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 熱門 政治 軍武 社會 生活 健康 國際 地方 蒐奇 影音 財經 娛樂 藝文 汽車 時尚 體育 3C 評論 玩咖 食譜 地產 專區 求職

韋恩的食農生活》麥當勞雞肉不打生長激素廣告惹議 是農業界、食品界、消費者的三輸!

如果大家把格局放大來看,現在的局面是這「生長激素的謠言」才是最大的敵人,農民方與食品方沒有站在同一戰線,反倒彼此指責或消極不合作,自己內亂都來不及,哪有心力抗敵呢?

韋恩的食農生活

最近有篇新聞報導,「麥當勞雞肉哪裡來?廣告惹議養雞協會發文要求修正」說麥當勞近來在各大媒體宣傳的「你知道麥當勞雞肉哪裡來?」廣告,強調雞肉食材與在地雞農合作。但實際上,麥當勞的雞肉產品除了有國產雞肉,也有美國雞肉,加上強調採用的雞肉「絕不施打生長激素」,雞農質疑廣告有誤導消費者之嫌。中華民國養雞協會日前發文麥當勞,要求修正。韋恩認為這是搞錯敵人的三輸局面,農業界、食品界必須攜手合作,才能與消費者共榮。

中華民國養雞協會日前發文麥當勞,要求修正。(作者提供)

其實有關生長激素的議題已經吵了好多年,回顧2018年9月,中華民國養雞協會也曾經就此一議題對麥當勞抗議過「台灣麥當勞標榜旗下肉雞不打生長激素,養雞協會籲停止影射式廣告傷害產業」。韋恩曾經寫文食安謠言的白熊效應:從麥當勞標榜旗下肉雞不打生長激素看起。一年半過去,事情還是在原地打轉,既然還需要廣告澄清,代表謠言也沒有獲得很好的改善。而因此農民方與食品方產生的心結,也沒有打開,加上消費者,可以說是三輸的局面。

如果大家把格局放大來看,現在的局面是這生長激素的謠言是最大的敵人,農民方與食品方沒有站在同一戰線,反倒彼此指責或消極不合作,自己內亂都來不及,哪有心力抗敵呢?

麥當勞「你知道麥當勞雞肉哪裡來?」廣告(youtube截圖)

韋恩的立場還是一樣,對三方都提出挑戰與呼籲:

對於食品界

韋恩知道對食品業者來說,也是有其無奈的地方。因為很多食安謠言已經流傳很久,確實造成很多消費者的疑慮,不出來澄清的話,消費者確實不敢買也不敢吃。比如說,白肉雞有施打生長激素這件事,確實還是很多人堅信不疑的(很遺憾的,包含韋恩的媽媽)。韋恩親自在餐桌上跟他說了十分鐘,他還是確信白肉雞有打生長激素,不然怎麼會長那麼快。遇到這樣的情形,食品業者不出來澄清一下行嗎?

只是這種澄清廣告不能跨越一個尺度,不能有私心呈現一種偏頗的印象,好像只有我家的雞沒有生長激素,這樣就可能會令人反感了。這種不含XXX,(XXX free)的行銷說法如果用得太過頭,最被人所詬病的,就是反而會激發出一種白熊效應,本來想要撇清,但是反而造成吸睛。本來是說自己沒添加生長激素,但是反而像是提醒或暗示大家,可能別人有添加(即使這不是廣告者的本意),所以本來像是要澄清,最後會演變成強化了大眾的疑慮與恐懼。

對於農業界

農業界對這個現象當然是不堪其擾,每出現這一次謠言,就會對該領域的買氣重創一次,農業界當然算是最終的受害人。

但是韋恩要建議農業界思考,抗議的對象是不是搞錯人?謠言的源頭更值得去譴責,這才比較符合比例原則。現在變成一個受害人檢討另一個受害人的狀態。這一年半內,養雞業界的公協會又做出什麼了?有出來做任何教育或澄清溝通嗎?指責別人做不好,不如起身做得更好。

對於消費者

消費者必須認清,「恐懼是門好生意」,在現在社群媒體上,恐懼是最容易激起大家的情緒反應,吸引大家的注意的。背後其目的,不是為名(塑造個人專家地位),就是為利(競品抹黑吞食市場)。隨便被恐懼所洗腦,就會失去理性,被一堆假教主牽著鼻子走。

所以建議大家,遇到可疑的恐懼謠言,不要急著相信,問問專家意見,或是來查查韋恩怎麼說。而對於玩弄恐懼行銷的廠商,要加以抵制。


白熊效應:

又稱反彈效應,源於美國哈佛大學社會心理學家丹尼爾·魏格納的一個實驗。他要求參與者嘗試「不要」想像一隻白色的熊,結果人們的思維出現強烈反彈,大家很快在腦海中浮現出一隻白熊的形象。當我們刻意轉移注意力時,思維也開始出現無意識的自主監視行為——監視自己是否還在想不應該想的事情,使我們無法從根本上放棄對事情的關注。

肉雞打生長激素的迷思:

肉雞生長快速,現在可能只需要30天,是因為育種技術不斷精進,而且飼料營養均衡的結果,根本不需要用到生長激素,而且生長激素太貴,國內白肉雞一隻平均上市只賣80至90元,雞農根本用不起,沒有經濟效益。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韋恩的食農生活 麥當勞雞肉不打生長激素廣告惹議 是農業界、食品界、消費者的三輸!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相關新聞
編輯精選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評論粉絲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