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伊朗與西亞世界》你的救世主,我的殺人魔

在這幾年伊斯蘭國造成的動盪之中,我們都看過有些穆斯林說伊斯蘭國不代表穆斯林的報導。主流媒體最喜歡擴大渲染這種言論,以強調「連穆斯林都唾棄伊斯蘭國」的氣氛。可是,美國在各地的行動,肯定也有不少美國人會認為「川普(或歷任美國總統)不代表美國人。」但這不是主流媒體願意讓大眾知道的言論,也不會有大幅報導。於是,我們只看到川普說「巴格達迪死得像條狗」,但不會看到哈梅內意對於美國在日本丟下原子彈的批判。

陳立樵/輔仁大學歷史學系助理教授

數日前,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召開記者會宣布伊斯蘭國(ISIS)領導人巴格達迪(Abu Bakr al-Baghdadi)死亡的「喜訊」,多數人認為這是「為民除害」,川普即使稱不上「救世主」,但巴格達迪肯定是「殺人魔」。從上個世紀起,美國剷除了不少「殺人魔」,也樂於扮演拯救世界的角色。只不過,區別誰是「救世主」誰是「殺人魔」的標準到底為何?

10月30日,伊朗精神領導人哈梅內意(Ali Khamene’i)在伊朗陸軍學校的畢業典禮上,批判1945年8月美國在日本丟下的兩顆原子彈,說道:「他們的軍隊本質就是無神信仰的、不道德的」。美國在總統杜魯門(Harry Truman)的帶領下,對日本的廣島與長崎丟下兩顆原子彈,結束了多年的戰爭。歷史是勝利者所書寫的,由於第二次世界大戰戰敗國是德國、義大利、日本,他們也就成了破壞世界和平的罪魁禍首。德國希特勒(Adolf Hitler)下場最慘,二戰期間殺害猶太人的行動成了「大屠殺」,他自己成了「殺人魔」。

川普召開記者會宣布伊斯蘭國領導人巴格達迪死亡的「喜訊」。(REUTERS)川普召開記者會宣布伊斯蘭國領導人巴格達迪死亡的「喜訊」。(REUTERS)

只是,上個世代的西亞地區,並沒有批判希特勒的情況。今日的伊拉克、約旦、巴勒斯坦,在一戰之後為英國人所控制,敘利亞與黎巴嫩在法國掌控之中。不少猶太人藉由英國的影響力,逐漸移民到巴勒斯坦,宣揚著19世紀末以來的「猶太復國主義」(Zionism),同時擠壓著當地「原住民」阿拉伯人的生存空間與機會。對阿拉伯人來說,西方帝國主義與猶太復國主義等於是一樣的東西,他們極度唾棄。1940年6月德國消滅法國,且勢力直逼北非、西亞,令英國不僅有「芒果乾」,還擔憂自己在埃及與阿拉伯世界的優勢全被德國取代。隨後,英國佔領埃及、伊拉克、伊朗、進入敘利亞,都是為了防堵德國。

同時,巴勒斯坦人早已受不了英國人與猶太人的橫行霸道,巴勒斯坦的穆斯林教長阿明侯賽尼(Amin Husseini)前往德國拜訪希勒特,世界上最討厭猶太人的兩個角色促膝長談。換個角度思考這一段歷史,我們看到的是受到阿拉伯人推崇的希特勒,猶太人若真的被德國屠殺,不少阿拉伯人應該非常開心,畢竟外地的猶太人不斷移入巴勒斯坦,成了自20世紀初期以來困擾他們許久的問題。只不過在二戰結束之後,德國戰敗,屠殺猶太人的罪行由死了的希特勒擔下,而阿明侯賽尼也失去在巴勒斯坦的影響力。至今,希特勒仍持續遭到世人譴責、甚至不能以正面角度談論,模仿希特勒的人還會被圍剿,但是在二戰時期,對阿拉伯人來說,希特勒卻是「救世主」。

