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社論》「台灣的轉型正義仍遠未完成」

行政院長陳建仁最近主持「推動轉型正義會報」,要求國防部限期籌設軍中轉型正義教育外部專家諮詢小組,牽引出移除蔣介石銅像的問題。移除蔣介石銅像,是台灣民主化之後,清除威權象徵,實踐轉型正義的具體而重要行動,旨在弭平社會傷痕,重建社會互信。英國《衛報》上週發自台灣的報導,引立委黃捷質詢,質疑政府處理仍矗立各地的蔣介石銅像進展緩慢;官員稱部分原因在許多銅像位於軍事地點,而軍方不想拆除。該報指這一爭議持續至今,顯示台灣的轉型正義仍遠未完成。

事實上,不只銅像,蔣介石這一威權象徵,在台灣曾長年無所不在。行政區、道路、機場、車站、學校、公共設施、廣場、鈔幣、軍機軍艦、勳章…,到處都有以他為名或他的身影。儘管隨著民主化到來,台灣社會重新評估歷史記憶和文化遺產,但如今各地仍有三百多條道路、近六十所教育機構、行政區、車站,以他為名。

其間確有若干改變。二○○七年,高雄市把中正文化中心改名為文化中心,並移除蔣介石銅像。相形之下,台北的中正紀念堂一度改名「國立台灣民主紀念館」,廣場的「大中至正」牌樓易名「自由廣場」;但其後又改回中正紀念堂,「自由廣場」之名雖維持,但號稱「全國最大物質性威權象徵」的銅像仍在。在台南,二○一五年市政府成立專案小組,積極讓蔣介石銅像全面退出校園,以免屢遭潑漆或掛布條等情事。在桃園大溪,由近三百座蔣介石雕像匯集而成的公園,全身或半身,或坐或立或騎馬,大都由學校、機關捐贈移來。曾經俯視各地街道、廣場的這些雕像,現今擠在一起相顧。

然而,儘管內政部對移除公共場所的威權象徵列有十萬元補助款,有如黃捷所指出,列管的蔣介石銅像共九百三十四件,仍有七百多件尚未處理,進展不到兩成。正因移除蔣介石銅像的進展落後,各地民眾自力進行去除威權象徵的事件頻傳;潑漆、塗鴉、改裝、損毀、遮蓋都時有所聞,二二八週年或蔣介石生日尤為常見。

銅像只是一端,街道的蔣氏威權象徵也到處可見。統計顯示,台灣路名最常見的是中正路、中山路、中華路,形同「用台灣人的土地,懷念外來政權在中國的種種」;街道以中國城市為名者各地都有,「台灣有如全球最大的中國城」。因而,台南市積極把中正路部分改為「湯德章大道」、台中霧峰有意把中正路易名「獻堂大道」,雖以牽涉廣泛,現存異議仍待繼續溝通化解,但街道名稱「去威權化」,是台灣大街小巷名副其實、歸屬斯土斯民的努力目標,需要周詳的策進方案和不斷溝通。

移除銅像遭到若干抵制,顯示社會上威權心態猶存,而且是選擇性地個人崇拜。蔣介石在台灣,曾是最高領袖、民族救星、時代舵手、世界偉人,要領導「全國軍民同胞們」、「反共抗俄」、「消滅萬惡共匪」、「光復大陸」。如今,有些部門及政黨、政客的蔣氏崇拜餘緒仍在,卻在台灣面臨中國脅迫日甚,且中俄聯手侵擾民主世界之際,反而放棄了他反共抗俄、消滅共匪的明訓。

至於歷史地位,蔣介石領導中國對日本抗戰顯然有功,但也曾被冠上二十世紀世界「四大殺人魔」之一,與毛澤東、希特勒、史大林並列,顯示他極具爭議的陰暗面。對台灣人來說,戰後未能如周遭各國人民決定自己的未來和地位,蔣介石是剝奪自決權的罪魁,以致至今猶有「自決風潮萬國成,緣何寶島未成行」之嘆。其次,他是二二八事件派兵渡海鎮壓的原凶,在他白色恐怖及專制統治之下的受害者不分省籍,不計其數。

更基本的,進入民主時代的台灣,個人崇拜不但已遭揚棄,人們回顧昔日兩蔣時代的歌功頌德,對獨裁專制者的吹捧膜拜,對照今日仍存於北韓、中國的絕對控制及不容異議,訝然之外,也不免失笑。

此外,立銅像以示尊崇一人,不但效果適得其反,還可能遭到翻案或羞辱。邱吉爾卸任首相時,英國國會準備為他立銅像,但邱吉爾婉謝,「我怕鳥兒喜歡在我的銅像上拉屎!」後來的銅像是他身後才立,有防鳥棲設計。不少歐美傳統偉人的雕像近年頻遭破壞,印證了邱吉爾確有先見之明;不僅鳥兒不敬,隨著史觀的改變或重新詮釋,後人對聳立的銅像,也有不同處理。蔣介石生前爭議甚大,為他立像出自個人崇拜,幾十年後的今天依然存續,考驗台灣是否認真擺脫威權,積極轉型,邁向正常民主國家社會。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