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 熱門 政治 軍武 社會 生活 健康 國際 地方 蒐奇 影音 財經 娛樂 藝文 汽車 時尚 體育 3C 評論 玩咖 食譜 地產 專區 求職

透視北京》我們大家都高估馬英九了

這場「馬習會」,馬英九的民調沒提升,朱立倫的選情無助益,國民黨保持冷漠,兩岸關係沒改善,蔡英文沒受影響,習近平大獲全勝,馬英九與馬友友們則是繼續自我感覺良好。

范世平/國立台灣師範大學中國大陸研究中心主任

「馬習會」終於結束,熱鬧有餘,卻是餘韻不足。筆者在11月6日「馬習會」舉行的前一天,在「自由評論網」撰文指出,「這股『馬習會』熱潮,恐怕也只有一個禮拜,因為之後的『梗』有限」,果然不出所料。最主要原因,就是「形式大於實質」,「有名而無實」。

一、台灣民眾高估了馬英九

《聯合報》11月8日所進行的民調顯示,民眾對馬英九在「馬習會」的表現,三成七滿意,三成四不滿意;而「馬習會」後的兩岸關係發展,四成五民眾認為不會有太大改變,二成八預期會更加開展。《蘋果日報》8日的民調顯示,42.7%的民眾認為馬習會是兩岸關係的重大突破,47.5%認為是舊調重彈而無實質新進展。

馬習會內容空洞果然不出所料,最主要原因就是「形式大於實質」,「有名而無實」。(REUTERS)

(一)民調並不肯定「馬習會」

如果連立場偏向藍營的《聯合報》,對「馬習會」的滿意與不滿易度都在誤差範圍內,並認為對兩岸關係的發展影響有限,則更遑論一般民眾。

照理來說,對於兩岸領袖的高峰會,一般民眾應該是樂觀其成,即使不支持,也不至於反對,因為「有,總比沒有好」,反正「食之無味,棄之可惜」;台灣雖不見得能賺到什麼,但也不會有損失,至少有助於兩岸和平。但顯然從民調顯示,一般民眾並非如此想,反而擔心「馬習會」可能帶來的負面影響。

(二)馬英九的兩岸政策屢屢讓台灣人失望

事實上,馬英九最自傲的是他的兩岸政策,但為什麼無法拉升他的民調?很大的原因,是大家對馬英九的期待太高,結果卻不如預期。

2008年,馬英九告訴台灣人,台灣經濟不佳,是因為陳水扁把兩岸關係搞壞所致,所以他上台,只要兩岸關係搞好,台灣經濟自然起飛。可惜的是,兩岸關係雖然恢復,台灣經濟卻未見復甦。2012年,馬英九再指出,因為第一任期的時間有限,所以成效不足,請大家再給他機會,各種親藍媒體也不斷配合造勢。

台灣民眾給了馬英九機會,但台灣經濟不但未見起色,卻讓所謂「兩岸政商權貴」荷包滿滿,台灣民眾更擔心因為兩岸經貿過於緊密,可能失去主權與民主。這正是2014年318學運發生的原因,以及九合一大選國民黨慘敗的主因。

2012年,馬英九指出,因為第一任期的時間有限,請大家再給他機會。台灣民眾給了機會,但台灣經濟不但未見起色,卻讓所謂「兩岸政商權貴」荷包滿滿。(記者廖振輝攝)

(三)外界對「馬習會」的期待過高卻又再次失望

馬英九讓台灣人對他的兩岸政策一再失望,但這次「馬習會」,各種親藍媒體又再次描繪美景,認為馬英九會向習近平表達一中同表,說明中華民國存在的事實,因為這是馬英九在台灣不斷表達的主張。

之前,台灣人曾經對連戰、吳伯雄等國民黨大老抱持希望,但他們與胡錦濤、習近平見面時,都不敢表達台灣人的主流民意,人民雖失望,但或許他們不是總統,或許他們與大陸的政商關係深厚,所以有所不便。但馬英九既是總統,又與大陸的關係無涉,應該會有所突破。可惜的是,台灣民眾真的高估馬英九了。

馬英九見到習近平時的公開致詞,完全不提一中各表,更沒提中華民國,只說在閉門會時講到相關字眼。由於長期以來馬英九的兩岸政策未獲民眾信賴,加上2012年總統大選時曾說絕不與中共領導人見面,如今食言,更加讓人對馬英九所說「閉門有談一中各表與中華民國憲法」缺乏信任,認為根本是死無對證。

