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答王曉波先生書
王曉波先生說中華民國的首都在「南京」,我國最高峰是「珠穆朗瑪峰」。很顯然,這是他「個人」對中華民國「法定領土」的認知與詮釋,因為中華民國憲法對我國領土並無明確的定義(中華民國憲法第四條:「中華民國領土,依其固有之疆域,非經國民大會之決議,不得變更之。」)。好比「日治」與「日據」的爭議,我個人對此並無太多意見,因為這只是解釋歷史的角度問題,純粹是史觀上的差異。
不過王曉波先生這樣的看法似乎與「現實」不太符合。今天我們去南京,需要北京政府的簽證許可,用新臺幣在南京也是買不到任何東西的。如果硬要搬出中華民國憲法為自己的言論背書,我們姑且不論王曉波對法定領土的解釋恰當與否,我只舉一個例子。
王曉波先生說中華民國的首都在「南京」,我國最高峰是「珠穆朗瑪峰」。很顯然,這是他「個人」對中華民國「法定領土」的認知與詮釋。(記者簡榮豐攝)
1787年,美國憲法中明文承認「蓄奴制」。蓄奴制度在現代人看來是相當不人道,並且違反正義的,因此美國早在南北戰爭結束後便廢除該制度。如果中華民國憲法對法定領土的定義正如王曉波先生所言,那與現今事實不符的憲法條文,不就更應該做調整與修改嗎?
調整課綱的委員本身就帶有強烈的「主觀意識」,在進行「歷史學科」課綱的調整時,這樣的課綱會「趨向客觀」嗎?歷史的詮釋難免會有主觀的介入,但我們不是應該要盡可能地避免嗎?
二、多元文化不可以只是口號
按課綱微調內容:
「大航海時代」前加「漢人來台與」
「國際競逐時期」前加「漢人來台與」
「多元文化發展」前加「中華文化與」
看起來沒有什麼差異,而且都符合事實,但我們不妨換個角度來省思。
「大航海時代」、「國際競逐時期」是否已經包含了「漢人來台」?答案是肯定的!在那個全世界都在瘋航海的時代,漢人當然也是其中之一。
「多元文化發展」是否也已經包含「中華文化」?答案也是肯定的!中華文化也是臺灣本土的文化之一,當然包含。
多元文化不可以只是口號。(記者廖振輝攝)
那麼問題是,為什麼今天要特地加上「漢人」與「中華文化」呢?這樣是否會有一種特別強調,或以中華文化及漢人為尊的感覺呢?可能有人會覺得我是在找碴,但如果今天你是原住民呢?你的感覺會好嗎?
三、人多就可以勢眾?
有人說中國(此指馬關條約前的中國)本來就擁有臺灣的主權。按照臺灣近代史的發展脈絡,我們可以追溯至鄭成功來臺灣時,便宣稱對臺灣擁有主權,雖然聽起來有點勉強,但也還說得過去(三國時期東吳的孫權派人到臺灣做視察的這種事,只能拿來當茶餘飯後的談話,不能作為擁有臺灣主權的依據)。因此漢人在臺灣的統治,嚴格來說是到近代這四百年才開始的。但原住民呢?平埔族本來就是土生土長的臺灣人,南島語族是稍晚才到臺灣定居,但怎麼看都比漢人來臺的時間早太多!保守估計,應該要以「千年」為計算單位。
那到底誰才擁有臺灣主權?很抱歉,這個問題基本上是無解。因為世界歷史告訴我們,誰的拳頭大,誰說得算。現在中華民國的臺灣,原住民成為少數族群的現況,實際上是歷史的共業。雖然中華民國不是元兇,但我認為也不要淪為歷史的加害者。這就是我無法認同這部分課綱調整的原因。
臺灣的土地面積不大,我們不僅擁有超高的「生態多樣性」,連民族多樣性都很高。臺灣目前主要分為四大族群,但實際上光是原住民各族群及語言就已經具有相當高度的多樣性,就更不用多說閩南語系或客家語系的族群了。因此,我認為完善保留臺灣的民族與文化多樣性是一件相當寶貴且重要的事,不應該特別強調「漢人」(或某一族群)在臺灣史上的地位。
完善保留臺灣的民族與文化多樣性是一件相當寶貴且重要的事,不應該特別強調「漢人」(或某一族群)在臺灣史上的地位。(記者廖振輝攝)
四、給總統馬英九先生的一段話
老子曰:「絕聖棄智,絕仁棄義」。意思是不要特別去「標榜」某一種價值觀或是道德觀,因為這樣容易流於「權威」的窠臼。美國政治哲學家約翰‧羅爾斯在《正義論》一書提出的「無知之幕」也有異曲同工之妙。
在隔著「無知之幕」後的我們,完全不知道自己是誰,不知道自己的性別、興趣、財富、健康、信仰、未來,在這樣的情況下,大家一起討論訂定的契約(社會規範或公約),會特別偏向哪一個族群嗎?我的看法跟羅爾斯一樣,我認為「不會」。雖然我們都有可能像比爾蓋茲一樣富有,但也有可能淪為社會底層被壓榨的市井小民。只要有這樣的可能性在,哪怕只有一丁點,人們在訂定社會契約時,不必去保證財富的平均分配,但一定會保證「社會底層」的人將來有向上流動的絕對機會與空間,這樣才能將法治社會的民主「趨於絕對的平等」。
臺灣的現況,我想,需要這樣的智慧。如何保存多元化,讓大家都可以和平共處,盡可能的落實「平等」,才是領導人最應該思考的問題。由於臺灣的漢人族群有絕對多數的優勢,所以我們容易忽略這個問題,也不會特別察覺強調「漢人」的課綱有何不妥?但若換個角度思考,我們就會發現一些隱藏的細微問題。唯有如此,臺灣才有可能落實「真正的自由與正義」。
(學生)
《自由開講》是一個提供民眾對話的電子論壇,不論是對政治、經濟或社會、文化等新聞議題,有意見想表達、有話不吐不快,都歡迎你熱烈投稿。文長700字內為優,來稿請附真實姓名(必寫。有筆名請另註)、職業、聯絡電話、E-mail帳號。本報有錄取及刪修權,不付稿酬;錄用與否將不另行通知。投稿信箱:LTNTALK@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