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社論》九年前的廖述宗教授紀念獎

藍、白陣營立委聯手,假國會改革之名,行擴權之實,手段粗暴,有違憲之虞,引發公民群聚抗議,海內外台灣人普遍關切。北美洲台灣人教授協會(NATPA)上週發表聲明,指民眾黨立委黃國昌一再不尊重台灣人民辛苦建構經營的民主體制與程序,持續嚴重破壞民主,蔑視民主價值,決定撤銷頒給他的廖述宗教授紀念獎,「因為他不再代表該獎項所賦予的價值理念」。

教授協會強烈譴責,反映了台灣內外許多人的心聲。黃國昌二○一五年以在太陽花學運的表現,獲頒首屆廖述宗教授紀念獎「青年貢獻獎」。不過,這位曾有「戰神」之稱的學者轉檯政治,十年之間,表現與太陽花時判若兩人。對其政治演出「走精」,各方揣測紛紛。無論如何,黃國昌「變臉」真正原因或盤算,僅當事人清楚,外界難以得知。

三十多年前,立委朱高正有「國會戰神」、「台灣第一戰艦」稱號,縱橫政壇,後來從綠轉紅,由獨變統,遭批「政壇變色龍」。台灣政治人物常把個人利益置於公共福祉之前,因而,觀察政治人物,需長期關注其言行,加以監督,對年輕的政治人物尤應如此,才能準確論斷。

從而,比聚焦於黃國昌立場丕變,更值得關注的,是對民主屬性的討論。當事人宣稱,尊重授獎單位的決定,但因公共政策上不同的看法,被稱破壞、蔑視民主,「實為不可承受之重」,反對專屬民進黨的「民主」。這番說詞,顯示他既未自我反省,曲解民主真諦,也不瞭解頒授廖述宗教授紀念獎的宗旨。

有如教授協會所強調,撤銷九年前的贈獎,是黃國昌違反民主體制與程序,破壞、蔑視民主價值。在當前國會亂局中,藍白以眾暴寡,背離程序正義,強行通過擴權法案,與十年前的服貿協議半分鐘闖關,醜陋手法如出一轍。黃國昌參與並主導這次「沒有討論、沒有民主」的政治演出,破壞的並非「民進黨的民主」,遭各界撻伐的也絕非「公共政策上不同的看法」;「青鳥行動」、「我蔑視國會」各地進行,顯見引發了眾怒。

必須強調,當前國會出現的民主逆流,凸顯立委的整體素質或水準甚為不堪,國會的確需要改革,包括委員的專業與倫理;但假改革之名而恣意擴權,該改的不改,甚至不惜違憲,只可能導致國會從台灣政治最大亂源,進一步演變為政治怪獸,危害國家人民。

黃國昌二○一五年以在太陽花學運的表現,獲頒首屆廖述宗教授紀念獎「青年貢獻獎」。不過,這位曾有「戰神」之稱的學者轉檯政治,十年之間,表現與太陽花時判若兩人。(資料照)

黃國昌獲獎遭撤銷事件,相對應凸顯的,其實是廖述宗教授的人格及典範。

生前任教美國芝加哥大學四十多年的廖述宗,是享譽國際的生物化學、生物醫學大師,台灣威權時代的政治異議者,高科技產業的執行者,也是永遠望鄉的人格者,台美人的典範。他獲獎無數,有中研院等院士頭銜,一生主要有兩個信念:以科學研究創造全體人類福址;以台灣人的知識份子良知,為故鄉做最大奉獻。他對家鄉有願景,「希望能成為一個獨立、民主、進步,有品質、有尊嚴的國家。我所做的一切,就是要將我的熱情、心力與研究成果奉獻給台灣」。

出自對台灣的關愛,他在台灣民主化過程,積極行動。一九七九年美麗島事件,他聯名一百三十七位海外學者專家,在《華盛頓郵報》刊登聲明,抗議黨國當局大舉逮捕異己。一九八○年林義雄家血案,促成他創立教授協會,關懷台灣民主與福祉、為台灣發聲,是海外台灣人最早成立的組織之一。一九八一年陳文成事件,他促成美國專家前來台灣協助調查,判定他殺而非自殺。其後,他以邀訪黨外人士等支援台灣民主運動,並揭發黨國當局在美國校園暗佈特務的惡行。民主化之後,他積極引介高科技產業到台灣,致力建設高科技國家。教授協會以他為名設立紀念獎,旨在彰顯他一生對台灣的熱愛與奉獻,發揚回饋台灣社會的精神。

廖述宗一生關愛台灣,源自台美人「食果籽,拜樹頭」的良知,也與親歷二二八事件有關。那年他十六歲,就讀台中一中,數度親睹遊街示眾、集體槍決的場面,黨國殘酷暴行長留腦海,也激發深厚的台灣意識。由於在海外支援台灣民主,他被列入黑名單二、三十年,望斷歸鄉路,也無以返鄉為與陳澄波齊名的畫家父親廖繼春奔喪,但這反而使效力家鄉的決心更為堅決。

五年前,柯文哲組黨,借了台灣先賢蔣渭水所創「台灣民眾黨」之名,有人引評比兩個格調高下立判者的名句譏諷︰「番薯籤比魚翅,破尿壺比玉器。」現今討論黃國昌列名廖述宗紀念獎,這話同樣適用。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