二、中共也高估了馬英九

大陸的中央電視台在轉播「馬習會」時,忽然切斷了馬英九的公開致詞,因為擔心馬會「突槌」,說出一中各表與中華民國等字眼,結果北京是多慮了,馬英九根本不敢提。

(一)馬英九對北京過度交心卻失去台灣主流民意

習近平在公開致詞,只提了一次九二共識,馬英九卻提了四次,還大談「中華民族振興」、「兩岸人民同屬中華民族、都是炎黃子孫,應互助合作,致力振興中華」、「以中華文化蘊涵的智慧」等符合大陸口味的「大中國」說法,讓中共覺得真是貼心。

但根據陸委會於2014年7月公布的民調顯示,台灣民眾「認為自己是台灣人」的比例達到歷史新高的6成(60.4%),認為自己是中國人的比例達到歷史最低的3.3%。因此,馬英九的「大中國論述」,不但與台灣的主流民意相違,更與年輕人的想法大相逕庭。無怪乎「聯合報」的民調顯示,40到59歲的中壯世代對馬英九在「馬習會」中的表現有四成八滿意,二成九不滿意;但40歲以下年輕世代則是四成一不滿意,二成九滿意。

習近平公開致詞,只提了一次九二共識,馬英九卻提了四次,還大談如「中華民族振興」、「炎黃子孫」等符合大陸口味的「大中國」說法,讓中共覺得真是貼心。(AP)

(二)馬英九成為習近平宣揚政績的「人形立牌」

筆者在11月6日於「自由評論網」的撰文,題目是「馬習會,馬英九應該可以拿更多」,指出習近平之所以願意與馬英九見面,是因為習上台後積極打貪與整肅江澤民人馬,造成這些「反習勢力」找尋「戰機」以圖反撲。因此,如果明年是蔡英文當選,將被視為習近平對台工作的重大失敗,也成為反習勢力「搧風點火」的絕佳機會。因此舉辦「馬習會」可達到事前滅火的效果,因為這是1949年後首次的兩岸領導人見面,是歷屆中共領導人做不到的,表示習在對台工作上已經仁至義盡,所以即使是蔡英文當選,也是非戰之罪。

因此,從習近平的公開講話可以發現,非常空洞,只談「血濃於水」、「打斷骨頭連著心」等「虛詞」,而且整個講話非常簡短。之後張志軍的記者會甚至提早結束,只開放三個媒體發問,都是《新華社》、《中評社》與《台灣旺報》等「友善媒體」,而張志軍在回應記者提問時全程是照稿唸。這顯示中共根本只在乎那張「馬習握手合照」,只在意對內行銷,根本不想花時間與馬英九談細節,這也展現了習近平的高度。

(三)馬科長遇上了習主席因此高下立判

但是,馬英九卻像是個陸委會科長,在公開致詞時細屬任內政績,還提貨貿協議、兩會互設機構、陸客中轉等事務性議題。在馬的記者會上,還說他向習近平提出台灣民眾參加NGO組織的問題、台灣政府參加區域經濟整合與國際活動的問題、台灣人拿護照去換聯合國參觀證受到挫折的問題、大陸對台灣的飛彈佈署問題、兩岸設置熱線問題、台灣參加TPP與RCEP的問題,真是包山包海。甚至他還提到一件習近平恐怕都不知道的事,就是大陸「專升本」的學生來台讀書問題,以及台灣的科技大學缺額問題。對於習近平來說,這些問題不但過於技術性,還相當瑣碎,馬科長的格局與眼界可見一斑。而習近平對於馬英九的一連串問題,完全沒有回應,應該說,根本不想回應。

馬英九卻像是個陸委會科長,在公開致詞時細屬任內政績,科長的格局與眼界可見一斑。而習近平對於馬英九的一連串問題,完全沒有回應,或根本不想回應。(AP)

其實,馬英九只要把住一個重點,就是不斷提到中華民國存在的事實,台灣人的國家意識與主權意識,台灣人對自由、民主、法治的堅持,台灣人不願意統一的民意即可,而不是只拿出一次「中華民國憲法」來虛應其事。

三、民進黨更估了馬英九

陸委會主委夏立言11月4日指出,「馬習會」是張志軍於10月14日在「夏張會」時主動提出的。

(一)馬英九缺乏戰略佈局造成獲利有限

筆者於11月6日在「自由評論網」的撰文,題目是「馬習會,馬英九應該可以拿更多」,指出「『馬習會』是中共主動提議,因為習近平有內部穩定政權的需求。所以從談判策略的角度來說,馬英九大可好整以暇的等待北京出牌。既然是習近平急於『馬習會』,馬英九不但應該假裝消極,更應該開出更高條件讓北京兌現」。

