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社論》年底選舉不只是地方選舉

今年底九合一地方公職人員選舉,距離十一月廿六日投票日不到一個月。這次雖屬地方層級選舉,但蔡英文第二任總統的任期已過半,因而也被視為民進黨執政表現的期中選舉。加上候選人之間的攻防焦點,部分甚至超越縣市治理議題,這反映出選民所關切的,並未侷限於地方層次,更放眼台灣未來的走向。尤其,中共對台日益壓迫,台海情勢正牽動著選情。年底選舉的結果,也是在向國際社會傳達訊息,說明台灣民意對內外情勢變化的最新態度。

對比過去兩次的九合一選舉,更能看清楚類似的軌跡。二○一四年的選舉,執政的國民黨在地方選舉大挫敗,全台廿二縣市,國民黨從十五席掉至六席;在野的民進黨從六席躍升至十三席。當時,國共關係如膠似漆,已簽署了包括ECFA等兩岸協議,包括「紐約時報」、「華爾街日報」等外媒均解讀,馬英九政府選舉失利,顯示台灣選民對兩岸關係有不同看法。英國廣播公司(BBC)也說,部分選民擔心台灣在經濟上將過於依賴中國,而不論雙方簽署的協議對台灣是否有利。外媒觀察有其憑據,該年三月發生太陽花學運,正是為反對兩岸黑箱簽署的服貿協議。多數選民否決馬政府的親中路線,是國際普遍的意見。

台灣與中國保持距離成為民意主流,二○一六年蔡英文總統上台,民進黨二次執政。不過,二○一八年的九合一選舉,輪由蔡政府受重挫,全台廿二縣市,民進黨減少七席,國民黨增加九席。從國際角度,當時的「紐約時報」評論標題是「台灣是否會成為第一面被中國推倒的骨牌」。文中指未來中國對於台灣的滲透可能會再擴大,民主國家應對此現象保持警惕與觀察。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一篇網路版評論文章並直截了當指說︰「北京贏了,華府遭遇挫敗」。台灣的地方選舉結果,外媒是作為觀測美中角力、兩岸情勢變化的風向指標。

九合一公職選舉候選人眾多,今年即有近二萬人登記參選,角逐一萬一千個名額。其中涵蓋縣市議員、村里長等地方公職,均是中共統戰的接觸重點。(本報資料照)

今年的九合一大選,更是明顯受到「中國威脅因素」的牽動。中共除了升高對台灣的軍事壓迫,八月初環台軍演,跨越台海中線已成常態。習近平在中共二十大確立大權獨攬,「決不承諾放棄使用武力」、「祖國完全統一一定要實現」等悍然用語,說明台海情勢已徹底質變。這並非台灣有任何挑釁之舉,而因習帝的中國夢,對外擴張的首當其衝就在台灣。如果我們無視外在環境變化,把年底選舉僅看做地方選舉,顯然未能從前兩次的九合一大選汲取經驗。對北京而言,台灣基層選舉,也在練兵,是操作各種介選手段的檢證。對國際社會,則是台灣經歷了中共高強度的軍事壓力,對於「抗中保台」意志展現的最新檢驗。

十一月廿六日除了是九合一公職選舉,還要決定十八歲公民權的修憲複決案能否過關。雖然,這早已是世界潮流,但因我們的投票年齡明載於憲法,唯修憲一途方能改變,這並需要九六五萬高門檻的同意票。縱然當初立法院提出這項修憲複決案,是獲得朝野共識。不過,推動修憲,是主權國家的行為,面對北京的說三道四,謾罵「修憲謀獨」,國內朝野政黨對此確實冷熱有別。最新民調亦顯示,民進黨支持者有高達七十八.七%支持十八歲公民權修憲複決,國民黨支持者卅七.八%支持、民眾黨僅卅一.九%。反映出不同政黨的動員差異。這次投票結果不僅攸關能否向下扎根民主,也是檢驗各政黨面對中國的壓力,在憲改的態度與動作,有無說一套做一套。

九合一公職選舉候選人眾多,今年即有近二萬人登記參選,角逐一萬一千個名額。其中涵蓋縣市議員、村里長等地方公職,均是中共統戰的接觸重點。過去並多次出現各種以交流為名,實為利誘甚至供以金援賄選的案件,隨著台灣參政的年輕化,中國對台工作既拉攏青年,也與介選相互配合。加上再一年多舉行總統及立委選舉,換言之,年底的選舉不單是對國內主要政黨,亦是中共對台工作的一場「前哨戰」。二○一八年蔡政府在九合一選舉失利,隔年中國領導人習近平端出「一國兩制台灣方案」,意圖窄化一中並加速促統力道。明年的台海情勢不容樂觀,必須及早因應。對於候選人的評斷依據,我們已不能僅侷限在地方表現的層次,尤其在直轄市與縣市長的選舉,其個人或所屬政治背景對於中共的傾向,乃至是否凸顯保台主張等,最後的選舉結果,也將決定北京對台的下一步。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