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鬼王來鬼扯》真正的台灣驕傲:手搖杯(三)

每次要出國宣揚台灣文化台灣特色時,大家想來想去必定有珍珠奶茶。珍珠奶茶可說是彌補台灣自信心的百憂解,你說珍珠奶茶對台灣到底重不重要?!

鬼王/文青別鬼扯

前情提要

話說泡沫紅茶自1980年代後期爆紅後,許多創業者相繼開設泡沫紅茶店,導致茶飲業競爭越來越激烈。此外,由於每一家的飲料類型都不差多,彼此模仿來模仿去,且各家口味、品質差異實在太大,社會大眾對泡沫紅茶的新鮮感開始逐漸衰退。

1988年時,台中就出現泡沫紅茶市場疲軟、紅茶店營收衰退的現象。市場衰退總是考驗廠商實力的好時機,撐不下去的爛咖就會乖乖退出,而能維持品質、開創新產品的好咖則能脫穎而出,有些泡沫紅茶業者就開始積極研發新產品,讓茶飲選項更為豐富。此時此刻,另一項創世紀的產品因此出現,那就是「波霸奶茶」。

飲食創新這種東西,本來就是不斷實驗、亂配亂弄的過程。泡沫紅茶出現後不久,馬上就有人想到把粉圓加入泡沫紅茶內。這種口感喝起來其實還不賴,QQ的粉圓配上冰甜的紅茶,確實不同於過往以黑糖為基底的粉圓冰。之後不知道是哪位神人,居然想到發明顆粒較大的粉圓(就是俗稱的大粉圓啦),再根據「泡沫紅茶 + 奶精粉 + 大粉圓」的公式,研發出波霸奶茶。

波霸奶茶一方面指的是500cc的超大容量,另一方面則是強調大粉圓的特徵。

(說到波霸奶茶,一定要來欣賞一下這個MV,主編用力推薦)

不過,「波霸奶茶」如此詭異的名稱又是如何冒出來的呢?其實波霸指的是胸部雄偉、豐滿誘人的女人。由於她們的胸部就如同兩顆會咚咚咚的圓球,香港人就以 “ball” 的諧音「波」形容大胸部,而大奶妹因此就被稱為波霸。當然,這原本只是低俗的俚語,台灣人也不太可能知道。況且當時又沒網際網路,資訊交流也不像今天那麼方便。

不過,從1990年代,香港拍了許多三級片,捧紅了包括葉子楣、葉玉卿、翁虹、李麗珍等波霸女星。然後啊,這些三級片在台灣也頗受歡迎,所以「波霸」也開始成為台灣民間的流行用語之一。因此當茶飲業者刻意用「波霸奶茶」當作商品名時,帶有性暗示的幽默馬上產生一傳十、十傳百的宣傳效果,媒體也廣泛報導,波霸奶茶因此爆紅,從此登上台灣國飲的殿堂。

提到「波霸」主編當然就會給大家看波霸啊,這不就來了嗎!(Photography iiu Susiraja,http://www.dazeddigital.com/)

對不起,上張圖是開玩笑的,我知道大家想看的是這種。(圖:路人提供)

波霸奶茶(珍珠奶茶)對台灣到底有多重要?

大家都知道,其實台灣人普遍都有自信心不足的問題。每當有外國人來到台灣時,只要外國朋友喜歡上珍珠奶茶,台灣人就會爽翻天。而當台灣的珍珠奶茶在國外賣得嚇嚇叫時,台灣的媒體也會大幅報導,大家必定又一起爽翻天。然後每次要出國宣揚台灣文化台灣特色時,大家想來想去必定有珍珠奶茶。珍珠奶茶可說是彌補台灣自信心的百憂解,你說珍珠奶茶對台灣到底重不重要?!

既然泡沫紅茶已經紅遍大街小巷、珍珠奶茶已成為新的台灣之光,但先前的問題仍舊沒有獲得解決:大家競爭是越來越激烈,泡沫紅茶到底要何處何從?

