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 熱門 政治 軍武 社會 生活 健康 國際 地方 蒐奇 影音 財經 娛樂 藝文 汽車 時尚 體育 3C 評論 玩咖 食譜 地產 專區 求職

伊朗與西亞世界》納坦雅胡政治生涯的新契機

利庫德在21世紀之後再度成為以色列的主要執政黨,並開始在約旦河西岸與加薩走廊興築隔離牆,加強了壓迫巴勒斯坦人的力道。納坦亞胡自2009年擔任總理,迄今尚未卸任,也代表了利庫德的巴勒斯坦政策愈加穩固,另外也有工黨可能長期在野的意涵。今日納坦亞胡穩住政治優勢,或許意味著以色列選民認同利庫德壓制巴勒斯坦人的政策,也就能夠包容納坦亞胡的個人瑕疵。

陳立樵/輔仁大學歷史學系副教授

以色列總理納坦雅胡(Benjamin Netanyahu)所領導的利庫德(LIKUD,聯合黨)日前在國會選舉中獲勝,這個結果對他在近年來飽受貪污腐敗的批判,打了一劑可以繼續貪污腐敗......喔,對不起,可以延續政權的強新心針。主流輿論強調以色列是西亞地區「最民主」的國家,利庫德是自21世紀以來以色列最強勢的政黨,而納坦雅胡做了好幾任總理,真的是非常「民主」。這種現象若發生在其他國家,國際媒體肯定以選舉過程有疑慮、某某某是專制獨裁的政治強人大加撻伐。但以色列有美國撐腰,一切問題都不成問題。

1948年以色列建國,但不代表所有猶太復國主義者(Zionist)與一般猶太人有一致的立場。武裝組織伊爾貢(Irgun)的領導人比京(Menachem Begin)不願意接受班古里安(Ben Gurion)政府的領導,畢竟在建國之前,許多與阿拉伯人對抗的猶太組織都已自成一股勢力,誰都有想當老大的念頭,但像是比京在知道「老大不是我」之後,就轉而成為地下的反抗勢力。比京不滿班古里安的建國方案,並不是讓巴勒斯坦(Palestine)全由猶太人掌握,而是接受1947年聯合國(United Nations)的阿猶分治。因為對於對比京來說,讓整個巴勒斯坦都屬於猶太人才是他的終極目標。

利庫德是自21世紀以來以色列最強勢的政黨,而納坦雅胡做了好幾任總理。(REUTERS)

班古里安領導的工黨(Mapai)在以色列建國後長期執政,同時面對著鄰近阿拉伯國家的敵意。然而,20世紀大批猶太人移居巴勒斯坦,早已讓阿拉伯人感受到生存權益被擠壓的危機。接著來到70年代阿拉伯國家與以色列的多次戰爭,以色列不僅逐漸獲得美國的全力支援,還不斷擴大國土,在1967年6月的「六日戰爭」之後,不僅完全佔領了阿拉伯人區,即約旦河西岸(West Bank)與加薩走廊(Gaza Strip),還取得了敘利亞(Syria)的戈蘭高地(Golan Heights)與埃及的西奈半島(Sinai Peninsula)。或許早期班古里安並沒有強調整個巴勒斯坦都要由猶太人掌握,畢竟1948年還不是猶太人能夠掌握一切的年代,擁有巴勒斯坦的部份區域已經是奢求,但從隨後的發展來看,工黨執政時期的以色列其實很積極地不斷擴大國土。「六日戰爭」後,《聯合國的第242號決議案》曾要求以色列退出佔領地,但從未見以色列退出過。

