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開講》檢視馬英九時期兩岸不健康交流

林展暉

馬英九政府時期由於對中國採取不設防的開放政策,衍伸出兩岸政治、經貿、社會面的不健康交流樣態,部分負面影響延續至今,其中不對等的政治交流使得國內政治衝突不斷、社會對立加劇,以及台灣主權尊嚴的矮化,經貿開放則引發國安及紅色滲透危機。風險延續至今當屬科技洩密與陸客觀光政治化問題。隨著後疫情時代兩岸重新恢復交流,以對等尊嚴原則推進兩岸健康有序交流才是兩岸良性互動的有效解方。

兩岸政治不健康交流

馬政府上任後,在兩岸政治交流上沒有遵循對等、民主原則,對國內民眾亦無善盡群眾溝通的義務,導致當年開放中國官員來台時引起台灣民眾諸多反彈與抗爭事件。首先是擴大國內政治分化,2008年11月,中國海協會會長陳雲林來台期間,僅因支持本土派的「上揚唱片」播放〈台灣之歌〉,警察發現後強制要唱片行關下鐵門,至此爆發嚴重警民衝突,並在爾後數天內演變成十萬人圍城抗議,台灣民眾強烈表達對中共矮化台灣及對台灣統戰的不滿。

第二,製造社會衝突。2014年6月,時任中國國台辦主任張志軍來台,抗議、歡迎的兩派團體都動員到桃園機場第二航廈「接機」,雙方激烈推擠,然而,歡迎張志軍的黑衣人卻趁亂毆打現場抗議的台聯人士,黑衣人在警方視線中消失無影無蹤,台聯秘書長林志嘉等幹部隨後召開記者會,質疑警方在旁縱容暴力行為。當年黑道人士以暴力手段介入政治抗爭事件,成為馬政府時期國內社會衝突最激化的黑暗時刻。

馬政府時期最為人詬病的政治交流當屬2015年的「馬習會」,儘管總統馬英九在會前曾強調,雙方會面是在「對等尊嚴」條件下進行,但整個會面過程卻處處凸顯出馬英九自我矮化的一面,包括媒體記者質疑習近平前往新加坡主要是進行國事訪問,馬英九則是為了要與習近平見面,專程飛去新加坡,何來對等?另外,馬習會結束後,中方派國台辦主任張志軍召開記者會,我方卻是由總統馬英九親自召開。綜言之,馬政府時期兩岸不健康的政治交流,不僅使得國內政治衝突不斷、社會對立加劇,更沒有贏得中國對等看待台灣國際地位的主權尊嚴。

馬政府任內最引以為傲的政績「陸客來台觀光」在欠缺管理配套機制下成為「觀光慘業」。(馬英九辦公室提供)

兩岸經貿不健康交流

馬政府時期擴大對中國經貿開放,但是缺乏程序正義的開放過程卻引發國內產經學界極大爭論,其中最受矚目是2013年6月,台灣與中國雙方依據「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簽署「兩岸服務貿易協議」(以下簡稱「服貿協議」)。服貿協議引爆黑箱爭議與太陽花學運的原因有二:其一是違反民主程序,兩岸簽署協議缺少立法院的「事前授權控制」或「事中參與監督」;其二是服貿協議簽署前不徵詢業界意見,馬政府也沒有做產業衝擊調查評估報告,引發台灣對中國開放項目危及我國家安全,以及開放模式不對等掏空台灣經濟的疑慮。馬政府毫不設防的敞開大門,讓中國掌控我國重要的海陸空交通電信運輸及物流市場,美國《紐約時報》甚至刊載一則漫畫,將「服貿協議」比喻為希臘時代的著名戰役「木馬屠城記」。

