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靜芸
馬英九就任以來,一向不遺餘力地極力吹噓各項偉大政績,致力於塑(捏)造國民幸福感,但實際上台灣民眾的生活感受,卻完全是另一平行世界。首先跳出來打臉馬英九的便是主計總處,年初馬英九還誇誇其言,今年經濟成長率將重回亞洲四小龍之首,但現今非但連保二都做不到,創二○一○年以來新低,還在四小龍中敬陪末座。
馬政府執政近七年,面對每況愈下的經濟指標疲弱不振束手無策,不斷以空洞的口號「拚經濟」,還記得那個令人摸不著頭緒的「經濟動能提升方案」嗎?類似口號族繁不及備載。但從未見馬政府提出具體的策略與國家經濟願景,眾多華美口號反映的只是政策的空洞與匱乏,越是缺乏的越需要口號,越講究形式主義的,本質越是虛無縹緲。
馬政府最引以為傲的ECFA,種下的實是傾中的惡果,將台灣經濟曝於高度風險中,台灣未獲其利早已飽受其害。資金大量流向中國,企業在台投資產生排擠效應,連帶的是就業機會的一併流失。另出口過度集中在單一地區,只要中國經濟發生問題或產業結構轉型,台灣貿易結構就會出現極大危險,此點從主計總處不諱言表示本次GDP下修,乃受中國經濟成長減速,供應鏈自主化提高等因素影響可看出。
儘管經濟不振,但馬政府債台高築,執政八年法定債務增加一兆八三五四億元。經濟不振、政府財政赤字,人民的生活也越來越苦,實質薪資倒退,卅至卅九歲族群年收入不如十八年前水準。經濟成長動能亞洲最低、貧富差距、青年世代低薪等問題,這些警訊本應是敲醒執政者的警鐘,因這些問題乃涉及國家競爭力與社會穩定的要素。但馬政府依舊執迷不悟,自我催眠選擇躲在經過美化的統計數字之後。
相較於現實世界的殘酷,國發會「民眾對當前生活品質的看法」的高滿意度顯得格外夢幻美好,我們也不難理解這些數據到底是馬政府自我證成,還是真的大眾生活是美好的。
(作者為新台灣國策智庫助理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