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伊朗與西亞世界》伊朗與俄國的裏海競爭與合作

21世紀之後由普丁領導的俄羅斯,如同列寧的蘇俄一般以友善姿態回到西亞,逐漸形成了伊俄合作對抗美國的局勢。儘管伊朗與俄國不會忽視美國的存在,但看來在裏海區域的合作,應有可能形成壓迫美國的力量。

陳立樵/輔仁大學歷史學系助理教授

伊朗近期在裏海(Caspian Sea)進行海軍演習,也與鄰近地區的國家如亞塞拜然、土庫曼、哈薩克、俄羅斯簽署經濟協議,同時伊朗與俄國也開通裏海的渡輪貿易與觀光路線。儘管合作的性質屬於經濟層面,但說白了這是政治勢力的結合,沒有所謂「經濟一百分政治零分」。以往裏海的局勢並不似今日和諧,因此今日的裏海在世人眼中就與上個世紀有很大的差別了。

差別在於,上世紀初沙皇時代的俄國在裏海地區的擴張,對卡加王朝(Qajar)時期的伊朗形成莫大壓力。比如鐵路修築,1912年俄國與伊朗所商談的「喬法—塔不里士鐵路」(Jolfa-Tabriz Railway),就是為了串連裏海西側與伊朗西北部。鐵路是19世紀由英國開始的新興交通媒介,隨後演變成歐洲國家在外擴展勢力的工具。英國與俄國在亞洲地區競爭勢力範圍,以伊朗為例,英國聚焦在波斯灣(Persian Gulf)地區,而俄國則關注裏海與高加索(Caucasus)地區,雙方都很謹慎自制,避免衝突。1890年俄國與伊朗先行簽署了鐵路禁建協議,意指伊朗不得允許任何國家在其境內興建鐵路,協議為期10年,後又於1900年再延長10年。

然而,當時的英國報紙卻不斷有消息指出,俄國人一再於高加索進行探勘,為的就是規劃鐵路路線。而當時德國與鄂圖曼帝國(Ottoman Empire)也有鐵路興建的交涉,要將在鄂圖曼境內的安納托利亞(Anatolia)與巴格達(Baghdad)連接起來。對於英國來說,北方的競爭對手對於興建鐵路蠢蠢欲動,德國勢力也可能逼近波斯灣,這些都讓英國感到恐慌。於是,英國與德國協商在波斯灣地區的鐵路興建合作案,也與伊朗討論伊朗西南部「穆哈梅拉—乎蘭阿巴德鐵路」(Mohammerah-Khorramabad Railway)興建的合約。最後在1913年初,伊朗政府同意讓英俄兩國都取得境內鐵路興建的利權。然而,1914年7月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英俄都沒有餘力再繼續討論鐵路興建事宜。

以往裏海的局勢並不似今日和諧,因此今日的裏海在世人眼中就與上個世紀有很大的差別。(法新社資料照)

1917年10月俄國爆發蘇維埃(Soviet)革命,列寧(Vladimir Lenin)政府頒佈「和平法令」(Peace Decree),蘇維埃政府退出戰場,同時與德國陣營簽訂停戰協議,也撤出對鄂圖曼交戰時進駐在伊朗西北境內的軍隊。此後,蘇俄不斷告知伊朗將放棄沙皇時期在伊朗的特權,最後雙方於1921年簽署《蘇伊友好條約》(Russo-Persian Treaty of Friendship)。在這之前,伊朗長期受到英俄兩強龐大的壓力,而且俄國對伊朗過去還有領土爭奪的紀錄,比起英國來說,對伊朗的壓迫更大。自1917年蘇維埃革命之後,伊朗北方的壓力得到紓緩,但在已不需顧慮俄國意見以及是否破壞英俄勢力均衡問題的良機下,英國藉機趁虛而入。一戰結束之後,英國全面進入伊朗,導致伊朗人痛恨英國、並視蘇俄為友。1921年蘇伊簽約之後,兩方在裏海地區暫時呈現平靜狀態。

只不過,蘇伊友好的光景並不長久。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之後,伊朗宣布中立,1941年德國與蘇俄交戰,兩年前簽署的《德蘇互不侵犯條約》(Molotov-Ribbentrop Pact)失效。而德國在1940年擊敗法國之後,也控制了法國在一戰後佔領的敘利亞與黎巴嫩,伊拉克也瀰漫著與德國靠攏的氣氛。這些都讓與德國交戰的英蘇備感威脅,兩強於是在1941年9月佔領了伊朗,禮薩巴勒維國王(Reza Pahalvi Shah)被迫退位並離開伊朗,由其子穆罕默德禮薩巴勒維(Mohammad Reza Pahlavi)接任王位。

儘管英蘇協議在對德作戰後從伊朗撤軍,但1945年5月德國戰敗,此時勢力擴大的蘇俄卻不願意履行協議,這對伊朗西北方造成軍事壓力,甚至有左派團體發起脫離德黑蘭(Tehran)中央政府的運動。1946年1月底,伊朗將這一事件告上聯合國(United Nations),稱為「伊朗控蘇案」。裏海地區的態勢又開始趨於緊張,隨後蘇俄撤軍,另與伊朗商討石油、商貿的協議,蘇俄也一再聲稱1921年《蘇伊友好條約》仍然有效。對此,伊朗巴勒維政府仍保持中立路線,對蘇俄採友好態度,但也參與各類國際會議與組織,例如1955年反美蘇冷戰的印尼「萬隆會議」(Bandung Conference),以及英國主導的圍堵共產勢力的「中部公約組織」(Central Treaty Organisation)。在60年代之後,伊朗接受美國的大量資金援助。

伊朗與鄰近地區的國家如亞塞拜然、土庫曼、哈薩克、俄羅斯簽署裏海經濟協議。(https://www.trtworld.com/)

冷戰初期,英國對伊朗已不具太多影響力,而美國在伊朗的佈局才剛起步,在伊朗對蘇俄警戒之際,美國還算是比較友善的國家。蘇伊之間的關係雖不算和睦,很明顯伊朗其實比較親美,也就是「自由世界」的一份子。不過,巴勒維無意讓對蘇關係惡化,蘇俄應也不願造成更多問題,因此蘇伊之間一直都有許多經貿合作。一直到1979年伊朗革命後,何梅尼(Ayatollah Khomeini)政府推翻巴勒維政府的對外關係,終結了對美關係、還有1921年《蘇伊友好條約》,隨後又因蘇俄攻打阿富汗,致使何梅尼宣示「不要東方、不要西方、只要伊斯蘭」(Neither East Nor West Only Islam),拒絕再受共產主義與資本主義的擠壓,透露出唯有伊斯蘭的價值觀才能讓伊朗站穩腳跟的意涵。

然而,1991年年底蘇俄解體,鬆動了世界版圖的結構。美國成為世界獨霸,可是對伊朗的關係仍然緊張,反而進入21世紀之後由普丁(Vladimir Putin)領導的俄羅斯,如同列寧的蘇俄一般以友善姿態回到西亞(剛好普丁與列寧的名字都是Vladimir),逐漸形成了伊俄合作對抗美國的局勢。儘管伊朗與俄國不會忽視美國的存在,但看來在裏海區域的合作,應有可能形成壓迫美國的力量。2021年,俄羅斯與伊朗是否會來個《1921年蘇伊友好條約》的百年紀念活動呢?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編輯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