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臧汀生
在中國所有傳統曆法中,「中元」只是「節氣」,而非重大祭典。倒是以目鍵連傳說(請參見敦煌變文)及佛教「盂蘭盆」為基礎的中元,才有濟助孤苦鬼魂的意義。但是在中國本土之外的移出地(如新、馬、泰、菲...),都將中元視為重大祭典,稱祭拜的對象稱為「好兄弟」,其祭品簡直比過年更要豐盛。
中元普渡。(資料照,記者楊金城攝)
最特別的是,在台灣則更要插上彷如「軍旗」的紙標,並提供盥洗的盆水與毛巾。如果再對照台灣開發的歷史,我們應該不難推測,台灣中元節祭拜的對象,並非佛教所憐憫的泛泛鬼魂,而是來台開發或參加集團抗戰的倖存者,藉著七月鬼門大開的傳說,對於昔日來台開墾過程中,或因疾病、或因戰鬥而罹難的「好兄弟」,以豐盛的祭祀表達感懷與報答。否則,我們實在找不出任何以「好兄弟」這樣親暱的稱謂,用來稱呼一般認為可能所求不遂便作祟危害社會大眾之「惡鬼」的理由。
更何況,對於惡鬼的防範,早期台灣各聚落皆有「安五營」的設置,六月底的「收兵」,應該是為了方便好兄弟的饗食;至於惡鬼,想必更不敢進入聚落而冒犯這些昔日死於戰鬥的勇鬼吧!
縱使筆者這樣的「推測」,缺乏正式文獻的稽考;可是民間所謂鬼月的文字紀錄,同樣也只是輾轉附會,不知所據何來的「傳述」而已。是故筆者以為,台灣的中元,與其放任無知之徒的妄說,倒不如將之改訂為更具意義的「台灣開發節」。
只是過去民進黨主政時的「文建會」沒能著眼於此,當前國民黨主政的「文化部」當然更不可能助長台灣意識的滋長。或許,只有寄望於明年的政權再度輪替吧!
(案,據《佛說盂蘭盆經》的記載,「盂蘭盆(ullambana)」乃梵語उल्लम्बन,「盂蘭」意思是「倒懸」,引申為「痛苦」的意思,「盆」的意思是「解救之器物」;所以,「盂蘭盆」延伸的意思為:用器物裝滿食物與蔬果,供養僧侶,或濟助地獄中受苦的陰魂。)
(作者為靜宜大學中文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