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青年對談陳明通華府演講風波

以台灣之名 展現抗中意志

◎ 顏銘緯

陸委會主委陳明通日前在華府「傳統民主基金會」研討會的演講上多次混用「台灣」與「中華民國」的情形,已被台灣教授協會前副秘書長張國財教授於昨日投書批評,實為毫無必要、自討苦吃的說法。首先,如果我們再從美國日益清楚的「一中政策」(即: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稱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其主權不及於台灣)觀之,緊抱著或不斷強調「中華民國」(Republic of China)這具早已被國際社會遺棄的空殼,無疑形同自甘再次落入中國國民黨為台灣人民設下的、永劫的中國緊箍。

再者,事實上,陳明通的說法是蔡英文政府對台灣現狀通行的「官方版本」。蔡政府長期以來以這種「柔性台獨」自居,也常被論者評為是低調穩健、高明務實、不躁進的態度;殊不知這種實則為「佛系華獨」的做法之所以能看似有所進展,是得利於大環境所賜。我們別忘了過往,華府智庫圈或國際輿論曾經一度充斥著「棄台論」的討論,而如今卻轉向發出友台、保台,甚至邀請台灣加入印太戰略重要夥伴的訊號。這是因為伴隨著中國經濟和軍事霸權的崛起,西方世界已發現中國所輸出「中國模式」是與西方民主政治、市場經濟背道而馳的:在政治上,對外輸出擴散威權的銳實力;在經濟上,不完整且不公平的市場經濟體,和以威權政體為領導的技術發展戰略。

以上,表明了單就大國現實的地緣政治考量而論,台灣並非命定論式地被定於一尊。在西方各國逐漸形成圍堵中國的防線中,台灣有很好的機會和高度意願加入這個民主國家的陣營。讓西方各國能夠明白抗中如果是維護國家利益,那麼友台即是符合其利益的一環;也讓他們能夠理解台灣雖小,但卻是一座不斷抵抗中國霸權的島嶼,過去單獨抵抗中國是一件很吃力的事情,如今我們願意一同守護得來不易卻珍貴的共和民主。因此,我們有必要清楚地釋放出類似日前法國世界報在第二版題為「台灣欲抵抗中國威嚇」的訊號。

世界報在另一篇「中國威嚇下催生的台灣獨立主義者」報導中,也闡明了在台灣的民間社會中有多股不能忽視的台獨倡議。所以最後,問題的關鍵將落在執政的蔡英文政府,要繼續擁抱中華民國的幻夢,還是站在台灣人民的立場,進一步主動向國際強調抗中意志和台灣之名。

(作者為中山大學社會系學生,基進黨發言人)

美國滿意 中國無法批評

◎ 林子堯

陸委會陳明通主委的華府演說,諸多守護台灣主體地位的同道前輩,對於陳主委的「中華民國說」表達不滿。筆者認為,我們如何在務實的現狀中,一步步走出「美國滿意、中國無法批評」的兩岸政策及論述,這或許是民進黨執政之後我們更該從長計議的。

陳主委是我研究所的老師,在修陳老師「現階段大陸政策專題」時,就聽了許多他對於兩岸政策擘劃的諸多思考方向。陳老師談到他和中國對台智庫學者與官員交手的經驗,其中最難讓中國政府拒絕,也最符合台灣多數民意基礎的共識,大概就是「中華民國現狀說」、「台灣民主自決說」這兩個底線。

四年前,我曾有幸參加FAPA(台灣人公共事務會)舉辦的營隊,與美國諸多友台的國會議員以及智庫和國務院台灣事務科官員會面。現任美國國防部亞太助理部長薛瑞福,當時也以智庫學者身分和我們見面。這趟美國行讓我深深感覺到,固然美國國會對台非常友好,政界也有許多人同情台灣處境,但是官方政策底線仍是「不支持」台灣獨立;至於「中華民國體制」,雖然官方不會附和,但不會視為是「破壞現狀」的說法。

事實上,在台灣問題這方面,現在的美國官方情境,和扁政府八年時代類似。固然國際格局不同,且當年白宮到國務院友台官員亦非常多,但這不等於台灣可以對美國予取予求。我們應思考的是,怎麼讓我們最重要、也最有實力抗拒中國壓力的盟友—美國,可以無後顧之憂地與台灣分進合擊,敦促中國政府能在台灣不論任何政黨執政,不計前提的狀況下展開對話。

因此,個人認為,我們可以做到的幾件事情包括:向中國政府表達溝通對話的意願,但絕不讓渡主權也不罔顧民意。另一方面,包含東京奧運的台灣稱謂連署、向國際社會堅定表達台灣人民對決定自己前途的意志。同時,政府可以做一些基本正名運動,例如「中華郵政」、「中華航空」的正名,都有助於國際社會務實,且功能性上不再將中國和台灣混淆。

總體而言,要求北京正視中華民國存在、給予美國最多空間確保台灣安全,又給台灣政府足夠後盾維持獨立尊嚴,這是敦促兩岸對話最重要的底線。面對中國威逼,我們沒有本錢再自我分化。團結合作、分進合擊力抗北京壓力,才是堅韌之島!

(作者為台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兩岸組碩士生)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