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易餘
美中貿易戰,美國不再手軟,針對中國科技廠進行侵權制裁後,中國的半導體與高科技產業所需的相關應用材料、設備及製程被禁止出口,於是中國改變策略,針對中國市場自創紅色供應鏈,當然長期在中國發展的台廠就變成中國取得關鍵技術的重要門路。
2020年9月的院會總質詢,我曾質詢過蘇貞昌院長及王美花部長,為何中國官方色彩濃厚的立訊公司可以透過100%持股的聯滔公司與新設立的台灣立訊公司取得超過30%以上的台廠公司股票,藉以整併該廠所持有的電池、觸控面板、主機版與相機模組技術。另外,亦有多家台廠以不出售股權,改出售在中國廠房、生產線方式,讓整條技術由全數被立訊掌握。眼見台灣廠商關鍵技術一再成為中國紅色供應鏈的壯大養份,法律修正絕對刻不容緩,這不僅要保護台灣高科技產業,更是維繫台灣經濟命脈的國安議題。
眼見台灣廠商關鍵技術一再成為中國紅色供應鏈的壯大養份,法律修正絕對刻不容緩,這不僅要保護台灣高科技產業,更是維繫台灣經濟命脈的國安議題。抗中保台示意圖,人物與本文無關。(資料照)
按照現行的「在大陸地區從事投資或技術合作許可辦法」第7條,僅有規定前往中國從事投資或技術合作者要向投審會進行事前申請。針對台商赴中投資後的財產轉讓則毫無限制。
而這種立法漏洞洽正中中國政府的下懷,有鑑於此,我主張在台商除了股權外,倘要出售資產、技術或股份給中資公司,應該要有所限制,經過投審會事前審查更是必要。
經過一段時間溝通,經濟部終於本月中預告修正「在大陸地區從事投資或技術合作許可辦法」第五條及第十條,修正後倘台商要出售半導體與面板廠,應採「許可制」,事先申請並經「關鍵技術小組」審查後方可出售。
台灣走向國際,不被鎖在中國,是小英政府這幾年讓人民有感政績,而中國科技廠的日益強大,也讓台灣科技業面對競爭困境,部分台廠飲鴆止渴成為幫兇,渾不知此舉已然傷害台灣,保護台灣下一代的命脈,是政府和立法者本應努力為之,樂見經濟部此時推動修法。
(立法委員)
自由開講》是一個提供民眾對話的電子論壇,不論是對政治、經濟或社會、文化等新聞議題,有意見想表達、有話不吐不快,都歡迎你熱烈投稿。請勿一稿多投,文長700字內為優,來稿請附真實姓名(必寫。有筆名請另註)、職業、聯絡電話、E─mail帳號。本報有錄取及刪修權,不付稿酬;錄用與否將不另行通知。投稿信箱:LTNTALK@gmail.com
編輯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