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兩岸與國際》內外交困,中國哪來的能力打台灣?

習近平應會有早日拿下台灣的急迫感,但這本是「非不為也,是不能也」的事。無論如何,習近平在思考對外戰策,仍會以自身及中國的處境做考量,而當前中國可說正處於「內憂外患」並存的多事之秋。

顏建發/健行科技大學企管系教授  

日前美國智庫「2049計劃研究所」(Project 2049 Institute)研究員易思安(Ian Easton)在出版的新書《中國的侵略威脅》中指出,解放軍內部的文件透露中國有可能在2020年前拿下台灣。此說一出,台灣的輿論跟著沸騰。不過,以中國向來崇尚兵法「不戰而屈人之兵」之道以及恪守「伐謀、伐交、伐兵、攻城」的步驟準則觀之,此一訊息仍有直待討論與檢驗之處。

究實而論,習近平應會有早日拿下台灣的急迫感,但這本是「非不為也,是不能也」的事。無論如何,習近平在思考對外戰策,仍會以自身及中國的處境做考量,而當前中國可說正處於「內憂外患」並存的多事之秋。

習近平應會有早日拿下台灣的急迫感,但這本是「非不為也,是不能也」的事。(AP)

7月26至27日,央視有一幕習近平對一個坐滿各省部級官員的研討班,極其嚴肅地下達中央「四個不惜代價」的指令:

(一)保護陷入風口浪尖的高層領導;(二)清洗中共黨內反對勢力;(三)應對十九大前後的外部壓力;(四)鎮壓內部的不穩定因素。

前兩點,10月18日的十九大後,便可分曉。這次大會習近平如果取得全面性勝利,那麼,他所要保護的高層以及對反對勢力的清洗計畫,應可基本完成。而果其然,那麼,習近平會更進一步大權在握、更加集權,不過,被鬥倒的對立面應不會就此全面蒸發,很多會轉向別處避風頭或向下沉潛而化成伏流;一旦習近平執政出問題,鬥爭將會隨時以另種形式出現。

後兩點屬大環境的範疇,習近平要應對得宜,並不容易。在外部壓力上,習近平要面對的是美國總統川普對於他在處理朝鮮議題的需索無度與失望的逐漸加深。其次,美中經貿失衡是川普想讓美國重新偉大必須處理而無法逃避的課題。美中貿易衝突會互有傷害,但中國會傷得更重。除此之外,自2012年以來,中國崛起所伴隨和周邊國家衝突與摩擦的不斷上升,都造成中國更多的安全風險;從北到南,由韓國、日本、越南、印度,甚至西邊遠處的歐盟都對中國充滿怨懟,而項目所及不只是經貿,更及於傳統與非傳統的安全領域。

習近平如果在19大取得全面性勝利,那麼,他所要保護的高層以及對反對勢力的清洗計畫,應可基本完成。而果其然,那麼,習近平會更進一步大權在握、更加集權。(EPA)

在應對內部的不穩定因素上,習近平上任後,不斷擴大對異己的打擊面。美國的國際非政府組織「自由之家」在8月22日發佈了一份名為《中國靈魂爭奪戰:習近平治下的宗教復興、壓制和抵抗》的報告指出,中國政府除了結合刑法、國安法與反恐法壓制宗教活動,同時也擴大打壓的目標;過去中國政府所容忍的宗教活動也被懲罰,甚至還讓武警與共產黨幹部直接干涉寺廟與教堂的管理,日常性的宗教活動如穿戴頭巾、蓄鬍與禁食都會被干預。另方面,共產黨蓄意偏袒支持佛、道等本土宗教,但對基督教、伊斯蘭教等外國宗教則心懷敵意。中國政府甚至應用無人機與網路技術等高科技來監測宗教活動,連在QQ或微信上發文也會被抓。

中國內部的不穩定因素,也出現在經濟環境的日趨嚴峻與不確定。習近平如可在十九穩住權力,那麼,他的經濟改革應會延續既有的軌道與藥方,但最大的問題也在於此。英國經濟學人智庫(EIU)的報告「強勢領導,強硬決策」預測,習在未來五年的任期內,將會更多投入到經濟上,尤其是金融風險的問題,但這卻是一顆不定時的核彈。

根據國際清算銀行(BIS)的數據,中國的整體債務占GDP的比率從2008年底的141.3%飆升至2016年底的257%,其中大部分債務集中在企業部門。另外,地方政府財政惡化嚴重,也積重難返。可以預見,習近平對於地方政府去槓桿化(減少負債)會加強力度。8月15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曾警告,中國過度依賴信貸來刺激經濟增長,其所引發的巨額債務已到危險水平,可能會導致下一次金融風暴。

習在未來五年的任期內,將會更多投入到經濟上,尤其是金融風險的問題,但這卻是一顆不定時的核彈。(REUTERS)

今年以來中國加碼對資本外流的管控,並禁止中資企業在多個領域進行境外投資,正反射出北京要控制資本流動而不讓巨額債務對國內經濟構成威脅。8月25日擁有將近人民幣2000億元資產的前中國首富、萬達董事長王健林,全家搭機離境時被扣留,限制出境,已令中國其他富豪人人自危。覆巢之下無完卵,大資本害怕,小資本家亦復如此。而可能是為了避免造成全面性的信心危機,以防止企業投資的停頓,9月25日中國政府公布了《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營造企業家健康成長環境、弘揚優秀企業家精神更好發揮企業家作用的意見》,強調「著力營造依法保護企業家合法權益的法治環境」。用中共自己的說法就是,一邊鼓勵和發揮企業家作用,一邊又警惕勿被利益集團圍獵。

在2016年的兩會上,習近平曾提出要營造「親」、「清」新型政商關係。但說得容易,做得難:親與清該如何界定、是誰在界定?

中紀委書記王岐山的帶領下,以鐵腕治貪,加大了對官員體系的監察和巡查,老虎與蒼蠅都不放過。於是,在嚴懲貪腐的運動中,當官的好處被壓縮,做事的風險則不斷提高。不做不錯,官員的士氣降至冰點,官僚系統面臨逐漸熄火的困境。官僚機構的懶政怠政遂成另個焦點。只是,急病亂投醫,總理李克強竟說:「身在崗位不作為,拿著俸祿不幹事,庸政懶政怠政,也是一種腐敗。」問題是,對於消極不合作的官僚,如果是個案好處理,如果那是個群體現象,又當如何?

一味高壓,最終只有讓問題更趨嚴重而已。 看來,十九大後習近平所要面對的內外挑戰會更多、更複雜,他顧得了台灣嗎?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編輯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