球最早迎接日出與光明的國家。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相關新聞
編輯精選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評論粉絲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