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矚目的「馬習會」終於落幕,不論各界如何看待,確已開創自上世紀中葉以來,因國共內戰以及國際冷戰雙重格局下,所形成的兩岸長期隔海分立分治的歷史新篇章。
人們由衷期盼,這次的「馬習會」,終將成為開啟兩岸領導人會面的歷史「里程碑」,而不是淪為一座沒有未來的「紀念碑」;是兩岸關係邁向歷史新階段的起始點,而非歷史終結或向下螺旋的轉折點。尤其,在台灣明年1月16日完成總統及立委選舉,乃至一旦發生再次政黨輪替之後。
對於這次「馬習會」,在馬英九總統任期即將屆滿以及台灣內部聲望低落情況下決然而行,不可諱言,確實超乎很多人預料之外。不僅台灣各界與國際社會感到訝異,恐怕連對岸許多涉台學者也不免感到驚奇。
「馬習會」在馬英九總統任期即將屆滿以及台灣內部聲望低落情況下決然而行,確實超乎很多人預料之外。不僅台灣各界與國際社會感到訝異,恐怕連對岸許多涉台學者也不免感到驚奇。(記者廖振輝攝)
這或反映北京領導人習近平敢於爭取主動、大破大立的決策風格以及宏觀視野、大開大闔的戰略格局,這對於未來兩岸關係的發展,必將會產生重大影響。套句對岸戰略學者常用的話,明年選後兩岸關係,挑戰與機遇並存,挑戰固然很大,但相對其所蘊含的機遇也可能相對寬廣,端視台灣下屆領導人如何智慧以對。
對於「馬習會」當初消息之突然,在野黨除感到震驚外,也本能地以「黑箱」形容、批判之。然而,若持平而論,這種涉外事務的前置作業,必然是需要在高度保密情況下進行,舉世皆然。即使民進黨執政,或之前蔡英文主席訪美、訪日行程安排上,也很難事先以敲鑼打鼓方式進行,以免橫生枝節、增添變數;尤以兩岸關係的敏感性以及其所涉的各種複雜區域與內部政治因素。
至於有關方面擔心馬英九會不會在「馬習會」上說了什麼或承諾什麼,從而「框限」了台灣的未來發展空間?或者,從另方面來看,北京是否會意圖藉此會談給台灣畫線設框?這樣的擔憂都是合理的。但從現實來看,恐怕也是很困難的。
其原因在於,現今台灣社會,政治民主,公民意識高漲,遠不同於過去兩蔣威權統治年代。因此,即使馬英九仍為民選總統,但其在處理涉外事務及兩岸關係時,最終仍須獲得多數台灣民意的支持,乃至須經內部民主法定的處理程序,尤其當涉及有關兩岸政治定位,以至未來「和平穩定互動架構」的推動與建立。
相對的,我們希望對岸能夠冷靜看待,正如其所強調的尊重並理解台灣人民「當家作主」的願望,也相信當前中共領導階層更能體會鄧小平「更寄希望於台灣人民」的智慧,即任何兩岸關係的發展,惟有爭取更多台灣人民的認同與支持,才是真正穩固與可靠,而非聽信某一領導人或買辦集團的隨口輕諾或浮華詞藻。
台灣的未來,除依循現行中華民國憲政體制的法理規範,決定於台灣內部各種政治勢力的均衡,也須面對包含兩岸關係在內的各種外部現實條件的侷限,但即使這一切,事實上,也都難以真正「框限」台灣的未來。
真正的關鍵,還是在於台灣民心歸向與兩岸關係的走向。否則,如果「九二共識」真能框限什麼,那麼,去年三月天,又何以會開出那一朵朵的太陽花?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今日導報 張百達:馬習會能否開創兩岸新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