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識眾寡之用》澤利先族與魯凱族是否相同?

澤利先族在民族認定的過程中被移除了。一開始是澤利先族,之後被認定為排灣族澤利先大部族,最終變成今日的魯凱族及部分排灣族。也就是說,所有魯凱族人先祖最先都被認定是澤利先族,等到魯凱族族名很晚被發明之後才改為魯凱族;部分排灣族人先祖在排灣族族名被發明時不被認定為排灣族、而是澤利先族。

陳叔倬/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人類學組助理研究員、史丹佛大學人類學系博士

臺灣原住民在1911年至1945年,被日本政府認定為7族。1906年曾認定的澤利先族、卑南族二族,在1911年被取消認定,族人移入排灣族中。1954年國民政府正式確認原住民的族別時,從7族增加了魯凱族、卑南族二族,族人也從7族時的排灣族移出,再成為9族。

今日許多人誤會,日本時代原住民即被認定為9族。即使知道7族是日本時代維持最長時間的族別認定數,也容易因為認定為7族的前、後都是認定9族,且排灣族同樣是認定7族前後族人移入、移出的族,容易造成人們誤會族人移入前與移出後的兩族,是相同的兩族。

要確定移入前移入後的兩族是否相同,必須比對各民族被認定時,包含了哪些蕃社。法律學者戴炎輝在《清代臺灣的鄉治》一書中,在第五編以超過百頁篇幅,介紹了蕃社組織及其運用。該編提示荷蘭至清國時期的番社組織、以及各時期統治者如何管理各番社。1895年日本統治臺灣,將清國番社一般行政化,卻將原先清國未統治的蕃地蕃社進一步認定,並進行各蕃社人口統計。

魯凱族人先祖最先都被認定是澤利先族,等到魯凱族族名很晚被發明之後才改為魯凱族;部分排灣族人先祖在排灣族族名被發明時不被認定為排灣族、而是澤利先族。(本報資料照)

人類學者衛惠林、王人英在1966年出版《臺灣土著各族近年人口增加與聚落移動調查報告》一書,提到日本官方如何持續且詳細進行原住民人口統計:「為達成永久殖民統治的目的,戶口調查與登記始終認為重要工作。明治四十四年(1911)開始,由臺灣總督府理蕃課逐年發表一本《蕃社戶口》,除依照族別與行政單位的合計總表外,同時有社的統計。內容分男性人口、女性人口、合計人口、社數、戶數、配偶數、壯丁數七項。自明治四十四年至昭和十七年(1942)共三十二冊。蕃社戶口可靠性與完整性之高,實在得力於當時警察統治與種族隔離政策。日人不只禁止土漢混居,並且禁止土著各族間的異族雜居及自由遷徙。臺灣是個海島,故使土著人口成為閉封性人口,在人口增長的分析上,不大考慮社會增長的複雜因素,而能得到較清晰而可靠的推論。」衛惠林跟王人英未能掌握到1911年之前的蕃社戶口,故未能正確指示。根據臺灣歷史博物館藏有1906年出版〈臺灣蕃族分布圖〉上面的民族別戶數及人口數,證明蕃社戶口統計可早至1906年。

1906年〈臺灣蕃族分布圖〉上畫出澤利先族分布區域,與1920年出版《番族慣習調查報告書第五卷排灣族》中「澤利先大部族」所列各蕃社位置,相當一致。該書中澤利先大部族與卑南大部族、排灣大部族三大部族並列,都屬於排灣族。澤利先大部族除了包含今日的魯凱族蕃社區域外,還包含率芒溪(春日鄉)以北的今日西排灣族蕃社區域。

《番族慣習調查報告書第五卷排灣族》並附有調查時的人口統計,澤利先大部族有13,414人,其中今日魯凱族區域有3,739人,占澤利先的27.9%。今日西排灣族區域有9,675人,占72.1%。也就是說,澤利先族後裔中,成為今日魯凱族人不到3成,超過7成成為今日排灣族人。

但澤利先族終歸在民族認定的過程中,被移除了。一開始是澤利先族,之後被認定為排灣族澤利先大部族,最終變成今日的魯凱族及部分排灣族。也就是說,所有魯凱族人先祖最先都被認定是澤利先族,等到魯凱族族名很晚被發明之後才改為魯凱族;部分排灣族人先祖在排灣族族名被發明時不被認定為排灣族、而是澤利先族。事實上,當時的澤利先族還包含一些熟蕃蕃社,其後人至今仍未被認定為原住民,這部分在下一篇介紹。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