事實上,這正是蔡英文擔心的,擔心馬英九忽然硬起來,公開在習近平面前大談一中各表與中華民國,甚至在西裝上別上國旗;如果北京翻臉,馬英九就拂袖而去的以退場表達嚴正抗議,伸張中華民國的主權,展現中華民國總統的地位。這樣,蔡就不用選了,不但馬英九的民調會大增,朱立倫的民調也會水漲船高。

但是,顯然蔡英文的擔心是多餘的,高估了馬英九。他完全沒有這種勇氣與決斷力,他害怕習近平生氣,更勝於擔憂台灣民眾的反應,更完全不在乎朱立倫與國民黨的選情。而中共也早就看破馬英九的手腳,就是馬非常期盼「馬習會」。

(二)張志軍的強硬發言讓蔡英文完全放心

蔡英文更為放心的是張志軍在記者會上指出,雖然兩岸迄今尚未統一,但中國主權和領土完整從未分裂,「兩岸同屬一個國家,兩岸同胞同屬一個民族,這一歷史和法理基礎從未改變,也不可能改變」,「對任何分裂國家的行為,兩岸同胞絕不會答應,在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這一原則問題上,我們的意志堅若磐石,態度始終如一」。接著,張志軍又轉述習近平的話:「我們應該以行動向世人表明,兩岸中國人完全有能力、有智慧解決自己的問題」,「大陸和台灣同屬一個中國,兩岸關係不是國與國,也不是一中一台,兩岸同胞同屬一個民族,歷史與法理基礎從未改變」。

這些說法,表示中共完全不可能承認中華民國,馬英九所說的「兩岸互不否認治權」,根本是緣木求魚。而北京透過這次機會,把最強硬的對台立場,一股腦的送給馬英九,這使得馬英九自稱在閉門會時向習近平提出「一中各表」與「中華民國憲法」,姑且不論是否為真,即便是真,也都顯得蒼白而無力。

四、結語:馬英九真被習近平看破手腳

過去馬英九稱兩岸應「互不否認治權」,所以從2013年國台辦主任與陸委會主委可以見面,並且互稱「官銜」。但「馬習會」中習近平不稱馬英九為總統,馬只是「台灣領導人」,現在又回到「先生」,其實是倒退,但馬卻說是「對等」。

(一)王郁琦的堅定立場已不復見

記得王郁琦在2013年3月20日於立法院指出,「只要適合的時間、地點,具備的條件都符合,歡迎張志軍來訪。」,但王郁琦也表示,「希望張志軍是以國台辦主任的身分訪台,會面時『希望稱我王主委,我也一定稱他張主任』」;若大陸不能以職銜稱呼,只願稱王先生,則「相見不如不見」。王郁琦的這種堅持,值得肯定與敬佩,但馬英九做不到。

王郁琦在2013年針對張志軍訪台問題表示必須「職銜互稱」的堅持,值得肯定與敬佩,但馬英九做不到。(記者簡榮豐攝)

(二)早知如此馬英九何須固執於非APEC不可?

事實上,馬英九一直希望參加2014年11月在北京舉行的APEC,並且舉行「馬習會」,因為他是以經濟體領袖而非總統的身份。否則他若要在其他場合舉行「馬習會」,北京不可能接受互稱官銜,馬也不可能接受「先生」。這樣的堅持,值得敬佩。但如今馬英九又能接受「先生」,那「早知如此,何必當初」,為何非要堅持APEC不可呢?如果可以接受「先生」這個稱謂,那早就可以舉行「馬習會」了,可以創造更大的政治效果,對國民黨的明年選情也更有幫助。

另一方面,從習近平看來,馬英九的底線其實蠻寬鬆的。當APEC「馬習會」破局後,馬英九擔心將永無機會,所以當習近平拋出見面的訊號,馬英九之前對於「先生」這個稱謂的疑慮,早已拋出九霄雲外了。

(三)絕不反對「馬習會」,但反對「廉價的馬習會」

我們不是反對「馬習會」,也知道「馬習會」可以提升台灣的國際能見度。但是,台灣其實可以要到更多政治紅利,毋須急於一時,甚至自毀過去所堅持的稱謂與立場;也應該在「馬習會」中充分表達台灣的主流民意與我方立場,而不是反讓中共藉此機會來宣導其對台政策。更重要的是,馬英九選擇的是一條最容易的「馬習會」方式,讓人覺得這個「馬習會」根本不需要努力兩年,實在太廉價了。

總之,這場「馬習會」,馬英九的民調沒提升,朱立倫的選情無助益,國民黨保持冷漠,兩岸關係沒改善,蔡英文沒受影響,習近平大獲全勝,馬英九與馬友友們則是繼續自我感覺良好。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相關新聞
編輯精選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評論粉絲團
TOP