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高教展望》農科生嘆地貴創業難 學者︰助改善租地 供在職產銷

顏昌瑞建議,現在務農有智慧科技輔助,如無人機噴灑農藥。(資料照)

〔記者吳柏軒/台北報導〕農業類科學生無法學以致用、真正從農僅十%,而對有心從農的學生,受僱月薪僅卅K難餬口,創業則須面臨少地租金貴等困境,務農發展難度高。學者呼籲,未來可靠智慧科技與大數據加持,但青農探索期長,確實需要更多輔導,除提供從農準備金相關資金支援,政府仍需資訊整合,並提供在職產銷專班,並協助改善農地租用困難問題,才有助從農穩定。

屏東科技大學農園生產系大三學生丁子爗(讀音同頁)表示,從農要曬太陽、付出很多勞力,受僱月薪僅約卅K,因此很多同學卻步。他個人畢業後想先去農場學習果園規劃,從種植到栽培,還有國內外運銷等管理,盼二、三年後出師,找機會創業。

創業最大問題則是土地,因土地大小限制了產量。丁子爗說,國外農民動輒擁有廿、卅公頃地,台灣地小,造成單價成本高,難以競爭。另外還有鮮果殺菌、包裝運送的難題要克服。他希望政府多開設特定農產的培植專班,也可採取統一收購、行銷的方式幫助農民。

屏科大智慧農業中心主任顏昌瑞分析,農業相關科系畢業生每班務農比率從五%到六十%不等,有的是受限土地取得不易,光是屏東一分地就要二百多萬元,除非家有祖產,或與台糖租地等。

顏昌瑞說,從農畢業生還須面對收入不穩定的探索階段,有學生種植蔬菜,不到二個月就被颱風沖走一大半,又無補助,只能放棄。從農準備金應可讓青農在摸索階段不用擔心收入,若務農找對方法,收入可超過中階公務員。

顏昌瑞建議,現在務農有智慧科技輔助,無人機噴灑農藥、除草等,搭配大數據的害蟲診斷資訊、氣候、陽光、溫濕度等,施藥、施肥等皆可自動化控制。但政府應整合業界各種農產品的每月價格分析、產銷管理指南等,也可多投入經費在教育階段,提升學校設備,應有助於改善務農人數與務農的刻板印象。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