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大校長吳柏青認為,高教環境面臨最大困境除少子化,還有學生「學非所用」。(記者林敬倫攝)
高教生「學非所用」 全國農科生僅1成投農
記者林敬倫/專訪
隨著工商發展,農業就業環境不佳,薪資低且投入須備有農地,門檻高。前身為宜蘭農工專科學校的國立宜蘭大學校長吳柏青憂心直言,高教環境面臨最大困境除少子化,還有學生「學非所用」,農業類科最嚴重,全國每年五千多名學生,僅十%投入農業,公校應有危機感,展開科系轉型,宜大未來發展也會致力讓農業類科學生「留農」。
「高教最讓人詬病的,就是學非所用!」吳柏青說,很多學生大學畢業後,沒投入本科系相關工作,所學不符社會就業所需專長,大學系所調整、「跨域學習」勢在必行,要更符合時代潮流,讓學生畢業後具備多元能力,投入就業市場。
相關影音:高教面臨「學非所用」 宜大盼科系轉型有彈性
公校應有危機感 展開科系轉型
吳柏青認為,雖然教育部已給學校很多空間,但大學的系所調整,仍會受到學生員額與教師員額限制,且公立學校對於系所調整較無「危機感」;私校系所變動快,就因招生壓力而有危機感。
談到系所調整的員額限制問題;吳柏青舉例,宜大設立「智慧休閒農業進修學士學位學程」,招生名額須以校內總額範圍自行調整,不能擴充或外加,也不能像私校,招生不好的系所直接收掉,受到員額限制,公校系所調整空間有限。
少子化 頂大外公校須提前因應
對於少子化危機,吳柏青指出,近幾年公私立大學已從一百六十幾所減到一百四十八所,對公校來說,未來五年還不會直接受到少子化衝擊,但預估一一三學年,大專學生數就將驟降,台大、清大、交大等頂大可能還不受影響,但頂大之外的公校,一定會面臨衝擊,必須提前因應。
他表示,宜大近年已規劃成立無人機學程,預計一一○學年招生,電資學院成立AI學程,外文系與人管學院成立國際商務溝通碩士班,均要在各系所導入新興領域,盼能跟上時代潮流,讓學生「跨域學習」且「學以致用」。
相關影音:五年後面臨少子化 大學需有轉型危機感
以農業為主題 進行跨領域結合
「以農業為主題,進行跨領域結合!」吳柏青說,雖然宜大注重農業(生資學院)專長,但也不會忽略工學院、電資學院及人管學院的發展,尤其學校強調跨域學習,讓學生可結合各個學院專長。以設置休閒農場為例,學生也需學習生資學院與人管學院課程,除吸收農業專業,更要學會怎麼管人。
宜大近年也積極對外爭取校區,例如去年剛啟用的五結校區,及正在開發的城南校區,甚至還向國有財產署爭取移撥南澳農場的土地盼新設校區。但也讓外界質疑,少子化將使學生數減少,爭取這麼多校區何用?
對此,吳柏青強調,過去宜大的發展,就是受限於只有十五公頃的神農校區校本部,他就希望爭取更多校區,學校才有發展空間,尤其台灣農業將需仰賴更多青農投入、力求未來永續發展,爭取南澳農場土地,就是希望成立「青農創新育成中心」,改善農業就業環境。
相關影音:農業類科學生不留農 看好智慧農業改善就業環境
開發新校區 盼成東台農業科技領頭羊
他說,農業沒人願意投入,主因還是產業端問題,政府應積極發展智慧農業,改善農業就業環境,讓更多青年或學農學生,願意留在農業打拚。
宜大將專注新校區開發工作,例如城南校區除興建設置無人機發展基地,還會新建創新育成中心等建設,希望在二○二六年宜大建校百年之前,成為「東台灣農業科技領頭羊」。
相關影音:少子化還爭取校地 宜大要為百周年提前準備
相關影音:宜大擴增校區 發展智慧農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