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星期專論》在台灣議題上朝著正確方向前進

取消對雙橡園(Twin Oaks)的使用限制。雙橡園是台灣在華盛頓特區的外交駐點。或許就是在這裡,外交指導方針的瑣碎小節表現得最為明顯,例如展示台灣國旗必須事先報准。圖為2015年雙橡園元旦升旗引發風波。(中央社資料照)

◎羅曼(Walter Lohman)

美國上週採取行動,取消美台關係的大部分交往限制。儘管美國國務院的「對台交往準則」(Guidelines on Relations with Taiwan)和其他方針,此前也曾經做過調整,但從來沒有一屆政府如此徹底地廢除這些限制。這是朝著正確方向跨出的一步。

PRC和ROC 仍會有區別

當然,當正式承認一個政府(中華人民共和國或PRC)而不承認另一個政府(中華民國或ROC)的政策依然存在時,從上到下的美國政府官員需要一種系統性的方式,對兩者加以區分。他們不能見機行事、見招拆招。

所以,沒錯,PRC和ROC仍然會有區別。即使在國務卿的聲明中,也沒有任何暗示要徹底廢除美國的「一個中國」政策。相反地,聲明提到與台灣的「非官方」(unofficial)關係,以及美國在台協會(AIT)在這方面扮演的特殊角色。

對此,即將上任的拜登團隊做出的回應,也凸顯類似的重點,重申「一個中國」政策和「台灣關係法」是美台關係向前發展的基礎。

因此,最終還是會有交往準則,唯一的問題是準則的內容會是什麼。國會要求將外交限制做為「台灣保證法案」(Taiwan Assurance Act)的一部分進行檢討,該法案最初是由德州共和黨聯邦眾議員邁可.麥考爾(Michael McCaul)和阿肯色州共和黨聯邦參議員湯姆.科頓(Tom Cotton)提出,並在國務卿龐皮歐宣布前述政策的兩週前簽署成為法律。

美台官方互動解禁 不能倒退

國會明確表示,對美台交往的檢討,應該適切考慮台灣的民主體制與兩岸議題的和平解決。這些建議的範圍非常廣泛,然而,有一件事是確定的:國會期待美台交流自由化,倒退是不能接受的。

以下便是筆者對美國與台灣互動方式理應永久改變的一些想法。

●允許台灣政府官員定期造訪國內外的美國政府機構,包括白宮辦公室和國務院設施。要求台灣官員在工作場所之外會見美國官員,不符合新法所要求的「適切考慮」台灣體制的民主性質。這是一種羞辱。

●取消對雙橡園(Twin Oaks)的使用限制。雙橡園是台灣在華盛頓特區的外交駐點,或許就是在這裡,外交指導方針的瑣碎小節表現得最為明顯,例如展示台灣國旗必須事先報准。美國國務院應該容許駐美國台北經濟文化代表處(TECRO)在其認為合適的情況下使用雙橡園,包括在台北願意的情況下,將其做為駐美代表的官邸。美國還應該允許國務院官員參加在那裡舉行的活動和會議。

●允許台灣高層官員訪問美國,尤其是華盛頓。台灣的國防部長不能到訪華盛頓特區,或是台灣的總統和副總統除了過境訪問,完全不容許入境美國,都是沒有道理的。美國國務院也應該放寬對其官員訪問台灣的限制,去年負責經濟事務的國務次卿柯拉克訪問台灣是件好事。拜登政府應該蕭規曹隨,還應該派出負責東亞與太平洋事務的助理國務卿,和主要負責台灣事務的副助理國務卿訪台。

美台關係 須反映當今地緣政治

現在,謹小慎微的人會堅持認為,這些外交努力都是徒勞。他們以相同方式貶抑內閣層級官員訪問台灣,堅稱「華盛頓應該將重點放在真正的政策上」。問題在於,當美台交往涉及其他「實質」面向時,這些聲音也同樣裹足不前。

這些外交規定很重要,因為它們為美國與台灣的關係劃設底線。如果你擔心政府官員在與台灣官員的通信中使用何種信箋抬頭,你就很可能會將北京反對美台自由貿易協定,或向台灣出售噴射戰鬥機,視為不可逾越的緊箍咒。

國務卿龐皮歐廢除現行的美台關係指導方針是正確的,國會呼籲全面修訂指導方針也是對的。正如參議院外交關係委員會主席、愛達荷州共和黨籍聯邦參議員里契(Jim Risch),在「台灣保證法案」通過時所說的,美國需要與台灣建立一種能夠反映當今—而不是一九七九年美台斷交後—地緣政治形勢的關係。

時代在變 關注台灣已是兩黨共識

國務院採取行動的時機是否正確,取決於你對拜登政府的期許。如果你認為拜登政府將會回歸歐巴馬總統的中國政策,你應該憂心忡忡。因為候任國務卿安東尼.布林肯(Anthony Blinken)和他的團隊將會推翻這一切,然後只有一些國會議員會對此加以譴責。然而,如果你像我一樣認為,對民主黨和共和黨來說,時代已經改變,對台灣的關注已經成為兩黨共識,這個時機就是完美的。政策的改革刻不容緩,這對大家都好。

◎羅曼(Walter Lohman)

(作者羅曼為美國智庫「傳統基金會」亞洲研究中心主任;國際新聞中心陳泓達譯)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