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開講》醫護人員不只需要N95口罩

◎陳志傑

面對未來兩三個星期可能暴增的新冠肺炎病例,醫護人員需要的不再只是N95,更需要一套完整的呼吸防護計畫,降低醫護人員受到的風險,可能的話,要使用更高階的正壓電動送風呼吸防護具,避免負壓式呼吸防護具可能洩漏造成的暴露。只要醫護人員不倒,台灣就不會輸。

面對未來兩三個星期可能暴增的新冠肺炎病例,醫護人員需要的不再只是N95,更需要一套完整的呼吸防護計畫,降低醫護人員受到的風險。(資料照)

維基百科資料顯示,2003年SARS疫情時全球平均死亡率為9.56%,台灣一向自詡醫學專業為全球前段班,但死亡率卻高達21.1%,令人訝異的是未見有人一探究竟。我個人推測原因之一是醫護人員為避免受到感染,於實施照護時仍有所顧忌。但不管是從個人防護設備提供或是配套的危害認知教育訓練,這都是衛福部的責任。只是17年來在這方面有明確的進步嗎?真的完全瞭解飛沫、氣膠、空氣傳染的差異?

對於新冠肺炎疫情的處置,除呼吸防護之外,衛福部目前的作為,顯然已相當充分汲取2003年SARS經驗,幾乎無可挑剔,即使有也是瑕不掩瑜,相當程度獲得全國民眾的信賴。顯示目前系統運作相當有效的辨識出感染者,並留院治療,所以可能滯留在社區的感染者人數應該不會太高,假設有23位傳播者仍散佈在社區,也就說台灣2千3百萬人中,我們會有很小的百萬分之一的機會碰到感染者。所以就機率而言,一般健康的民眾是可以不用戴口罩,這應該也是新加坡、歐美不戴口罩的邏輯。但是戴平面口罩有沒有用?理論上當然有用,因為口罩可以看做是一種相互隔離,最少可以降低新冠肺炎的傳播率,有助於保全醫護能量,不會因為病例數爆衝而造成醫療系統潰散。但若是社區傳染明顯,感染人數急速飆高,戴口罩當然就成為必要措施。

但是戴平面口罩有沒有用?理論上當然有用,因為口罩可以看做是一種相互隔離,最少可以降低新冠肺炎的傳播率,有助於保全醫護能量,不會因為病例數爆衝而造成醫療系統潰散。(資料照)

所謂的飛沫,就是粒徑較大的氣膠,容易因重力沉降表面上,造成接觸感染。感染科的醫護人員都受過專業訓練,是消毒專家,在疫情戰役中怎可能會被感染?所以醫護人員最可能的暴露途徑是難以進行清潔消毒的途徑,也就是呼吸系統。較小的氣膠容易通過口罩與臉間的縫隙,甚至有極小部分的氣膠能夠穿透過口罩,進入呼吸系統。目前國內大眾對於清潔消毒的觀念已有一定程度,因此未來抗疫的重點將會是醫護人員如何防護所謂的氣膠傳染。尤其是台灣目前為止,僅提供給醫護人員N95,佩戴前做密合度檢點,而沒經過密合度測試,挑選足夠密合的呼吸防護具。就呼吸防護專業而言,密合度檢點決不能取代密合度測試,且美國已經執行30年呼吸防護計畫的經驗顯示,因為不同廠牌、型式、大小配合上不同的臉型,密合度有相當大的差異,對某些人而言,甚至於不容易找到足夠密合的口罩。更何況密合度還會受到繫帶張力的影響,隨繫帶使用時間延長的降低,但也不是愈緊愈好,有時因為口罩的形變反造成洩漏率增大。所以目前對於醫護人員最好的保護是提供面罩內正壓的電動送風呼吸防護具,至少要確認有足夠密合度的N95以上。

飛沫傳染、就是氣膠傳染、就是空氣傳染,仍有疑惑的朋友,麻煩上「台灣職業衛生學會」或「台灣氣膠研究學會」網站,有更多關於氣膠的專業資訊。

(臺灣大學公衛學院教授)

《自由開講》是一個提供民眾對話的電子論壇,不論是對政治、經濟或社會、文化等新聞議題,有意見想表達、有話不吐不快,都歡迎你熱烈投稿。文長700字內為優,來稿請附真實姓名(必寫。有筆名請另註)、職業、聯絡電話、E-mail帳號。本報有錄取及刪修權,不付稿酬;錄用與否將不另行通知。投稿信箱:LTNTALK@gmail.com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