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強化經濟韌性 走出ECFA的牽絆

◎ 顏慧欣

因美國裴洛西議長訪台,中國隨之展開一波波經濟制裁,ECFA之存廢又開始引發討論。ECFA牽絆台灣許久,該是展現經濟韌性向前走的時候了。

回顧十餘年前簽署ECFA的目的,是為了規範兩岸經濟活動所建立的「架構」。在此架構下,兩岸後續應制訂貨品及服務貿易、投資保障、爭端解決四部協議,惟迄今僅投保協議完成談判並於二○一三年生效;然而自二○一六年四月後,雙方就不曾依投保協議召開協處會議,該協議的意義似已薄如一張紙。

在此情況下,ECFA對兩岸產業的價值,大概只剩下服務及貨品貿易早期收穫清單。在服務貿易上,我國累計有十六家國內銀行得以優惠門檻赴中國設立分支行,二十餘家業者取得證券期貨「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QFII)身分。至於貨品貿易,中方提供了五二一項工業產品零關稅的早收項目,主要為石化、機械、紡織、運輸工具等;農漁產品則承諾十八項零關稅優惠,例如水果、切花及漁產品。二○一一年一月早收條款生效後,初期階段臺灣出口至中國的早收優惠產品金額確有大增,最高峰時年增率高達十八%。惟近年效益逐漸下降,二○一六年後兩岸整體貿易的成長率持續高於早收貨品,顯示出早收清單已無帶動對中國出口的效果。

ECFA對兩岸產業的價值,大概只剩下服務及貨品貿易早期收穫清單,例如農漁產品承諾的18項零關稅優惠產品。(EPA)

其次也觀察到,若以早收出口中國的表現跟我國整體出口全球比較,兩岸整體及早收貿易與全球景氣有高度連動,在二○一四年後此趨勢更為明顯,亦即全球景氣好,兩岸貿易與早收出口也同步增長;當全球景氣欠佳時,ECFA早收產品下滑幅度更高於全球。例如疫情爆發前的二○一九年,我對全球出口表現為「負一‧四四%」,ECFA早收出口跌幅達「負十六‧三%」;二○二○年我出口全球已是「四‧九%」正成長,ECFA早收依舊為「負二‧六五%」。易言之,ECFA已經失去改變台灣對中國及全球貿易結構的功能,也意味著,ECFA若是廢除,其衝擊面向主要限於仍享受早收優惠的個別業者,而非整體經濟及產業發展的全面性衝擊。

另一方面,中國慣用經濟制裁作為脅迫工具,國際間已多有前車之鑒,因而不論中國是否會以廢除ECFA作為手段,我國面對經濟脅迫的挑戰應會持續升級。此一情勢凸顯出台灣維護經濟安全與強化經濟韌性的急迫性。面對「經濟脅迫」的威脅,在出口上分散市場,降低對特定市場的依賴;在進口上增加多元供應商來源,提高自主性,都是台灣刻不容緩的當前課題,也是擺脫ECFA困擾的對策。

(作者為中經院WTO及RTA中心副執行長)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編輯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