歷來任何競爭激烈的商品碰到這樣的問題時,業者的應對策略不外乎兩種:

1. 讓產品加值,走高價化路線。

2. 扣死當,降低成本與產品價格,進而擴展客源。

面對這樣的問題,泡沫紅茶其實還蠻尷尬的。雖說泡在小歇紅茶店內,只要花個50 – 100元左右就能耗一整個下午。但對許多學生而言,這可能也是他們的極限了。若把泡沫紅茶店改裝的美輪美奐、金碧輝煌,弄得好像是高級西餐廳一樣,或許能藉此提高消費價格,但卻會嚇跑許多學生族群(別懷疑,當時還真有人走泡沫紅茶高級化的路線,說要讓喝泡沫紅茶變得很有氣質)。

高級化路線顯然行不通,從1990年代後期開始即有業者改走大眾平價化路線。包括「快可立」、「樂立杯」、「葵可立」和「休閒小站」等業者,開始發展泡沫紅茶的外帶市場。

1990年代後期開始即有業者改走大眾平價化路線。包括「快可立」、「樂立杯」、「葵可立」和「休閒小站」等業者,開始發展泡沫紅茶的外帶市場。(本報資料照)

傳統泡沫紅茶店推的是在店內飲用泡沫紅茶,店面通常至少要20坪以上的空間。但「外帶式」泡沫紅茶店卻不提供座位,不到10坪的空間就能搞定。此外,傳統泡沫紅茶店雇用的人力較多,吧台可能就至少需要2 – 3人負責泡茶、準備餐點和清洗杯盤等工作,而外場又有2 – 3人充當服務生、負責點餐、送餐和清理桌面。然而,外帶式泡沫紅茶平時只需雇用2 – 3名正職人員即可搞定。因此,在店租與人力成本都大幅下降的情況下,飲料價格自然極具競爭力。

當時泡沫紅茶店內大杯紅茶每杯約50元,但快可立、樂立杯賣的500 cc 紅茶只要15元就能打死。更重要的是,台灣人自行發明的封口杯則間接推動飲料外帶市場的出現。 台灣人很愛吹噓這個台灣之光、那個台灣之光的,但說出來大家可能不相信,現今手搖杯的封口技術還真是不折不扣的台灣之光。據說在1980年代時,有位先生看到紙杯裝上塑膠蓋後,仍然常發生外溢的現象,因此下定決心研發封口技術。後來呢?後來專為塑膠杯、保麗龍杯或是紙杯打造的封口機就出現了。自從封口機出現後,大家拎著飲料走來走去也不用擔心飲料會東灑西灑,飲料的外帶市場才逐漸打開。

台灣人自行發明的封口杯間接推動飲料外帶市場的出現。現今手搖杯的封口技術還真是不折不扣的台灣之光。(Pearl Milktea by Rich ywikimedia)

早期封口機廠商為了推銷產品,還會刻意在封膜上下功夫。有些封膜會印很白癡的小笑話,有些則是星座物語,但這些花招才出現沒幾年就漸漸消失了。說真的,大家買飲料在乎的都是口味與價格,有誰會因為小笑話而特別到某些家買飲料呢! 當快可立、休閒小站等手搖杯店出現後,立即取代傳統的泡沫紅茶店,成為主流。而其靠著加盟體系的設立,再加上台灣總有一群為數不少的人總愛自己開店創業,手搖杯店的成長速度更勝於當時泡沫紅茶店的盛況。

1999年時台灣就已有5,000家手搖杯店,當時業估計手搖杯市場每年可達到230億,一年能賣掉10億杯。神奇的是,手搖杯飲料還被商業週刊評選為當年度的十大風雲商品,與行動電話、Starbucks咖啡和皮卡丘齊名。手搖杯在台灣飲料界的霸主地位,從此也獲得確立。

近年來食安風暴頻傳,許多養生魔人、健康基本教義派特愛拿手搖杯做文章,抨擊手搖杯的含糖量太高、用的都是帶有農藥的越南茶,手搖杯似乎被說得一文不值。平心而論,台灣人總愛尋找自己的驕傲,建構所謂的台灣之光,但很奇怪的是,真正具有台灣特色、且又紅遍國外的手搖杯茶飲,在台灣卻從未獲得該有的尊榮與肯定。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