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開講》勿讓「低地力」的評斷標準淪為粉飾太平的文字遊戲

張麗善

近期執政黨急迫兌現其不切實際的「2025非核家園」支票、因此展開了全台大圈地運動,同時亟欲染指所謂的「低地力」農地,進而導致社會輿論關注與地方的反彈。

面對各界質疑「種電廢農」的聲浪,經濟部能源局不得不安排相關部門共同會勘,以證明其所於全台圈劃共計18,155公頃的「低地力」農地,絕非恣意妄為之舉。然而,雲林縣政府的實際調查結果卻顯示,被中央劃定為「低地力」的農業區內,實際上不僅作物生長良好,生產力符合水準之上,且區域內同時栽培各類作物,符合聯合國所揭示的農業生物多樣性目標(agro-biodiversity)。換言之,「低地力」一詞恰似能源局用來圈地的說詞,宛如讓人看不透摸不著的文字遊戲。 近日經濟部能源局為降低地方反彈聲浪,特別邀請雲林縣政府建設處與農業處於雲林縣口湖鄉舉行會議並共同現場勘查,討論「優先推動雲林縣口湖鄉綠能發展區之區位」議題。依據能源局的規劃,口湖鄉綠能發展區面積共120公頃。

若依據先前中央政府的說詞,被劃定納入「綠能發展區」的農地,即為所謂的「低地力」農地。換句話說,這些農地理應不適合農業種植經營。但雲林縣政府農業處實際勘查後則發現,口湖鄉這片區域,除2成農地因積水問題確實不適合耕作外,其餘8成農地均維持正常且穩定的連作耕種狀態。此外,區域內的作物包含水稻、蕃薯、百香果以及配合農委會政策所種植的田菁作物等。也就是說,這片區域的農業栽培極為多樣;農民掌握著適地適種的原則,發展出最適切的發展模式。

口湖鄉綠能發展區面積共120公頃,但目前田間耕作狀態良好。(圖:雲林縣府提供)

口湖鄉綠能發展區內的作物包含水稻、蕃薯、百香果以及配合農委會政策所種植的田菁作物等。這片區域的農業栽培極為多樣。(圖:雲林縣府提供)

依據聯合國的宣示,農業生物多樣性可避免單一作物所導致的地力耗損與病蟲害問題,同時可以抵禦極端氣候帶來的危機。而於臺灣部分,早在20年前「農業生物多樣性」即已納入行政院農委會的政策目標內。因此,口湖這一大片被能源局視為「低地力」的農業生產區不但肩負著維持臺灣糧食安全的重責大任,同時完全符合聯合國與農業部的政策目標。更重要的是,整片區域僅有2成農地確實因淹水問題而不適宜耕作,其他8成農地則綠意盎然,展現活絡的生機。且在農民的精耕細作下,田間管理也做得非常完善。此外,當地農民甚至認為,若能進行農地重劃、改善基礎建設,原先不適宜耕作農地也有極高的改善的可能性。

總的來說,經濟部能源局規劃「綠能發展區」時,顯然只是坐在台北辦公室的冷氣房內大筆一揮,許多耕作完善、生產力表現合格的農地就莫名其妙被劃成所謂的「低地力」農地,其與地方實況所產生的衝突矛盾顯然不是辦公室內所創造的公文書或PPT檔案所能解決的。能源局是否還要恣意而為?顯然亟需三思。與此同時,多數農民想要追問的是:綠能政策固然有其重要性,但農業部的態度究竟為何?口湖鄉的案例不禁讓我們進一步省思:為何這片努力維護臺灣糧食安全、且符合聯合國與農業部之「農業生物多樣性」的農業區,會被劃為所謂的「低地力」農地呢?請問在這場博弈中,農業部曾與農民共同捍衛臺灣的農業價值與農村風貌嗎?

(雲林縣長)

自由開講》是一個提供民眾對話的電子論壇,不論是對政治、經濟或社會、文化等新聞議題,有意見想表達、有話不吐不快,都歡迎你熱烈投稿。請勿一稿多投,文長700字內為優,來稿請附真實姓名(必寫。有筆名請另註)、職業、聯絡電話、E─mail帳號。本報有錄取及刪修權,不付稿酬;錄用與否將不另行通知。投稿信箱:LTNTALK@gmail.com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