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星期專論》美中大國競爭的未來走向

中國打算推出「中國標準二○三五」,制定全球標準的藍圖,目的是要為中國工業創造超越競爭對手的優勢。(美聯社)

◎羅曼(Walter Lohman)

美國共和黨前密蘇里州聯邦參議員「基特」.邦德(Christopher S. "Kit" Bond)在國會任職期間,是亞洲政策一言九鼎的實質領袖。就像其他大多數參議員一樣,他在任何場合都有信手拈來的妙語如珠。讓我百聽不厭的其中一句就是:「好吧,看來一切的一切都已經說過了。問題是,不是每個人都說過。」

這句話有點像是在描述美國和中國的大國競爭。太陽底下並沒有什麼新鮮事好說。

這麼說尤其正確,因為中國的所作所為,包括「一帶一路」(BRI)、「中國製造二○二五」、在南海的侵略、在印度邊境挑釁滋事、網路駭攻、侵蝕香港的「一國兩制」,以及不實訊息輿論戰,都是已經發生的現實情節。

美國方面也不遑多讓,以類似的反制措施針鋒相對,包括對中國電信大廠「華為」設限、擴大美國外來投資審查委員會(CFIUS)權限、出口管制、自由航行任務(FONOPS)、司法部提出的「中國行動」(China initiative)、印太司令部(INDOPACOM)的「重掌主動權」(Regain the Initiative)等。

這並不是說大國競爭沒有模式可循。這種模式顯然是存在的。稍微改寫一句商業上的老生常談,真正的問題在於,「過去的行動並不能保證未來的趨勢」。因此,鑑別哪些決定將會塑造美中兩國未來的關係,或許具有啟發性的意義。

中國加碼「標準2035」宰制全球

(一)中國標準二○三五。可以說,過去幾年對美中關係影響最大的發展,就是中國推出「中國製造二○二五」綱領。令人意外的是,這項政策讓美國一些自由貿易主義者改變立場,成為產業政策的支持者,因為這些自由貿易主義者感覺自己受騙上當。在他們看來,他們致力於實現讓中國成為一個「負責任的利益相關者」(responsible stakeholder)的願景,但北京從頭到尾只想大啖美國的免費午餐。而且,現在中南海似乎還準備加倍下注,打算推出「中國標準二○三五」─這是一項為資訊科技以及人工智慧等其他許多領域制定全球標準的藍圖,目的是要為中國工業創造超越競爭對手的優勢。

(二)中國缺乏真正的市場改革。一九八九年天安門廣場大屠殺事件後,最終促使美中關係走出谷底的動力,來自於中國落實市場改革。然而,這樣的發展在今天幾乎已經不可能出現,因為中國共產黨當前的傾向和領導人物,與當年已不可同日而語。不過,如果奇蹟出現,中國上下一心著手將國有企業私有化,取消刺激經濟的鉅額補貼,確實改革強制技術轉移的政策,或將有助於緩和美中兩國的關係。當然,相對而言,對改革卻步將持續傷害北京當局的形象。

(三)宣布在南海劃設防空識別區(ADIZ)。自從北京當局二○一三年片面宣布在東海劃設防空識別區以來,外界就不斷猜測中國何時會在南海如法炮製。現在,即使沒有長久以來被視為必要前提的黃岩島(Scarborough Shoal)擴建工程,中國還是可能準備孤注一擲。

南海防空識別區 升高美中敵對

劃設南海防空識別區將造成一個有趣的局面,即美國政府勢必會拒絕遵守,並建議美國商業航空公司照辦。不過,即使北京當局的目標並非要求各國承認,而是強化其對南海的主權聲索,美中兩國的敵對態勢也將加劇,因為中國對南海的主權聲索,與美國在南海自由航行和飛越的利益直接衝突。

(四)美國對台立場的轉變。至少,只要蔡英文女士擔任總統一天,中國就會持續對台施壓。不過,兩岸不可能開戰,因為一旦擦槍走火,北京當局將必須承擔國內政局可能失控的重大風險。按兵不動才是上策。但到頭來,兩岸能否維持和平的關鍵,在於美國的安全保證。反過來說,這些都取決於美國的政治意願。

過去三年來,美國對台灣的承諾出現令人鼓舞的跡象。川普政府批准對台軍售,出動軍艦在台灣海峽執行海軍行動,都是絕佳的例證,台灣在美國國會也再次爭取到強力奧援。然而,美國總統大選之後的二○二一年又將如何?共和黨與民主黨都支持台灣,但美國現任或下屆政府對台立場的轉變,一旦被視為向中國的敏感神經妥協,將可能造成美國意志退卻的印象。畢竟,就連川普政府也不敢跨越中國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紅線」。恰當的例證之一,就是台灣明明是亞洲地區最適合締結自由貿易協定的夥伴,美國卻仍不願與台灣展開自貿協定談判。

西太平洋安全 美大選後待觀察

(五)美國如何處理其創紀錄的債務水平。那些熟悉美國對西太平洋安全承諾歷史的人很難想像,如果沒有這項保證,當地今日會是何種樣貌。在冠狀病毒大流行危機期間,美國選民似乎對更廣泛的中國威脅有了新的認識。然而,在新冠肺炎疫情過後,美國面臨的選舉週期和前所未有的經濟形勢,可能暗藏迫使美國從該地區撤退的「黑天鵝」(black swan)。在下屆政府提交第一份預算書之前,我們實際上無從發掘可靠的跡象,證明美國會繼續信守對西太平洋的軍事承諾。

毫無疑問,美國和中國之間正在醞釀一場大國競爭。不過,國際關係不是形而上學,歷史是由領袖人物創造的。兩國領袖人物在未來幾年的作為,將會決定雙方關係的走向。

星期專論(羅曼)

(作者羅曼為美國智庫「傳統基金會」亞洲研究中心主任;國際新聞中心陳泓達譯)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編輯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