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楽坂雯麗
相較於垂直構型的Gameboy,普澤的Gamate採用較為近似SEGA Game Gear的橫式構成,在儲存媒體上,則是採用當時在尺寸相近的電子字典或類似NEC PC-Enging上廣為使用的薄型磁卡。這段時期,普澤在台灣的各大遊戲雜誌如《電視遊樂報導》、《星際遊樂雜誌》⋯⋯等都投下重本,頻繁接受媒體訪問,並連續刊登了多期的封底或內頁廣告,但Gamate本身固有的缺點,依然隨著主機上市而被暴露出來。
雖然從上市前的廣告資料中,看得出普澤對這台掌上型主機下了相當的苦心,甚至也比照Gameboy等同類產品,企劃了一系列周邊設備及多款遊戲,但要僅以一兩家廠商就滿足一款主機平台的軟硬體需求,對此時的普澤來說或許還是太過勉強了。當年筆者曾在第一時間受到刊登在《電視遊樂雜誌》上的廣告吸引,而購買了這台Gamate,但在實際開機操作之後,卻忍不住感到相當失望,在經過一段短時間之後還是回到了Gameboy的懷抱。
究其原因,除了Gamate上所推出的遊戲,都有著日本知名同類遊戲的影子(但操作性與遊戲平衡卻又明顯低落)之外,Gamate主機本身的液晶螢幕,也無法與同時期的主流掌上型遊樂器,特別是Gameboy相比;可能是這段時間中為了開發全新主機、遊戲,以及投注於媒體宣傳的龐大成本,使得普澤公司無法恢復營運的平衡,加上此時主流的SFC及MD,都不是以當時技術能廉價複製的家用主機,在這種難以前後兼顧的狀況下,最後普澤在將Gamate相關的權利讓渡給敦煌科技承接之後,就此從台灣電玩市場上消失。
從機身序號上來看,由敦煌繼續生產銷售的Gamate也只繼續製造了一年左右,便在1993年畫下了休止符。
時值1992年,普澤公司——這家曾經是台灣電玩工業中最具有冒險精神及進取心,可能也是台灣最早推出原創家用主機遊戲並行銷全球,甚至企圖自行打造主機平台生態圈的的遊戲廠商,在歷經了12年興衰起落之後,就此步下了歷史舞台。
正滿足於超任與MD帶來的豐富聲光娛樂,並很快將要迎接32位元次世代的台灣主機玩家們,幾乎不曾注意到這件事,也很快淡忘了這家原本可能有實力,讓台灣在世界遊樂器市場上佔有一席之地的公司。
這個故事令人感嘆之處在於,以從仿製國外平台出發,到開發原創軟硬體的歷程,普澤公司所面對的挑戰,其實與同時代大多數的美、日同業並沒有太多不同;甚至於就出發點而言,普澤甚至可能還優於任天堂等日後難以望其項背的對手。
舉例來說,在任天堂還跌跌撞撞地生產「彩色電視遊戲8/16」或「電腦電視遊戲」這類Pong-Like低階主機時,普澤就已經有能力仿製出在美國市場炙手可熱的Atari 2600及ColecoVision等最新系統的家用主機,甚至小型家用電腦。而普澤開發原創的Atari 2600遊戲,也比任天堂將自家大型電玩遊戲移植到FC上都還要早了一點。
由於歷史的偶然,普澤公司可能是當時至今的台灣,最接近「世界級」的遊戲主機軟硬體製造商。
但相較於任天堂靠著紅白機一炮而紅、鹹魚翻身,普澤卻在1980年代最關鍵的幾年當中,出於各種內外部因素限制,而停留在仿製國外知名主機及翻版軟體的格局;等到想重新以原創的主機及軟體重新切入掌機市場,卻已經是強弩之末,無力可回天了。
即使事態的發展如此令人惋惜,依然不會減損普澤曾經是台灣少數,甚至可能是唯一成功開發出原創主機遊戲,並行銷全球的公司此一事實。將來若有人試圖進一步紀錄或發掘屬於台灣本土的電玩歷史,則普澤公司也必定是一個絕對無法忽略及遺忘的名字。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