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蟹座希希
生病得以就醫在某些國家是奢侈的行為,但在台灣卻是那麼唾手可得,人手一張健保卡就可以在感冒、肚子痛、皮膚癢時隨時就醫、拿藥,而且只需幾十元、幾百元就可以結清當次的醫療費用。不過,有一群罹患嚴重疾病的患者在生死交關時沒有健保的保護,必須面臨進退兩難的抉擇。
病友告訴我們很多故事,像是罹患癌症之後沒有錢自費吃最新的藥,只能不斷循環使用化療一直到最後英年早逝;病友一直告訴女兒不要吃自費的藥,以免拖垮家裡經濟,所以選擇拒絕治療。這些病友不是不想活,他們有的正值壯年,還期盼看著孩子長大,但無奈的是,目前一個月標靶藥15萬6千元,甚至高達17萬元,即便所有的收入都投入,也只能負擔一部分藥費,這讓病友自問如此續命值得嗎?本該是拯救重症患者的健保,反而一碰到重大傷病的病患只能兩手一攤,似乎本末倒置了。
不少病友在生重病之後,才真正體認到健保平時對大家的健康照顧有多完善,可惜健保的便利與可近讓民眾淡忘醫療其實有一定的成本,由於大家不懂珍惜,每年總有健保資源被虛擲的新聞傳出,以致健保財務捉襟見肘,許多針對重症的嶄新治療無法及時納入健保給付。
其實,健保雖然有預設降低就醫門檻之目標,但價格也不該這麼低廉。根據《健保法》規定,在有轉診的狀態下,民眾必須部分負擔當次醫療費用的20%,然而106年健保統計卻告訴我們,民眾的部分負擔只有6%,主因是現行門診部分負擔採定額公告,而非法定的20%,另外還有許多山地偏遠地區居民、分娩等身分可免部分負擔,以及將近百萬人擁有重大傷病身分,也可以免除部分負擔。最後的結果是當健保必須挪用額度來涵蓋民眾未支付的部分負擔,健保自然不會有足夠的資源給付更新、更好的治療。
如果我們平常就醫時能夠適度承擔原本我們該承擔的部分,健保是不是就能有更多資源廣納新藥、新治療了?我們認為,當病人都承擔了責任,健保署沒有理由不承諾保護重大疾病患者。更甚者,給付新藥、新治療不僅是為了讓病人續命,我們更進一步期盼新藥、新治療減少後續副作用、復發、再治療等對醫療的耗用,並且幫助病人儘快回歸生活正軌。
前衛福部許銘能次長就是一個非常好的案例,因為白血病標靶用藥「基利克」納入健保給付,許次長得以康復、甚至回到原本的生活,他任內對多項衛生福利政策是功不可沒。基利克在當年雖然對健保造成很大的財務衝擊,但卻證明其「高貴」的價值。每一個人都可能是癌症候選人,也都是社會重要的生產力。大家知道健保的好,也必須知道健保的永續是你我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