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開講》談台灣社會防護網的謬誤與標籤化

◎林益澧

這幾天隨機殺人事件的新聞討論得沸沸揚揚,廢死與反廢死方更是爭論不休,政論節目想當然爾也是搭上最熱門的議題進行討論,甚至同時找來兩位擁有社工與社福專長的台大與東海社工系教授,提出社會安全網與高風險預防和介入問題。或許很多人對「社會安全防護網」這個名詞很陌生,從字面上來說明,這個機制就是保護社會大眾能夠盡量遠離社會問題,但在實質上,社會防護網的維持,是政府各部門包含警政、社政、衛政等單位,彼此環環相扣產生的保護民眾的一種社會網絡。

被政大師生稱為「搖搖哥」的男子遭強制送醫,引發社會譁然,民進黨立委王榮璋(左一)和人權促進會等團體共同召發記者會,譴責政府如此粗暴又違法的行為。(資料照,記者廖振輝攝)

洞見計畫:社會防護網的謬誤

相信很多電影迷都知道「洞見計畫」來自於英雄聯盟,在電影中,這個計畫的產生是為了維護人類世界的和平,防止更多的傷害產生,而利用程式進行分析並消滅擁有危險因子的人類,減少其他社會大眾遇到危機事件的機率。在電影的最後,美國隊長對於洞見計畫說出了「這不是自由,而是恐懼」的經典台詞。

社會安全網絡的建立初衷,其實並非以預防犯罪為出發點,而是以促進社會大眾生活福祉為目標而確立的機制,當中包含各級單位間的聯繫與事件發生後的緊急通報、急難協助等諸多功能,並非如這兩天部分官員、學者提出的針對犯罪防治進行過度分析臆測,試圖達到犯罪預防的效果,如果這種運用方式確實執行,是對於社會防護網一種極大的傷害。

是幫助還是被防護?如果哪天誰都可能「被」劃分到需要預防犯罪的那群人,會是好事嗎?

(社工)

《自由開講》是一個提供民眾對話的電子論壇,不論是對政治、經濟或社會、文化等新聞議題,有意見想表達、有話不吐不快,都歡迎你熱烈投稿。文長700字內為優,來稿請附真實姓名(必寫。有筆名請另註)、職業、聯絡電話、E-mail帳號。本報有錄取及刪修權,不付稿酬;錄用與否將不另行通知。投稿信箱:LTNTALK@gmail.com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