1977年的國會選舉結果,工黨落敗,新的執政者是比京以及他領導的利庫德集團,而且開始推動「大以色列」的計畫,讓巴勒斯坦全面「猶太化」,將許多地名與路名改成猶太名稱,也不斷在巴勒斯坦各處建立「屯墾區」(settlement),將阿拉伯人居住地擠壓地更加支離破碎。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後,鄂圖曼帝國(Ottoman Empire)被戰勝國肢解,讓阿拉伯地區變成無法拼湊的碎片,形成今日的伊拉克(Iraq)、約旦(Jordan)等國家,但相較之下,巴勒斯坦更為破碎,就連生存權益都掌握在以色列手上。利庫德看似比起工黨來得「激進」,但從不同的角度來思考,若沒有工黨政府在1948年以後的努力,利庫德也不見得有機會去推動「大以色列」的計畫。

班古里安(右)領導的工黨在以色列建國後長期執政,1967年的「六日戰爭」後,不僅完全佔領了阿拉伯人區,還取得戈蘭高地與埃及的西奈半島。左為美國總統杜魯門。(維基共享)

只是比京的「大以色列」計畫並沒有執行多久,對以色列最有威脅的埃及(Egypt)竟然就主動表達和解意願。1977年年底埃及總統沙達特(Anwar Sadat)在國人的批判聲浪之中前往以色列發表和談演說,1978年受美國總統卡特(Jimmy Carter)邀請,與比京一同前往「大衛營」(Camp David)坐下來吃蛋塔喝奶茶。沙達特的和談目的是為了拿回西奈半島,比京在不甚情願之下答應了。雖然以色列沒有撤離出其他的佔領地,但比京的以色列所擁有的勢力範圍反而比班古里安時期小了很多。儘管有學者說比京歸還西奈半島對以色列並無損失,因為「大以色列」的計畫本來就是針對巴勒斯坦,沒有西奈半島。然而,從現實層面來看,利庫德政府的領土面積比起工黨時期還缺了一大塊。1992年工黨於選舉中再度勝出,算是利庫德的另一個挫折。

不過,利庫德在21世紀之後再度成為以色列的主要執政黨,並開始在約旦河西岸與加薩走廊興築隔離牆,加強了壓迫巴勒斯坦人的力道。納坦亞胡自2009年擔任總理,迄今尚未卸任,也代表了利庫德的巴勒斯坦政策愈加穩固,另外也有工黨可能長期在野的意涵。今日納坦亞胡穩住政治優勢,或許意味著以色列選民認同利庫德壓制巴勒斯坦人的政策,也就能夠包容納坦亞胡的個人瑕疵。美國學者芬克斯坦(Norman Finkelstein)的著作《加薩戰火》(GAZA)提到,以色列無所不用其極地在轟炸加薩,但國際輿論仍然站在以色列那一方,甚至國際社會也樂於讓以色列欺瞞。這也是納坦亞胡的優勢,因為外在環境對他也不苛刻。

1978年,沙達特(左)受美國總統卡特(中)邀請,與比京(右)一同前往「大衛營」。(AP)

巴勒斯坦解放組織(後文簡稱「巴解」,Palestine Liberation Organisation, PLO)批判這次選舉結果,等同於「屯墾、併吞、隔離」(settlement, annexation, and apartheid)。巴解的聲明沒有錯,利庫德的「大以色列」計畫,就是一步步讓廣大的巴勒斯坦「以色列化」。另外,最反對以色列的組織哈馬斯(HAMAS)則表示,「其實無論哪個政黨執政都沒有差別,畢竟以色列就是敵對巴勒斯坦人。」這樣的說法也沒有錯,畢竟從1948年以色列建國之後,在還沒有利庫德、而納坦雅胡還是個小朋友時,以色列政府就已經不斷在壓迫巴勒斯坦人生存的空間與權益了。

儘管現在因為面對新冠病毒,以色列政府與巴勒斯坦自治政府同意合作防疫,但也只是這個節骨眼上的合作,並不會有任何進一步的發展。只要疫情一過,巴以肯定又會回到百分之百對立的局勢,也仍會是納坦亞胡掌握優勢。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相關新聞
編輯精選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評論粉絲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