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開講》勞保財務是政治問題還是單純的財務問題?

◎劉兆隆

日前勞動部長何佩珊在立院宣示「撥補就是改革」,引起輿論熱烈反應。何佩珊更強調「上任第一件事是要勞工安心,我不是來做勞保年改的,也不是來砍大家給付的」。事實上何佩珊部長指出了我國過去討論關於勞保、公保與健保改革中一個被較少談論的問題:就是包括勞保在內的改革本質,就是政府負責終極穩定財務結構,使其能永續發展,事實上就是一種政府對勞工的政治承諾。

日前勞動部長何佩珊在立院宣示「撥補就是改革」,引起輿論熱烈反應。(資料照)

考察各國如德國、日本的退休、厚生年金都大量倚賴政府撥補。以德國針對國庫補助,依據1992年的年金改革,係隨保費向上調整而自動調整,補助水準在養老金的巨大缺口主要依靠聯邦財政來填補。2024年度,總共有1270億歐元的稅款被用於填補養老金虧空,佔到了聯邦財政支出的1/3。日本的年金政府撥補比例自1990年至2005年平均成長超過10%。國庫年金支出占歲出比重,自1991年呈現波動上升,在1997年達到高峰19%,其後續呈減少,至2000年起又逐步增加,2009年國庫負擔國民年金比重由1/3調高為1/2。所以政府撥補一直都是各國解決年金虧損問題的重要手段。所以現在的應該討論的問題是政府撥補與政府整體財政結構,舉債比例以及勞工負擔等三方面究竟應該如何平衡?而不是政府應不應該撥補。

過去台灣在相關的問題的學術研究多半圍繞在受保者繳費、年金支出比例、合理的計算公式等,這些固然有其財政平衡的意義。但就其本質而言,勞工保險就是一種政府對勞工的政治承諾,既然是政治承諾就必須以政府的財政保證為後盾也是非常合理的。而這個政治承諾與保證所要換得的,就是社會的安全與退休生活的穩定,而這也正是歐洲福利國家與福利政策的最主要正當性的基礎。

目前台灣社會的問題,事實上是我們希望享受北歐國家的福利制度,以及穩定的社會安全網的照顧,但是卻不願意付出高比例的所得稅,特別是高收入的富人階級。所以我們就會看到一個挖東牆補西牆,且每年都在討論財政何時會破產的福利制度,這個問題從勞保、健保到公保通通都有。現在高齡化與少子化既然已到了不可逆轉的時刻,政府何不開始正視財政撥補的最後手段,同時認真檢討我國的各種稅制的改革,也許這正是相關福利政策改革的契機。

(作者為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公共事務與公民教育系副教授)

自由開講》是一個提供民眾對話的電子論壇,不論是對政治、經濟或社會、文化等新聞議題,有意見想表達、有話不吐不快,都歡迎你熱烈投稿。請勿一稿多投,文長700字內為優,來稿請附真實姓名(必寫。有筆名請另註)、職業、聯絡電話、E─mail帳號。本報有錄取及刪修權,不付稿酬;錄用與否將不另行通知。投稿信箱:LTNTALK@gmail.com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