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熊學院
認知作戰的主要攻擊目標,就是那些沒有立場與議題冷感的人「認知作戰」發動過程使用大量的謊言與煽動性的敘事手法,混淆人們對於事情的看法,進而對於民主國家制度的信念產生動搖。圖為2024大選「中共黑手介選產業鏈」,包括滲透宮廟、操弄民調及進行影音認知戰等樣態。(報社合成/路透社)
你對「認知作戰」是什麼印象?覺得是無稽之談、政客的手段、或確有其事?
近年來,「認知作戰」成為大家耳熟能詳的詞彙,然而它卻在各式的操弄下,失去原本應有的警惕意義。
▌讓我們從頭再來:什麼是「認知作戰」?
「認知作戰」通常是以「消滅另一個國家實體」作為主要目的。
發動過程將使用大量的謊言與煽動性的敘事手法,混淆人們對於事情的看法,進而對於民主國家制度的信念產生動搖。
認知作戰是以軍事戰爭作為出發點, #目的是為了殲滅對方。
也可以說,「認知作戰」就是一場國與國之間的戰爭。
▌中國為什麼要發動認知作戰?
第一,說服台灣人認同中國政權
台灣無論在地緣位置或經濟與政治等,都扮演著舉足輕重的關鍵角色。
中國只要讓台灣人覺得「雙方可以談」、「統不統一都沒差」,中共就越有機會攻打台灣、成本也越低。
這是很簡單的戰略思維:你一定是趁對方防備心最低的時候進行打擊。例如,俄羅斯進攻烏克蘭的時間點,正是烏克蘭內部最動盪的時刻。
第二,內部維穩
透過不斷宣傳「中華民族是偉大的民族」、「台灣是中國不可切割的領土」,轉移中國人民對內政的不滿、讓人民相信中國將成為比現在更加富強的國家。
第三,控制海外中國人思想
中國政府生怕海外人民把自由民主的意識形態帶回中國,進而影響生活在中國境內的親友。
因此中國會透過收買海外中文媒體,或以網紅灌輸特定的意識形態等認知作戰手段,試圖讓海外華人即使生活在民主國家,在牆內、牆外接收到資訊沒有太大差別,腦中依然充斥著小粉紅愛國思想。 充分理解敵人手法,就是最好防禦。
圖為立委沈柏洋在未任公職前,就經常以「認知戰」為題發表演講。(資料照)
▌抵禦認知作戰不易:「人們更容易相信與自己信念相符的謠言」
認知作戰不僅縝密且具有系統性,尤其中國作為集權國家,對台灣的認知作戰就是一場「不成比例的戰爭」。
當對方決心要影響、分化台灣,勢必是投注大量資源。
#那我們該怎麼辦?
黑熊學院院長沈伯洋、台灣民主實驗室執行長吳銘軒,共同撰寫了《打台灣不如騙台灣:中國對台灣認知作戰的Q&A》,或許你的疑問會在這本書找到答案:
《打台灣不如騙台灣:中國對台灣認知作戰的Q&A》。(取自黑熊貼文)
【限量簽名版!本書五大亮點】
1.第一本為台灣所撰寫如何抵禦認知戰的「防毒指南」
2.詳列 56 則常見提問 X 具體案例說明
3.認知作戰手法一一拆解
4.詳細認識中國的大外宣
5.防禦對策與建議
充分理解敵人手法,就是最好防禦。
透過這本書,我們或許能讓意識接種疫苗,並擁有抗體去抵禦資訊洪流的今日。
送給鄰居、不關心政治的人、與天天看抖音的長輩親友!
(本文經同意轉載其臉書2024.6.28貼文)
編輯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