除了兩岸經貿安全門戶洞開之外,國民黨兩岸買辦模式也扭曲台灣產業發展。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Th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社會學教授孔誥烽(Ho-Fung Hung)撰文表示,「馬習會」後確立馬英九在未來在國共之間扮演中間代理人的重要角色地位,國民黨將加速推動兩岸經貿關係的整合,允許中國企業加速併購台灣技術、策略敏感的相關企業。再者,引發台灣農民憤怒的則是國民黨成為兩岸農業買辦影武者,中國一方面聲稱幫忙解決「台灣農產品在大陸銷售問題」,另一方面卻默許特權買辦代理人遊走產地與下單者之間,向農民開低價收購,再高價賣出給中國客戶,造成兩岸紅利分配不均問題,製造台灣農業對中國的路徑依賴,成為日後中共對台政治勒索的籌碼。

兩岸不健康交流的後遺症

儘管2016年馬英九總統任期屆滿後台灣再次政黨輪替,但是馬政府時期不健康交流過程中引起紅色滲透、科技洩密、人才外流以及觀光慘業等後遺症卻延續至今仍傷害台灣民主體制與國家安全。在紅色媒體滲透部分,中國學者何清漣在《紅色滲透》中披露,中國方面加強對台灣媒體的滲透,標誌性事件是旺旺集團斥資買下台灣媒體龍頭之一的中國時報文化集團。2008年12月5日,蔡衍明買下中時集團後,曾面見國台辦主任王毅,說明收購中時集團的過程,王毅當場表態說:「如果集團將來有需要,國台辦定會全力支援。」

除了紅色媒體在台擴張,中國以商業行為偽裝滲透台灣半導體產業,更是長久存在的國安問題。

《今周刊》歷時半年訪查,於2021年刊登「中資狼爪伸進台灣護國群山」報導,追究其根源就在前總統馬英九所留下對中資不設防的法規。當年馬政府曾三度擬修法放鬆兩岸IC設計投資,包括在2010年開放台資赴中國投資,2015年差點開放中資來台入股,所幸當年立法院決議不得開放中資投資IC設計業,但相關車載等技術卻已外流至中企。

除上述因素,馬政府任內最引以為傲的政績「陸客來台觀光」也在欠缺管理配套機制下成為「觀光慘業」。促進兩岸民間交流固然立意良善,但過度開放且缺乏完善觀光管理機制與總量管制措施,其引起的社會問題卻不容小覷。其一是陸客低價團亂象傷害台灣觀光體質,惡質旅行社拚低價搶客,成為破壞台灣旅遊業品質的惡因。

再者,中國以「一條龍」模式壟斷陸客來台商機,台灣民間僅能賺取邊際效益逐漸遞減的觀光消費財,然而海量陸客湧進觀光景點,不僅讓遊憩承載量過鉅,破壞實質環境及遊憩體驗,更直接造成兩岸人民互動嫌隙。其三,中國政府以陸客觀光做為兩岸互動的政治工具,在民進黨執政後逕自表示「鑒於當前兩岸關係」暫停中國47城市來台自由行,觀光政治化的後果讓不分藍綠縣市、不分黨派的業者蒙受經營虧損。

馬政府時期兩岸不健康的政經交流,對台灣經濟產業與政治社會形成系統性衝擊。過去一段時間因為中共當局對蔡英文政府施壓,兩岸關係處於冷卻期,隨著新冠疫情趨緩,中共也在「兩會」後定調今年是兩岸「大交流年」,中共勢必加快經濟社會融合進度,對台積極運作「統戰交流」。今年以來已有國民黨、宮廟代表、基層里長、工商團體等赴中,未來兩岸直飛航點、陸客來台觀光也可能納入兩岸協商議題。台灣應秉持「對等尊嚴」原則推動疫情後健康有序交流,透過健全的交流環境及完善的管理規範,才真正有助於增進兩岸良性互動。

(作者為逢甲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助理教授)

自由開講》是一個提供民眾對話的電子論壇,不論是對政治、經濟或社會、文化等新聞議題,有意見想表達、有話不吐不快,都歡迎你熱烈投稿。請勿一稿多投,文長700字內為優,來稿請附真實姓名(必寫。有筆名請另註)、職業、聯絡電話、E─mail帳號。本報有錄取及刪修權,不付稿酬;錄用與否將不另行通知。投稿信箱:LTNTALK@gmail.com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