再換個角度思考,杜魯門於1945年擔任美國總統之後,在日本丟下兩顆原子彈,那是當時人們都不瞭解的新式武器,其影響力並不單只有人命的死傷,還有後續對受害者健康的威脅,以及對生態的破壞,簡直生靈塗炭。希特勒在一段戰爭的時間點中,造成大量猶太人死亡,這其中還有很多尚待史學家釐清的因素與過程。但是,杜魯門的兩顆原子彈對日本的影響,卻是範圍廣大、時間漫長的「屠殺」。相較之下,杜魯門才是個「殺人魔」。裝扮成杜魯門的人,是否也該譴責?今日伊朗的哈梅內意對美國的批判,背後固然是現在伊美對立的意涵,但哈梅內意的論點卻也言之成理。

巴勒斯坦的穆斯林教長阿明侯賽尼(左)赴德國拜訪希勒特,世界上最討厭猶太人的兩個角色促膝長談。(圖:網路)巴勒斯坦的穆斯林教長阿明侯賽尼(左)赴德國拜訪希勒特,世界上最討厭猶太人的兩個角色促膝長談。(圖:網路)

在接下來的冷戰時期中,美國掌握了世界局勢發展的話語權,站在美國對立面的蘇俄與共產勢力,各時期的領導人與相關人士都被塑造成不可信賴的惡棍。1979年革命後的伊朗,由於精神領導人何梅尼(Ayatollah Khomeini)掀起了反美浪潮,使得何梅尼在國際輿論之中變成了神秘、邪惡、開現代倒車的「中世紀神權教士」。當伊拉克與伊朗的兩伊戰爭(Iran-Iraq War)爆發後,伊拉克總統薩達姆胡笙(Saddam Hossein)便是美國支持的對象,因為雙方的敵人都是何梅尼。同一時期,蘇俄正在攻打阿富汗,沙烏地阿拉伯(Saudi Arabia)的奧薩馬賓拉登(Osama bin Laden)為美國的得力助手,協助美軍深入阿富汗。

然而,轉瞬之間,薩達姆與奧薩馬在90年代的波斯灣戰爭(Persian Gulf War)後成為美國的眼中釘。伊拉克在1990年攻打科威特,影響了美國當時的新任總統老布希(George W. H. Bush)個人的石油利益,往後薩達姆便成了恐怖份子。國際間轉而控訴薩達姆在兩伊戰爭期間使用過化學武器,但那些武器必然都是美國提供的,有些行動當然背後也有美國撐腰,這讓所有的控訴看來十分偽善。而奧薩馬在波斯灣戰爭期間,因為沒有受到美國與沙烏地的重視,故轉而批判沙烏地讓美軍入境駐紮,形同污辱伊斯蘭聖地,而美國也開始聲稱幾起爆炸案件,以及2001年的9-11事件,都是奧薩馬的傑作。美國在2003年擊垮薩達姆政府、在2011年擊斃奧薩馬,又是「救世主」戰勝「殺人魔」的戲碼。

回到巴格達迪之死,他的立場與主張有誰認真看待過呢?在這幾年伊斯蘭國造成的動盪之中,我們都看過有些穆斯林說伊斯蘭國不代表穆斯林的報導。主流媒體最喜歡擴大渲染這種言論,以強調「連穆斯林都唾棄伊斯蘭國」的氣氛。可是,美國在各地的行動,肯定也有不少美國人會認為「川普(或歷任美國總統)不代表美國人。」但這不是主流媒體願意讓大眾知道的言論,也不會有大幅報導。於是,我們只看到川普說「巴格達迪死得像條狗」(愛狗人士應該要起身批判川普說法不當),但不會看到哈梅內意對於美國在日本丟下原子彈的批判。你的「救世主」是我的「殺人魔」,其實區別的標準僅在於用什麼立場來看待罷了。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相關新聞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