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開講》國際人權組織應積極關注中國性平教育和其LGBTQ基本人權!

張天泰

第20屆台灣同志大遊行在上週六舉行,堪稱是東亞最大的同志遊行之一,而台灣性別平權運動是亞洲地區是屬於進步性強的,因同志遊行背後的教育意義,是代表台灣追求自由價值的展現,也是台灣民主運動尊重多元價值觀的多元文化,透過性平教育、婚姻平權和保障台灣LGBTQ基本人權來具體呈現,這是台灣深化民主自由的文明成果,也彰顯與中國不同,故也吸引許多熱門的政黨候選人參與,然而,聯合國人權高級專員在2011年提交的報告指出,全球仍有76國把性向和性別認同差異視為犯罪行為,且至少有5個國家把同性性行為列為死刑罪名,而筆者因曾深入中國對其性別平等教育做了深度觀察,目睹中共官媒為抵制「娘炮」,並合理化其為畸形審美的汙名化行動,矛盾的是,在2017年中國婦女報就發佈性別歧視類禁用詞,「娘炮」一詞包括在列,因「娘炮」本身是性別歧視性字詞,背後的本源是男性霸權意識形態的再現,合理合法化濫用這些性別歧視性字詞,對於男性女性的身心成長、性別平等教育的發展都是一種傷害。現今,中國政治正走向屬於習近平「一人一黨專制」的獨裁極權時代,處於黨管一切的監視控制狀態,而性平教育和LGBTQ的基本人權在中國,正面對一樣的壓迫處境,包括中共目前擁抱倒退三十年,落伍的、經不起科學驗證的,崇拜陽剛大男人主義思想,並把陽剛大男人主義和假愛國主義結合成錯誤的虛假勢力,這壓迫勢力會不斷透過各種形式,壓迫剝奪中國LGBTQ的生存人權,導致他們必須偽裝來保護自己,曾有中國LGBTQ大學生特別來筆者開設的課堂,尋求幫助和支持,希望LGBTQ族群能避免被中共洗腦再教育,在性取向上被陽剛大男人主義意識強制改造,故筆者為文呼籲國際人權組織,來共同關切和保護中國約5600萬LGBTQ的基本人權,筆者論述如下。

現今,中國政治正走向屬於習近平「一人一黨專制」的獨裁極權時代,處於黨管一切的監視控制狀態,而性平教育和LGBTQ的基本人權在中國,正面對一樣的壓迫處境。(報社合成/美聯社、法新社)

一、「娘炮」是性別歧視的霸淩詞語

「娘炮」本身就是一種對有女性特徵的男性一種偏見,而偏見(prejudice)是由三個成分組成:情感或情緒成分(負面或正面情感)、認知成分(刻板印象)與行為成分(形成歧視),而目前在社會行為研究領域當中,最常見也最危險的就是偏見。透過教育,我們知道人們在過往的歷史中,不乏因偏見犯下嚴重罪刑的事例:美國的3K黨對黑人犯下私刑、二戰時期殺害猶太人的納粹、男孩或女孩因不同性取向,不同性別特質而被合法化、合理化負向標籤和歧視壓迫,導致其自我傷害或自盡等案例。

二、「娘炮」背後的男性霸權和性別政權

而娘炮等性別歧視字詞再度被合理化濫用,背後代表一種性別平等教育退步的警訊,娘炮之所以成為一種對女性化特徵男性的貶義性標籤,是其背後的男性霸權意識形態,因男性霸權為了追求其他男性的認可和結盟,必須通過排斥女性,歧視娘炮和排擠同性戀來實現。而娘炮正是男性霸權意識型態的語言再現,女性形象和女性氣質被標籤上負面含義,其背後隱藏的含義是,當一個男性具備女性氣質,是應當被貶抑壓迫的,因女性氣質被視作負面品格的象徵,關聯著懦弱、病態與無用。澳洲社會學者Raewyn Connell提出過「性別政權」(gender regime)的概念,性別政權指的是學校制度和教育中建構不同的性別特質,並將之連結權力而加以排序,而這裏的陽剛氣質明顯是父權社會的遊戲準則,它強調由競爭獲得控制,而競爭的方式可能來自課業、體育、經濟等。其中最直接的競爭方式,便是利用霸淩削弱對方的陽剛氣質,幫助他們符合社會期待並藉此獲得權力成為主體,而「娘炮」等字眼便是影射著「你不是正常男人」貶低定義,矮化對方而強化主體的「控制」,符合社會期待並藉此獲得權力成為主體。

