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社論》台灣離「成熟民主」還有一段路

有人認為賴政府是雙少數,總統選票未過半,藍白佔國會多數。老實說,所謂的雙少數,完全未損賴政府依憲法、法律規定當選的合法性。換言之,賴政府未來四年的權力,不會只有四十%,而是一百%。有人堅稱,六十%沒有授權賴政府,「在野獨裁」理直氣壯。其實,這是對民主理論的誤解。民主選舉,同時是對遊戲規則投下贊成票,六十%沒有投給賴蕭配者,因為對遊戲規則投下贊成票,所以也就授予賴蕭配以最高票勝出的合法性,這不是區域、不分區立委席次些微落差所能否定的。

這次大選過程,藍白合大有機會勝過綠營,藍白不合則綠營反有勝算,即使無法過半。那段時間,焦慮的藍白策士,有主張內閣制的,有主張總統二輪投票的,不過,那些人也都知道修憲門檻極高,而且一旦啟動修憲充滿不確定性,不知道會生什麼枝節。不論如何,朝野之間,行政立法之間,再怎麼也有憲法規定的權力分立。然而,二月以來的立法院,藍白由分而合,民眾黨又有柯黃雙頭馬車,兩黨以改革之名違憲擴權,其侵壓行政權若得逞,處處掣肘賴政府,倒是正中北京下懷,且摧毀台灣民主長城。事態發展,包括AIT前處長司徒文、楊甦棣都加入國際政學界連署聲明,關切立院亂象。

「經濟學人」發布的二○二三民主指數,台灣的民主,在全球排名第十,在亞洲排名第一。雖然政商界有人說:「民主不能當飯吃」,「中國官員素質比台灣政務官好」,但台灣人民頭腦很清楚。經過兩蔣外來、威權統治,台灣人民好不容易變成頭家,為什麼要跟專制中國融合?難道要倒退到「愛國者治港」,現有的權利都要被沒收?中國的反獨促統,藍白的同屬一中、兩岸一家親,在台灣的政治市場,消費者都相當有限,根本不需要理論來解釋。藍白,每逢選舉,老是佯裝愛台灣,這就證明他們也心知肚明,自己的支持者多數並不支持「促統」。這不是「台獨」有多大的能耐,而是「民主」的吸引力使然。

一九八八之前,兩蔣毛鄧皆屬一黨獨裁,國際取捨沒有道德壓力。當然,西方領袖也有其犬儒毛病,瞧不起蔣氏這個小獨裁者,卻仰慕毛氏那個大獨裁者。從尼克森到卡特,遑論華府為數眾多的中國政策官員,他們紛紛到專制中國「朝貢」,輕易被毛、鄧的「獨裁魅力」征服。改革開放之後,中國經濟因西方挹注而崛起,西方政界又轉而被利益所惑,決策、論述處處迎合中國,以圖卸任後充當跨國企業掮客,典型人物便是這種官場現形記的始祖季辛吉。而從毛澤東到習近平,早已看出不少「洋鬼子」罹患「幼稚病」。

台灣,也不乏「幼稚病患」,大體上有兩種,一是外來政權的近親繁殖,一是斯德哥爾摩症候群。他們沐浴在民主時代,但缺乏頭家的主體意識,他們怯於「相信台灣」,勇於「臣服中國」,表現出來的無非是:不要挑釁中國,儘管挑釁來自中國。一句話,息事寧人換取和平。問題是,即使委曲求全,不僅求不了全,還被對方當作貪生怕死,於是不斷軟土深掘,非得讓你委屈到趴在地上不可。九二共識,從所謂的「各表」,乃至「自表」,最後「不表」,便是「幼稚病」的常見症狀。

五二○前夕,新加坡,李顯龍交班黃循財。星、台,李光耀、蔣經國,曾有交集,都認為威權體制有助於經濟發展。不過,與日本、韓國類似,台灣走上民主之路,脫離了那種亞洲價值觀。往南,菲律賓、印尼、印度,仍屬不確定的民主。一直到澳洲,才觸及西方民主的邊緣,但它也飽受中國介入。台灣,鄰近全球最大專制國家,主權、安全威脅不在話下。近年,台海和平穩定,引起西方高度關切,癥結點便在於,這是民主與專制板塊碰撞最為尖銳,且極可能因此引爆總體戰之處。台灣成為必爭之地,係因它在兩個陣營的力量對比動見觀瞻,堪稱全球民主未來的山海關。

話說回來,從內部觀察,台灣的民主,也充滿不確定性。從中央到地方,處處可見外來、威權統治的餘韻,尚未獲得轉型正義的清理。可以想像,一旦親中政黨執政,許多第三波民主化國家退潮的現象,不無可能發生在我們眼前。就此而言,日益習慣民主而對鞏固民主漸失警覺,乃是專制中國來襲、全球性議題衝擊之外的內憂。民主化已三十餘年,三次政黨輪替,五位民選總統,但我國離「成熟民主」還有一段路,國人切勿躊躇滿志。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