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王/文青別鬼扯
泡麵是種很奇怪的東西,愛吃泡麵的人就愛吃的要命,但討厭的人就會整天告訴你,泡麵很不營養,裡面含有超級多的添加劑,還有人說泡麵裡面都有防腐劑,吃太多以後會變成木乃伊。泡麵雖然沒啥營養,但大家都知道,就算是好東西,在短時間內過量食用也會出人命。就好比水很重要,水喝少了會出事,但一天內就灌進5,000 cc的水,絕對會出大事。就算泡麵沒啥營養吧,但奇怪的是,將近半個世紀以來,它已成為台灣人不可或缺的民生必需品之一了。
台灣人與泡麵的關係是很微妙的,台灣人愛它愛的要死,而發明泡麵的人居然也是台灣人。話說發明泡麵的「安藤百福」,本身為生於1910年的嘉義朴子人,原名是吳百福。百福爺爺年輕時就到日本工作,二次大戰後依然留在日本,並未返台。之後據說(沒錯,又是據說),據說百福爺爺於戰後在街上看到許多流離失所的人,外面天氣異常寒冷,連碗熱騰騰的湯麵都沒得吃,他因此想到研發泡麵。希望能發明一種麵條,只需將熱水倒入,過一會兒大家就有熱騰騰的湯麵可以吃了。經過不斷努力,百福爺爺終於在1958年成功研發出全世界第一碗泡麵 - 「雞湯拉麵」。雞湯拉麵一推出就受到各界歡迎,百福爺爺隨即成立了「日清食品株式會社」。
雖說百福爺爺於1958年就發明了泡麵,但泡麵引進台灣也是過了十年後(1968)的事情了。
台灣人自己發明的泡麵之所以沒有立即傳入台灣,一方面是早期台灣人的飲食習慣幾乎完全以米食為主,幾乎很少人有在吃麵的。老人家不就常說:不吃飯怎麼會飽?對傳統台灣人而言,只有米飯才是能填飽肚子的東西,麵食頂多是點心或宵夜而已。另一方面,早期經濟發展與台灣食品加工業的水準不高,當時也沒能力生產泡麵。直到1968年,國際食品公司自日清食品引進整套的生產設備與技術,在關渡設立佔地700坪的工廠,台灣人才終於有了第一包自己的泡麵 -「生力麵」。
國際食品公司可說是全新的公司,才剛成立就從日本引進整套設備與技術,直接投入全新的速食麵的生產,可見來頭不小。國際食品公司的董事長李團居先生,就是台灣養樂多公司的創辦人,同時茶葉界的鉅子。李團居曾擔任台灣區茶輸出業同業公會的理事長,與台北茶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在早期台灣茶葉出口還非常旺盛的年代,能當上台灣區茶輸出業同業公會的理事長絕非等閒之輩。而擔任國際食品公司常務董事的吳兩全先生與劉金明先生,兩人亦同為茶商出身。
毋庸置疑,這家茶葉資本組成的泡麵公司,背後來頭還真不小。1968年9月8日正式開工儀式上,就來了一堆黨、政高層人士,當天參加開幕典禮的來賓就超過一千多人。典禮結束後,生力麵就正式開賣了,售價為每包3元。
1968年時台灣經濟雖已開始起飛,但當時生力麵的價格似乎不怎麼親民。參考1968年的求才啟事,當時新竹市某公司誠徵女店員與助理,就是完全不需任何工作經驗與專才的職位,所給的薪水是每個400元。我們若以現今最卑微的22K來計算,半個世紀前賣3元的泡麵就相當於今天的165元。165元的泡麵,感覺就還蠻貴族的ㄟ。
泡麵最大的特色就是它的方便性與即食性。大家都知道,雖說時間就是金錢,但當你很窮時,時間根本就不是問題。因此,生力麵剛上市時,不太能用方便性作為主要的訴求。有趣的是,國際食品公司居然還強調生力麵內含「高單位的蛋白質、脂肪、鈣質、維他命等」,可說自用宴客兩相宜。泡麵只要沒被說有害身體健康,就已經要偷笑了,沒想到早期還能硬掰出營養訴求。科科,長輩們真可愛。
不過,生力麵推出的時候,銷路可說其慘無比。當時國際食品公司的產線每天可生產7,000泡麵,剛開始在全台各地舉辦試吃會,並免費贈送,雖然吸引不少人氣。但宣傳期結束、正式開賣時,每天一卡車的生力麵運出去,到了晚上卻又原封不動地退回來,根本乏人問津。這樣的狀況持續了三個月之久,公司幾乎快倒閉了,因此不得不派員專程前往全省各地進行消費者口味的調查。
由於當初生力麵不管是製程或配方,完全都從日本完全移植,口味也就與日本一模一樣。不過,台灣消費者的口味顯然比較重,不太習慣日本口味。國際食品公司因此重新研究調味包,除調整雞汁比例外,還增加胡椒鹽的份量,並又添加過去沒有的乾燥蔥花,才逐漸受到消費者的喜愛,銷路直線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