三、合理化性別歧視霸淩不利孩子的健康成長

而這樣合理化性別歧視的負向影響,美國國家科學院在〈How Bullying is a Public Health Issue〉早已將性別霸淩定為國家級公共衛生議題,特別是提及合法化、合理化性別歧視的霸淩言語和行為,是嚴重傷害人類身心靈,是目前必須解決的重大課題。而在國外已有相關的心理科學研究證明,例如在Swearer,S.S.,Turner,R.K.,Givens,J.E.,&Pollack,W.S.在2008年發表的"You're so gay!":Do different forms of bullying matter for adolescent males?,運用心理學調查251名男性中學生,發現這些男同學發現遭受「you're so gay」等字眼攻擊者,比其他言語霸淩受害者承受更多心理壓力,且對學校也有更負面的連結,且性別歧視的言語和行為霸淩將會讓受害者產生負面影響。被霸淩者比一般人更易傾向低自尊,且易感覺沮喪、焦慮不安等。此外,受害者也傾向自責且易視自己為社會敗類,嚴重可能造成自殘,而這些歧視性霸淩言語,不只是會讓人心理產生負向狀態,已有醫學期刊《Molecular Psychiatry》在”Peer victimization and its impact on adolescent brain development and psychopathology”的科學研究證明,在合法化、合理化歧視性言語霸淩的環境下,這些青少年長期受到這些言語的負向影響,可能導致腦部無法正常發展,進而造成日後罹患精神相關疾病的機率增加,綜上,不論從心理學和醫學的科學證據,合法化合理化性別歧視的言語和行為霸淩,都不利孩子的健康成長。

四、性別平等教育和酷兒理論

酷兒理論(queer theory)是一種在1980年代初期,於美國形成身帶文藝反思和文化批判色彩的文化理論。酷兒理論批判性地研究人類先天生理的性別決定系統、社會的性別角色和性傾向。酷兒理論使用解構主義、後結構主義、論述分析和性別研究等理論途徑,來分析和解構性別認同、權力形式和一般世人習以為常的傳統規範。法國思想家米歇爾‧傅柯(Michel Foucault)、法國解構主義哲學家雅克‧德希達(Jacques Derrida)、美國後結構主義學者朱迪斯‧巴特勒(Judith Bulter)、酷兒論述開山理論家伊芙‧科索夫斯基‧賽菊寇(Eve Kosofsky Sedgwick)等是酷兒理論的重要論述的形成者,是先驅者也是支持者。而「酷兒研究」正是後是研究者把酷兒理論應用到各種學科之研究先驅。在解構主義與後結構、後現代思潮的衝擊下,酷兒理論正是擁有兩個不同於過往傳統的新理念:一在政治主張上,酷兒理論反對各種二元對立的思考,決定企圖去鬆動男性/女性與同性戀/異性戀的分界;其二是酷兒理論對於過去男女同志認同中各自存在的階級區別、種族等等分殊性與歧異性也更為關注。

而酷兒理論的開山學者賽菊蔻(Eve Kosofsky Sedgwick)曾明確的指出,雖然酷兒主體處處皆是,異性戀主導(異性戀與同性戀.非異性戀等二元對立)的學校機構、輔導體系、員警單位卻不斷在精神上和肉體上壓迫不同性取向青少年,否認他∕她們的情欲。成人百般限制與看管、拒絕給青少年的──像是讀得懂的資訊、支援、尊重、鼓勵、等等──正是青少年最需要的東西。而這樣全面封鎖並否定青少年的措施,終極的目的就是要青少年什麼都不知道,要酷兒青少年全面「歸回正道」的反諷宣示,否則就只有死路一條,因美國青少年自殺人口中有三分之一和性傾向受挫和性別平等教育未落實有直接關係。

五、性別平等教育進步需要國際人權組織的關注支持

聯合國早在2011年就表態支持LGBT人權,在2006年底由挪威連同共54國在聯合國人權理事會(UNHRC)發布聯合聲明,呼籲重視LGBT人權,在2011年,南非在UNHRC提出新宣言草案,以消除對LGBT族群的歧視與不公平待遇,而UNHRC最後以23票贊成,19票反對,布吉納法索、中國、尚比亞3國缺席,通過南非的提案,成為聯合國第1份與LGBT議題有關的宣言,然而,在中共官媒抵制「娘炮」畸形審美的事件,仍可以看到其性別平等教育的倒退現象,除重蹈合理化、合法化性別歧視的霸淩傷害,也忽略了性別平等教育的差異,是建立在多元共存和平等尊重的特質上,而中國性別平等教育正急需國際人權組織的介入和關注,這也是保護中國約5600萬LGBTQ的基本人權的關鍵力量。

(政治工作者、議員候選人發言人)

自由開講》是一個提供民眾對話的電子論壇,不論是對政治、經濟或社會、文化等新聞議題,有意見想表達、有話不吐不快,都歡迎你熱烈投稿。請勿一稿多投,文長700字內為優,來稿請附真實姓名(必寫。有筆名請另註)、職業、聯絡電話、E─mail帳號。本報有錄取及刪修權,不付稿酬;錄用與否將不另行通知。投稿信箱:LTNTALK@gmail.com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