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拓梓
排除松岡洋右的第三次近衛內閣,主要的任務,當然就是對美協調,避免戰爭。近衛希望透過跟羅斯福總統的高峰會,來一次解決美日歧見。但此時的美國已經失去耐心,松岡雖然被換掉,但美國對日本在太平洋地區的擴張做法,深深不以為然。
美方並沒有依照當初交給野村的準則來啟動談判,反過來,美方開始提出要求日本退出軸心國,讓中國恢復現狀,以及要求滿洲國利益共享的新立場,日本方面認為美國的要求實在無理,兩國之間的不快越結越深。在美國的野村大使即使能跟赫爾國務卿直接對話,但雙方能夠迴旋的空間顯然越來越小。
對美國拖延談判最為不滿的,當然是軍方和右翼份子,他們認為近衛無所作為的消極做法,只會給美國更多的時間準備戰爭,以國力論,日本當然無法跟準備充足的美國作戰。憂慮日美開戰拖延導致敗戰的激進份子,於是策劃了一場暗殺行動,在首相位於荻窪的別墅外出手刺殺近衛,不過功敗垂成,遭到安全人員制伏。
未遂的暗殺事件再加上對美談判不順利,讓近衛萌生了辭意。他先躲到鎌倉海邊休養,再給駐美的野村大使一些迴旋空間,只是美國並沒有打算退讓,提出了通牒,立場越發嚴苛,尤其要求日本退出中國,更引起在中國自認戰勝的日本軍方高度不滿。
第三次近衛文麿內閣。(維基共享)
休養回來,近衛再一次召集官員在寓所會商大計,仍然對未成的高峰會寄與厚望,並希望得到軍方支持。但是陸相東條堅決不退讓,認為從中國撤兵不僅攸關面子,更是攸關生死。由於軍方的堅持,近衛別無他法,只得做出辭職決定。
日美關係緊張,日本軍方開始準備對美作戰,並且趁這個機會,開始建立起戰時體制,尤其是軍費的擴編,更是軍方的重要利益。由於德軍在歐洲戰場的勝利,讓日本相信,世界的秩序即將改寫,在歐洲以德國、非洲以義大利,亞洲以日本為中心的新秩序,必然有機會建立。
此時如果可以以戰時體制的強力軍事動員,在兩三個月內閃電襲擊尚未有對日作戰準備的英美兩國,這樣不對稱作戰的成果,應該可以擊敗美英,讓日本成為主宰亞太區域秩序的核心國家。
近衛再一次召集官員在寓所會商大計,仍然對未成的高峰會寄與厚望,並希望得到軍方支持。但是陸相東條堅決不退讓,認為從中國撤兵不僅攸關面子,更是攸關生死。(jaa2100.org)
日本軍方似乎忘了,當年他們想要教訓中國時,也是覺得三個月內就可以逼迫中國屈服,但是三年已經過去了,中國依然沒有屈服。日軍不知道是哪來的熊心豹子膽,覺得可以用相同的方式打擊後備動員能力極強的美英兩國。也就這樣,日本終於被捲進了世界大戰之中。無力阻止戰爭的近衛文麿最終辭去了首相職務,重臣百般討論,在戰爭與談判中選擇了主戰最力的陸軍大臣東條英機組閣,但他們依然授予東條談判的方針,只是大家都知道,對美開戰的壓力已經迫在眉睫。
日本國內輿論開始把美國、英國、中國、荷蘭四國在亞洲的勢力,詮釋成對日本的「ABCD包圍網」,鼓吹日本應該及時行動,把這些外國勢力趕出亞洲,讓亞洲回歸亞洲人的亞洲。這樣的聲音,也成為後來「大東亞共榮圈」主張的原始模型。
公子哥首相近衛文麿,戰後被佔領軍認為戰爭責任重大,因此被列為A級戰犯逮補。但是近衛認為,既然日本已經戰敗,美方的審判必定不會公平,他也不想忍受這樣的恥辱,決定服毒自殺,享年五十四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